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他得益于开放年代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2日14:19 南方人物周刊

  一个赛车手,一个追风少年,一个帅呆了、酷毙了的小伙子,一个依靠写作获取稿费和版税,就可以活得很滋润的新 生代作家,一个宁可让贵妇人包养也不愿意让体制保养的“过早成功的人”,一个想写什么就有人愿意登什么的写作者……我 如果只拥有其中一个身份,就知足了,何况这诸多种种集于他的一身,我没看过他写的书,但我很早就知道他的名字。他是很 多年轻人的青春偶像。

  我喜欢封面文章里,将韩寒以及他的同龄人定位于“轻盈的一代人”,他们的年代不再需要灵魂的强大拷问和各种繁 琐而虔诚的精神忏悔。轻盈的鸟儿,在哪棵树上都可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引吭高歌。

  他能够领秀,而无需左盼右顾,瞻前顾后,得益于开放的年代。

  杨锦麟(凤凰卫视)

  “90后炫富女”事件背后的文化沉疴

  近日,《网络惊现90后炫富女!钞票满天飞!》的帖子在各大网站流传,帖子中一女孩手捧大把钞票在网上炫富, 甚至还亮出被怀疑是“K粉”的白色粉末,帖子被转载后女主角被网友们冠名为“90后炫富女”,惹来板砖一片。(《新快 报》11月12日)

  如果确属真人真事,我倒是认为舆论也没必要大动肝火、大张挞伐。一个仅“15岁”的小孩,出于年幼无知,一不 小心做出浅薄之举,也并非不可原谅。要说她多么鄙视“下等人”以致被视作“人民公敌”,我看舆论不免言之过甚。其实, 不管是恶俗炒作也罢,真人真事也罢,“90后炫富女”本身都不应该成为公众视线的聚焦点。在我看来,真正应该加以关照 的是,代际之间的文化冲突。此事中,“90后炫富女”以“那些看不惯90后的人,你们有什么资格评论我们?”的诘问向 舆论发难,我们如何看待和回应这个问题,比怒不可遏地指责甚至人身攻击显然更有意义。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们有了“70后”、“80后”、“90后”等等诸如此类的断代概念,是拜媒体所赐?是 某个喜欢为时代做注脚的社会达人的“发明创造”?还是社会集体无意识造就的文化碎片?我们不得而知。但无论怎样,这样 的“断代论”都是悖谬和经不起推敲的。如果说美国60年代产生的“垮掉的一代”是被后人赋予的道德判断,那么,我们今 天的“断代论”则是先入为主的,有太强烈的象征性、隐喻性和价值判断潜藏其中,带有十足的臧否味道。所谓“一代不如一 代”、“一窝不如一窝”的喟叹,客观上是在营造道德高地,蕴育了一大批自以为是、道貌岸然的文化肇事者。

  张若渔(长沙)

  “解构潘石屹”的社会性意义

  “小心潘石屹”(《南方人物周刊》11月1日封面报道),这是一种精妙的诠释方式,一语三关:一则告诉人们, 要重视这个兼具小商人气质、文人气质、娱乐明星气质的房地产商人和他的生存哲学;另一方面,也可以理解为,潘石屹的“ 小心”贯穿于他经商、处事、“论道”的始终,是一种潘石屹式的“小心”;最后,也可以看作《南方人物周刊》的编者对于 潘石屹的提醒,在钱与地的焦虑对于利益相关的任何一方越来越尖锐的时候,应该在“无限风光”中正视脚下“险峰”所蕴藏 的危机。

  笔者相信,社会如今对于“功利主义和现实主义”这样的字眼已经没有若干年前的那种“贬义”色彩,更多地是在思 考他们带来的结果。在价值观取向从未像今天这样多元化的时代,我们是不是应该停下匆匆的脚步,去思考去理解西方经济学 背后的道德判断及其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呢?如果“功利主义和现实主义”能更多地同“尊重”、“和谐” 、“慈善”、“回馈”这样的字眼结合起来,相信对于转型期的中国人会有更多的示范意义。

  周展(北京)

  拒招神童是一种快乐教育观

  11月11日《齐鲁晚报 》报道,新加坡一名7岁的混血男童天资过人,6岁时便通过了英国考试机构的“0”级 化学考试,由此成为通过该考试的最年轻考生。尽管如此,近日艾南遭到新加坡本地大学拒招。

  看看他们的“拒绝理由”:“他还只是个小孩子,如果由于过早送入一个令他的能力和想象力受到局限的环境,而使 他丧失对于科学的热情,那将是件非常可惜的事情。”英国米德尔塞克斯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琼?弗里曼说,“把7岁孩子送 进大学,那说明你没有把他当成一个人,而是当成一只作秀的小猴子。”这些西方教育专家多有殊途同归的教育理念:先有快 乐,后有成才;先有人本,后有物欲;先有自由、人性和尊重,后有进步、成名和发展。

  如果这种行为发生在我们周围,那一定非常热闹:媒体热烈吹捧,家长竭力进行学前开发,更会有重点大学不遗余力 对神童展开“抢夺战”。媒体报道是想扩大发行量,家长开发是想让孩子早日得到辉煌和成就,学校的“争夺动机”更明显, 对神童的开发就是未来的教育资本,就是学校的“金字招牌”。

  耿银平(河南开封)

  老地名的流逝

  11月11日《珠海特区报》报道了《正在消逝的珠海老地名》:“你知道外神前吗?在香洲区北面大概四公里的地 方,现在要说‘美丽湾’可能知道的人更多一些。其实,外神前的村史可以追溯到明末,最早叫古屋村。后来以村前的神像更 名,又因为村子在神像之外,所以叫外神前。听说顺治元年皇帝曾赐题‘旨赏戴蓝翎’的金字金边屏框一块,但是在文革中被 毁了……”

  近日,原珠海市政协副主席唐榕达刚刚完成了一系列很简单的手绘老地图,包括主城区、唐家湾、斗门、金湾、横琴 、小林和万山群岛。他说,“就是为了让人们了解和记住过去一些村庄、区域的名字。”虽然,只是粗略的线条和简明的标注 ,但它沉淀的是历史,讲述的是故事。

  按照谭其骧先生的说法,城市中一些现存老地名,就像一个个活化石,是历史的见证。可惜,随着

城市建设和旧村改 造步伐的加快,与许多传统建筑遭到“抛弃”一样,不少老地名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雷振岳(河南开封)

  国人可恶的小聪明

  最近看了一篇“海归”写的文章,作者讲述了他在

澳大利亚的一件事情。他初到澳大利亚人生地不熟,一次回家迷路 了,就向当地的警察求助。本来那位警察挺热情的,可是得知他是中国人后,态度一下子变得非常冷漠,不愿意搭理他了。作 者感到很愤怒,可是当他知道真相后却百感交集,原来造成这种现象的恰好是他的同胞。原来很多中国人在澳大利亚生活时发 现,如果装作不太懂英文,去向警察打听地方,那警察就会开车把他送到目的地去,于是很多中国人为了省钱就这么干了。澳 大利亚警察屡屡上当后才察觉到不对劲,被愚弄的次数多了,从此就不乐意为中国人服务了。

  这位“海归”还提到在欧洲的一件事。在欧洲一些国家,手机是可以免费领取的。欧洲人一般是确有需要才去领,可 中国人听说此事后,就一次次地领,多的领了十几个,然后再往国内寄,电信运营商时间久了也看出了问题,中国人用手机就 算再不爱惜也不至于一个月换一部吧,于是只好规定中国人只能领取一部手机,这自然不算是一项殊荣。

  澳洲警察不肯车载中国人,欧洲电信限制中国人领手机的数量,这虽是小事,可这样的事情多了,败坏的却是一个国 家的声誉,殃及的却是整个民族。

  诚信是修养,是文明,是作人的根本,惟有将诚信溶入我们民族的血液,我们中国人才能扫荡被其它民族防范的耻辱 。

  卢素玉(武汉)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