不支持Flash

大学生“练摊族”入主都市夜市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8日08:11 河北日报

  教育专家提醒大学生"练摊"莫耽误学业

  “学生摊主”占据夜市半壁江山

  夜幕降临,省会人民广场,唐山师范学院大一学生王丽一边整理商品一边招呼来往的市民。一块紫色的衬单上面,麦兜、Hellokitty等毛绒玩具摆得井然有序,胸针、耳环、项链、手链等各式各样的小饰品在灯光下熠熠发光。在这个自发形成的夜市上,大学生摊主占了大多数。

  而笔者通过采访发现,在省会不少广场、公园和居民集中纳凉点的夜市,大学生“练摊族”已经占据了半壁江山。大学生摊主的商品时尚、小巧、美观,成为省会夜生活的一道景观。大学生摊位的“定位”非常突出———玩具和时尚饰品,售价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其中以十元左右的商品居多。

  “练摊”看似简单,操作起来却并不容易。首先他们要过父母关。听说女儿要在假期摆摊,王丽的父亲起初有些不快,他对女儿说:“你估计能挣多少,我给你。”王丽嘟着嘴说:“你能给我钱,可是挣钱的快乐你能给我吗?”父母在王丽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勉强同意,并垫付了部分“启动资金”。

  王丽的地摊已经经营了半个多月,面积大,品种全,摆放别致,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而在武汉理工学院读书的赵鑫还处于艰难的“起步阶段”———到笔者采访时,他的摊位只经营了三天。白天进货,晚上卖货,下午四五点钟就要提前来占地方,到晚上十时多才能回家,几天下来,赵鑫的“练摊经”只有一个字———累。但累归累,和在家看电视打游戏相比,每天繁忙的生活让赵鑫过得十分充实。

  “练摊”让我们迅速成长

  为什么加入“练摊族”?我们采访的大学生摊主中,有的是为了勤工俭学、减轻家庭负担,但更多的还是基于对接触社会的渴望。

  笔者发现,很多大学生摊主都是在联系实习单位无果后加入“练摊族”的。“找工作的时候用人单位都很重视工作经验,可是找一个合适的实习机会太难了。”一位大学生摊主说,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时间很短,而且接触社会有限;而且社会上能够提供实习岗位的单位数量少、门槛高,得到锻炼的机会也少。而“练摊”既能充实锻炼自己,又能迅速接触社会,因此,“练摊”便成为一些大学生接触社会的一条捷径。

  半个多月的练摊,王丽和她的两位同学只赚到了100多元“纯利”,但是和钱比起来,她们认为“赚”到了更多更重要的东西———怎样和人更好地交流,怎样和同行们“和平共处”,如何在竞争中站稳脚跟,而这些社会经验是无法用钱来衡量的。“练摊”虽然很累,但是三个人也都不约而同地主动承担起更多的家务,因为通过“练摊”,他们深切地体会到了父母工作的艰辛。

  “如果把摆摊当作自己的事业来经营,愿意付出辛苦,并且不甘于现状,多动脑筋,摆摊也摆出特色,把事业不断扩大,那么他最终将是个成功者。”一位即将读大四的大学生摊主这样阐述他的“练摊理论”。

  虽然他们的经营经验尚显不足,但从串宿舍销货到“入主”地摊,大学生勇敢地迈出象牙塔,到市场大潮中历练自己、接触社会,在淘金的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人生。

  “练摊”莫荒废学业

  小李是一位刚走出校门不久的大学毕业生,也曾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大学生“摊主”———去年“五一”黄金周期间,他经营藏族饰品赢利700多元。有时候,为了降低成本,他从市场批发来半成品后,在宿舍里自己动手制作成品。他的这些“自主创新”的产品因为独一无二,受到顾客热捧,同学们也因此对他的“设计才能”刮目相看。涉世之初,小李因为口才好,心理承受力强,在择业和工作过程中具有明显优势,他认为,这些得益于自己的“练摊”经历。

  对大学生“练摊”现象,河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牛炳文持赞成的态度:摆摊的收入虽然不会太多,但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家庭负担;进货、卖货的过程,都是和社会打交道的过程,大学生可以以此锻炼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

  “但是应该防止重实践轻学习的倾向。”牛炳文同时认为,学习是一个连贯的过程,如果整个假期一点也不学习,到开学后就很难快速投入到学习当中。他建议“练摊”的大学生,把握好社会实践和学习的关系,时刻将学习任务摆在首位。本报实习生张亢冉永彪本报记者张艳红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