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少年养蜘蛛“养出”七项科技大奖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9日07:20 北京日报

  本报讯(记者陈红梅 通讯员郑欣然)昨天,北京五中分校初二学生李汉歌在妈妈的陪同下来到西山,在自己新定义的“观测基地”里观察两种蜘蛛新品种。他要带着新标本去请教中科院动物所的专家,开始新的研究课题……从2003年起,李汉歌不仅到野外观察蜘蛛,还在家里养不同品种的蜘蛛,最多时养过两三千只。观察蜘蛛生活习性,进行各种实验,写成颇有见地的论文,小小年纪的他已捧回七项全国、北京市科技创新大奖。

  李汉歌从小喜欢小动物,养过乌龟、青蛙、蜥蜴、蝎子、瓢虫等许多品种。2003年,参加东城区青少年科技馆生物班后,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他把研究对象重点锁定在蜘蛛上。把蜘蛛捉回家,最初是养在罐里、盒里,后来一直放养在阳台上,家中3平方米大小的阳台成了李汉歌的生物实验基地,花木、小昆虫和他养的其他几种小动物共生在一起,其乐融融。

  做课题研究,李汉歌自然要去野外。一到节假日或是周末,完成了学习任务,他就喜欢出去,元大都遗址公园、沙河、百望山、鹫峰,都曾被李汉歌当作观测基地。在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他发现过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这里蜘蛛种类不少,但绝大多数人工绿地中没有蜘蛛;大部分蜘蛛生活在一个废弃的工地和两个闲置的游乐园中。这三个地方与人工绿地不同,除了乔木、灌木外,还分布着自然生长的杂草。

  这一现象,让李汉歌萌发了《北京城区蜘蛛生活环境初探》这一论文的念头。他在奥体中心选了9块对比样地,在植被相似的样地和人工草坪样地里进行蜘蛛放养实验,还在奥体中心以外、蜘蛛较多的绿地和公园开展对比观察。在家里,他给蜘蛛做耐饥力、调换食物种类实验,分组进行环境实验。一系列的实验证明,蜘蛛对于生活环境的改变有着很强的适应能力,它们可以耐受1个月不进食,可以随着外界条件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这篇论文获得了第26届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第21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

  在家长和科技馆老师的支持下,李汉歌先后养过20多个品种的蜘蛛,写成《北京城区络新妇蜘蛛生活习性的观察》、《狭小空间内结网蜘蛛结网捕食行为的变化》等论文,夺得过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茅以升科学技术奖全国少年科技奖……有人问他:“有没有想过哪一天不养虫?”“绝对不可能!”李汉歌回答得很干脆。RJ058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