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与父母同居的优劣比较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0日11:39 《法律与生活》杂志

  因“房”而共居

  日趋飙升的房价,使得一部分人选择了与父母同住,甚至于某些子女依靠老人来养活,形成了新时代的“啃老族”。

  在这种家庭关系中,父母一方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

  家住在北京市东城区的王僮(化名)是一家企业的职员。月收入5000多元的他与父母同住。说起同住的话题,他的神情有些苦涩,可谓是“心中有一肚子的苦水”。

  2000年的夏天,为了孩子上学,王僮一家3口从平房搬入了距离孩子学校很近的父母家中,开始了三代同堂的生活。

  王僮在家中是老小,上面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他们各自有家,不与老人居住”。同时,王僮的儿子王小僮(化名)也是王家唯一的孙子,自然而然也成为了王家宠爱的核心。

  “最初,我们不想同住”,无奈父母的百般劝说,他们“希望能更好地照顾要上小学的孙子”,接送孩子上下学。“ 出于这份好心”,外带父母日渐苍老,王僮不忍心让老人单独生活。于是,“三代同堂”的生活就此拉开了序幕。

  开始时,“老人帮着接送孩子,我和我爱人每天晚上到家都能吃上热饭菜,我们感觉很好”,但日子慢慢过去了,“ 生活中的纠葛也日渐显露”。

  矛盾的焦点集中在了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这可是我家一切矛盾的导火索”。

  王小僮天生调皮,爱闹,上课有时不注意听讲,“会被老师请家长”。经过老师的一番“汇报”,晚上,王家便会爆发“战争”。

  在王家,被自然分为两派,“护僮派”与“教僮派”,王僮的父母自然站在了保护孙子的“护僮派”一边,而王僮以及爱人则为“教僮派”。

  “每当我要揍孩子的时候,我父母总是出面进行干涉,不让我打孩子。有一次,我母亲甚至于为了保护孩子而受伤。 ”王僮说起往事,语气中带着些许无奈。

  性格有些急躁的王僮也承认,“自己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确实有些简单粗暴”,但父母的溺爱也是他看不惯的。

  谈起父母,被打开话匣子的王僮滔滔不绝。“我们也曾经尝试着与父母沟通,但你知道那个有多难吗?他们总会以种种理由来说服我们,‘你们兄妹三个都是我们养活大的,我们的教育怎么了?你们几个不是都成才了吗?我们唯一的孙子,我们怎么可能不好好爱护呢’等。发展到后来,我和我爱人只能趁着老两口出去遛弯的时候,训斥孩子。”

  由于教育孩子,王家甚至上演了一出“悲剧”。

  2004年,对于王僮而言终生难忘。这一年的春节,他是在医院度过的。

  大年三十晚上,王僮的哥哥一家三口也回家过年了。在饭桌上,不知谁引发了孩子的教育话题。“当着众人以及孩子的面,老爷子就一个劲儿地数落我的不是,如何打孩子了,孩子成绩如何不好了等。”自尊心很强的王僮一下子“火了”,与父亲“大吵一架”,父亲也不甘示弱,拿起手中的碗就朝王僮扔了过去。躲闪开的王僮愤怒之下,从三楼的阳台一跃而下,“ 当时所有的人都吓坏了,我儿子第一个反应过来,拨打了120”。

  好在一楼的阳台上有一个隔板,王僮没有生命危险,只是在医院中度过了近4个月的时光。

  在日常生活中,王家的矛盾也不小。“我家的餐桌上的菜肴总是那几种:土豆、白菜、萝卜等,孩子正在长身体,我们希望能多补充些营养,做到合理膳食。”

  结果,当王僮将这一意见告知老人后,换来的依旧是老人的一番“不理解”。

  那段日子,每天晚上邻居都能看到王僮的爱人带着孩子出去“散步”。实际上,就是借着“散步”之名,给孩子“开小灶”,补充营养。

  “我们也尝试过,把蔬菜、水果以及肉给老人买好了。结果,我爱人发现,我们买的东西有一半都出现在了我姐姐家的餐桌上。没有办法,后来我们开始分餐了。”

  如今,在王家,王僮的父母每天晚上5点半左右吃饭,而王僮三口则要等到王僮的爱人7点回家后,再开火做饭。

  “现在家里感受不到一点温馨”,王僮每天下班回家后,径直走入三居室中属于他们自己的小屋内,或是看看报纸,或是打开电脑看些小说,“与父母的对话甚少”。只是王僮的爱人还“保持着与父母的交流”。

  2008年,王僮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他们在回龙观所购买的经济适用房能快些下来。“装修后,我们便会搬进去。 ”

  经历过同住的王僮在结束采访时,感慨地告诉记者:“以后我老了,绝对不跟我儿子同住!”

  因“孤独”而共生活

  父母并非因为经济原因而依附子女,而仅仅是由于自身的孤独而与子女共同生活。

  在这种家庭关系中,父母与子女的位置是平等的,两者在家都处于“主导”地位。

  “看过电视剧《双面胶》吗?在与老人的相处过程中,最终演化的结果就是谁向谁低头的问题。”张伟(化名)一听到记者的问题后,便一股脑地向记者诉说。

  张伟的母亲由于老伴去世,始终无法从过去的记忆中走出来,对老伴的种种怀念都深刻地记录在了记忆中。“老人现在非常孤独、可怜”。

  张伟的母亲没有什么兴趣爱好,也不愿走出家门与小区内的老人相处,因而也就决定了“不能将老人送往养老院”。

  在与母亲的相处中,矛盾也不少。

  张伟作为丈夫夹在妻子和母亲“两个女人之间”,作为“判官”的他身兼儿子与丈夫的双重身份,这场家庭纠纷如何判决,怎么判,“确实是个问题”。与母亲同住的张伟有时甚至“不愿意回家,宁愿在单位加班”。

  在孩子小的时候,年轻人受西方化的教育方式影响,希望孩子冻着点,“孩子冻着点好”,但在老人眼中,则认为“ 孩子不能冻着,要捂严实了”,这实际上就产生了矛盾。老人与年轻人都疼惜孩子,但“他们的疼爱方式不一样”。但问题来了,“孩子听谁的”?

  在饭菜的问题上,矛盾也有。

  “作为老人,都愿意节省着过日子,买菜都去菜市场”,而年轻人由于工作节奏快,“愿意去超市购买已经洗干净、择好的蔬菜”,当然,价格肯定会贵些。由此,双方也会产生矛盾。

  在张伟看来,老人的兴趣爱好在家庭生活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如果老人有一个兴趣爱好,那么她就不会将全部的心思都放在家里。”

  “老人辛苦了大半辈子了,现在应该是去充分享受生活的时候,应该从内心走出去,为自己而生活,而不是为了儿子和家庭而活!”在张伟的内心深处,他希望“老人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因为这个爱好是与人交流的一个平台,能开阔老人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生活”。

  记者手记:让我们呵护亲情

  很久以前,一位小伙子深爱着的姑娘得了心疼病,巫婆对小伙子说:“把你母亲的心挖出来给你爱的姑娘吃,病就会好的。”小伙子的母亲得知后,毫不犹豫地把心挖了出来。小伙子捧着母亲温暖的心赶紧往姑娘家跑,路上一不小心摔了一跤,这时传来一声熟悉的问候:“孩子,你没摔疼吧?”说话的,正是小伙子手里捧着的那颗滚烫的心。

  这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它感动了我,也让我悟出了人生的意义在于付出而不是索取。同样,它也告诉了正在面对几代同堂问题的人们——尽管“分住”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尽管“分住”可以生活自立,避免矛盾,增进夫妻感情。但该记住:尊重、关心、善待父母是永恒不变的基调,亲情是要经得住时间考验的。

  与父母同住的五大好处

  1.省钱。至少水电费父母给掏了。父母不会计较他们都付出了多少啊。小两口抓紧时间存点钱。

  2.省心。家里的事他们操的心最重。父母在家,出门不用带钥匙。

  3.省力。买煤气有人送,买纯净水有人送。保姆把衣服给洗了,饭给做了,有孩子的父母给带了。

  4.有安全感。和父母在一起,永远都是长不大的孩子。他们是孩子的保护神。

  5.互相照应。年轻人工作忙,家是温馨的后方;父母有病,可以得到孩子的照顾。

  和父母同住的五大弱点

  1.没有自由空间。年轻人爱热闹,却要在父母那里循规蹈矩。

  2.没有个人空间。小两口想亲热一下,也要到自己房间里,还不能在白天关门。

  3.经济上说不清。碰上大家庭,和父母住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都认为你沾父母光了。

  4.不独立。都成年了,还和父母住在一起,不利于小家庭在社会中成熟,来应变各种生活难题。

  5.婆媳难处。时间长了,大家都了解了,脾气谁都有。最后儿子夹在中间受气。

  (摘自《法律与生活》半月刊2008年3月上半月刊)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