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寻访媒体征婚第一人20年婚姻生活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7日09:59 《小康》杂志

  上世纪80年代初,“大龄青年的婚姻问题”成为令人焦虑的社会问题。《中国妇女》杂志刊登了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第一则“征婚启事”,此后,那位征婚的河南矿工娶妻成家。

  岁月匆匆,转眼20余年过去,当初那个被称为“媒体征婚第一人”的矿工和他征来的娘子还好吗?当年被誉为“中国第一大媒“的《中国妇女》鹊桥栏目状况如何?

  1月9日《小康》记者“翻开”了那段历史。

  采写、摄影/《小康》记者 李漠

  无奈的征婚启事

  “那就是朱俊芳!”顺着九里山矿新闻科干事的手指,在五六米远的车间扶梯上,一个光着脑袋,身高1.65米左右的小老头,正在寒风中缩着脖子冲大家憨笑呢。

  “没有啥讲的哩!”得知记者从北京赶来的意图,他摇了摇头说。在那位干事的协调下,他终于还是同意记者登门采访。

  这是一套两室一厅的老房子,面积约40多平米,昏暗而阴郁。朱俊芳按亮了大灯,告诉记者,20天前他家刚刚搬来。

  朱俊芳的一脸皱纹似乎装满了心事儿。只是回忆起当年的征婚,他才渐渐生动起来。

  1957年9月15日,朱俊芳出生在河南省商丘县娄店乡江庄村的一户穷苦农民家里。他们兄弟那4张似乎永远填不满的小嘴,过早地吃弯了父母的腰。在父母沉重的叹息和不间断的深咳中,他只读了小学三年,就回家操起了锄头。他是长子,别无选择。

  16岁那年,经媒婆几番搓合,他与邻村的一位姑娘订了婚。但是3年后,就在朱家东挪西借筹办婚礼时,姑娘嫌贫爱富,悔约了。

  这在农村无异于奇耻大辱。他的父亲羞恼交加,撒手人寰;母亲也一病卧床不起。朱俊芳的嘴角烧起了几层火泡,流着泪外出打工了。

  在500里外的济源县,他下了煤井。1982年,他又来到了焦作矿务局(现焦煤集团)冯营矿。 直到27岁,他依然光棍一条。

  组长王好义对朱俊芳的那点心思看得一清二楚。可是找人介绍,没戏:矿上像他这样下矿井的大龄农民工多了去了,都是娶不上媳妇的 “老大难”。

  1984年3月的一天,王好义灵机一动,提笔给《中国妇女》杂志社写了一封信,询问是否可以通过杂志征婚找对象。几天后,杂志社编辑真的就回了信儿。

  王好义迫不及待地找到朱俊芳,谁知朱俊芳一听这事,就跟尿了裤子的小学生一样满脸羞红,还嚷嚷着:“那会中?在杂志上寻媳妇够丢人哩!”王好义急了:“找不到媳妇打一辈子光棍你不丢人!”

  不由分说,王好义拖着朱俊芳到照像馆拍了照片,连同帮他写好的征婚启事一块儿塞进了信箱。

  大约一个月后的一天,征婚启事竟登在了1984年《中国妇女》杂志第5期的《鹊桥》栏目:“我是一个煤矿工人,27岁,河南商丘娄店公社汪庄大队人,父母已故,兄弟4人,房8间,现在焦作矿务局冯营矿当合同工,每月工资80元。我热爱煤矿工作,文化程度高小,无疾病,身高1.67米。如哪位未婚女子不嫌俺是煤矿工人的话,如谁家中只有女儿又有心招婿的话,我愿到女家落户,尽养老之责,如哪位丧夫之妇有心另寻伴侣的话,均可来信或见面。”

  王好义举着《中国妇女》杂志连跑带颠地找到朱俊芳,朱俊芳心里却犯嘀咕:会有人应征吗,哪个姑娘能看上咱农民矿工呢?

  十几天忐忑的等待,朱俊芳收到了第一封来信。

  他慌忙找到王好义。王三把两把就撕开了,一瞧,便喊起来:“俊芳,一个上海姑娘看到了你的征婚启事,要和你交朋友哩!”

  当时,朱俊芳就“傻”了,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不但有人应征,居然还是上海姑娘!

  更让朱俊芳吃惊的是,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应征信竟达到了百余封,而且还有东北姑娘和陕西姑娘,登门应征。这也让朱俊芳手足无措。

  征来的新娘

  正讲着,朱家的房门开了。朱俊芳的媳妇李萍请假从单位赶了回来。

  这是一位身高1.60米左右、有着一双杏眼和标致的瓜子脸、保持着良好形体的中年妇女,可以推断,当年的她是一个俊俏的姑娘。

  李萍快人快语,寒暄几句后,就用带有河南味儿的东北话,讲起了当年自己为了“逃婚”的“应征”。

  李萍的父亲是一个观念传统而暴躁的人,他不允许女儿私交男友。一天下午他逼着李萍去相亲,遭到李萍拒绝后,就“啪”地一巴掌煽在女儿脸上。一气之下,年仅21岁的李萍拿上66元工资,离开黑龙江泰康县的老家,出走了。

  花21元车费到了北京,几天奔波下来依然没有找到工作。她进退两难了:回家?惧怕父亲;不回,口袋里的钱即将告罄。怎么办呢?

  她忽然想起了那则征婚广告:刚从师专毕业不久的李萍在县城一所学校当老师。一天在图书馆翻阅杂志时看到了朱俊芳的征婚启事。“这人咋这么无耻啊!”当初,她心里想。

  此时的她却没有多加考虑,买了张票就前往河南。

  到了焦作,她犹豫起来,在火车站附近的太行旅社一住就是3天:自己一个姑娘家,怎么好意思去找男人呢?可是不去,兜里已经没了钱。

  思来想去,她提笔写了一封简短信:“朱俊芳,你好!你的征婚启事我已看到,我现在已从东北来到焦作,住在焦作市招待所302房间。你如有空,请明天上午到招待所,咱俩面谈。此致敬礼!李萍6月26日”。

  李萍来到了冯营矿,在矿门口逡巡了几圈也没有勇气走进大门。终于,她把信给了一位卖瓜子的大嫂,烦她转交。

  第二天,在王好义的陪同下,朱俊芳赶到招待所。而李萍愣住了:朱俊芳的长相出乎预料,不仅矮小,而且比照片要老许多……

  透过李萍的表情,朱俊芳明白了几分,就说:“愿意就留下,不愿意俺就给你盘缠送你回家。”

  良久的沉默之后,李萍答应与朱俊芳交往几天。

  随着李萍的回忆,记者突然想起了某媒体的报道:“某天晚上,一帮矿工兄弟突然把朱俊芳同李萍反锁在一间民房里,想‘把生米做成熟饭’。然而,朱俊芳没有‘做饭’,而是劝李萍睡下后,独自靠在门后蹲了一夜。这让李萍感动万分,就留了下来。”

  朱俊芳告诉记者根本就没有那事儿。李萍解释说,是朱俊芳的悉心照顾还有他的本分老实留住了自己。

  后来,李萍的妈妈和妹妹得到消息昼夜兼程赶了过来。三人哭成一团,妈妈告诉女儿,因为她的出走,爸爸病倒了,妈妈和妹妹坚决要求李萍回家。李萍流着泪拒绝了。

  1984年10月1日,朱俊芳挽着李萍,在欢快的乐曲中,走进了矿区礼堂。

  那位陕西应征的姑娘,也同时参加矿工会为大龄青年举办的集体婚礼。在矿领导的安排下,她被“转嫁”给了朱俊芳一个班的工友商鹏运。

 [1] [2] [下一页]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