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一只狗的身份演变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7日14:02 新世纪周刊

  -本刊记者/李梓

  20多年以前,中国犬类的生存地主要在农村,以看家护院为主

  在中国,如果你想在城市里养一只猫、兔子或者是鸟什么的,你应该去查一下林业部的相关规定,但是,如果你想养一只狗,那就变成了公安部门辖内的事情。

  狗在中国有着如此特殊的地位,与它被定义为“人类的助手”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上世纪50年代,中国以要扑灭狂犬病和粮食匮乏为由,在全国大范围打狗,导致许多本土纯种犬的消失。而能够堂堂正正地进行繁殖驯养犬类的机构,就只有公安机关所用的警犬训练基地。也正因此,对狗的管理,也就成了公安部门的业务。

  2004年,从云南牟定一直蔓延到全国的扑杀犬类行动,遭到了许多爱犬者的声讨,但对于云南省来说,这里早已多次经历过这样的事件。1987年,因为狂犬病的流行,昆明市颁发了《禁止养狗规定》,并且在昆明全市以及云南省的多个地州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打狗行动,这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个禁狗令。当时打狗主要以宣传狂犬病的传染性为主,养狗人一听此病如此厉害,基本上立刻响应政府号召。打狗行动后一年之内,乡村的夜晚都听不到狗的叫声。

  不过,养犬是最容易死灰复燃的事业,寂寞的乡村夜晚,在两三年后便又被迅速填补。进入90年代后,一轮新的宠物热潮在中国兴起。单以狗为例,从养“洋犬”,到以混血犬为乐,再到以纯血犬为荣,作为商品的狗经历了一轮类似于兰花的炒作热潮,稍微稀罕一点的品种被炒到数千或者数万元一只,然后又在市场饱和之后泛滥大街。90年代以前,中国犬类的生存地主要以农村为主,而此后便转移到城市,进入了21世纪后,以2的n次方迅速繁殖的宠物狗迅速成了城市的难题,养狗之辩成了一个争吵不休的话题。

  在上世纪50年代的打狗狂潮中,还能生还下来的狗,最主要的理由是能够看家护院,甚至巡逻放哨等。在80年代中国出现了毒品问题后,狗的重要作用凸显在缉毒上,其矫健英姿出现在各种影视剧中,大大夸大了它实际起到的作用,总之,在狗的商品地位未曾凸显以前,狗存在于中国的主要理由是它的“保安”身份。

  在90年代以后,当人们相互攀比炫耀自家狗狗的身价时,狗狗的“市场价格”直接决定它的命运,这时候的狗,类似于期货或者股票。

  而当21世纪,中国的老太太们人手一犬在小区绿地上聊天时,这些理由已经基本消亡,取而代之的是来自西方的理论:“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

  空巢社会的诞生,导致老年人以养犬为乐;计划生育导致独子家庭,使许多家长决定养犬伴子,以培养小孩的责任心;治安恶化,有犬相伴感觉比较放心。这是被广泛总结的中国当前养犬热的三大理由。但很显然,这并不是完整的理由,事实上最关键的理由还是:我们不仅养得起犬,而且市面上有那么多的犬需要人养,许多人因此步入养犬者的队伍。

  90年代泛起的宠物投机热的直接后果是,那些被养主寄以厚望的宠物,在10年里由基数2变成了上百万。而当朋友圈中的养宠数量饱和之后,再繁殖出来的小动物只能被放在鞋盒里,扔到垃圾堆旁边。

  5年前,北京市公安部门估计,全市应该有50万只左右的狗,在大大降低了登记年检的门槛后,北京市登记的宠物狗的数量一直猛涨,2004年为42万只,2005年为45万只,2006年为53万只,2007年为65万只。而警方估计,街头的流浪猫狗还应该有40万只左右。那么,全中国应该有多少只狗呢?法新社曾经作出一个估算,认为中国人应该平均9个人拥有一条狗,实际养狗1.5亿只。

  在西方之后,我们也步入了养犬时代,当北京的养狗数量超过巴黎两倍,人狗之战的号角终于吹响,而一些懵懂的“ 保护狗权”思想也开始发育,并因为养犬者的广泛而呈现出一边倒的状态。在今天,谈论到这个话题的时候,千万要把你的不满藏在心中,因为你的表态很有可能被唾斥为“缺乏爱心”,而如何去爱,这是中国下一步的话题。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