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宠物也有心理疾病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7日14:02 新世纪周刊

  -本刊记者/欧阳海燕

  真爱,是除了生理健康,还要关心动物们的心理健康

  “俏黑”是一只英俊的黑猫,3岁。它性格温顺,爱干净,很讨人喜欢。可是最近,它却做出了一连串反常的举动,令它的主人陈静深感困惑。“小黑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跑到枕头上、沙发上尿尿,食欲也不如从前,眼里总有慌张的神色,不爱理人,逗也不玩,简直不像我过去的小黑。”

  三个月前,陈静从宠物市场带回了“俏白”,一只两个月大的小白猫,为的是“给小黑做伴”。而“俏黑”的反常举动,就发生在“俏白”走进家门之后。

  与陈静相似,江涛也在为他的爱犬“美美”担忧。“美美最近经常干坏事,使劲拉扯窗帘,把卫生纸筒上的卷纸拽下来,还好像故意撕咬拖鞋。”江涛说,他已经揍过它几次了,情况也有所改变,只是现在,“美美”整天无精打采,不吃不喝,有一天,甚至把自己的脑袋往墙上撞,吓坏了主人。

  江涛是一家外企员工,单身,半年前买了一只博美犬做伴,取名“美美”。起初,江涛还经常在晚饭后带“美美”出去遛遛,可是近两个月来,他几乎每天都在加班,回到家里已疲惫不堪,因此很久没有带小狗出去玩了。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院副院长施振声教授说,依临床观察,动物是有一定的思维的,恐惧、焦虑、郁闷、妒嫉、悲痛等情绪在动物身上都有体现。因此,动物应该也会出现心理问题。环境的改变、主人的忽略、突发事件、受到虐待等,都有可能使宠物出现心理问题。陈静的黑猫是因为另外一只宠物的“入侵”而产生了嫉妒,而江涛的狗则是由于主人的忽略导致了郁闷。宠物的行为异常主要是为了唤起主人对它们的注意。

  对天津市约20家宠物医院做的一项调查显示,约5%的宠物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在医学和心理学史上,整个科学界不大相信动物会有心理健康问题,往往把这种关注嘲笑为天真的拟人化。直至最近,由于动物情感研究、动物行为、认知科学、神经科学以及兽医方面研究的突破性进展,才发现心理健康问题不再为人类所专有。

  宠物医生发现,患有心理疾病的动物,症状主要表现为狂躁、郁闷、打蔫,甚至还会因抑郁而自残。这些状况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治疗,宠物的免疫力会下降,容易生病,严重时还会攻击人,对人的安全产生威胁。

  做一个合格的养主并不容易。施振声说,养主需要了解宠物的生活习性、行为常识、饲养常识,以及如何与它接触、怎样教它一些东西。而这些,很多宠物主人做得还不到位。

  在宠物心理问题的治疗上,宠物医生一般不主张吃药打针,主人的耐心和爱心其实是最好的良药。对于一些已经患上心理疾病的宠物,没有经验的主人可能会观察不出来宠物的行为异常,即便观察出来,也可能只会认为是宠物行为上的恶习,而不知道里面的因果关系,比如心理创伤造成的影响。

  其实,生活中有很多技巧可以避免宠物心理问题的产生。比如在介绍一只猫给另外一只猫的时候,就不要期待它们初次见面会像人类一样相互问好,已有的猫和它的新伙伴在一起通常不会太高兴,它们会互相吵嘴,甚至斗殴。因此,主人要耐心把介绍的过程拉长,不要让它们一开始就共处,而要断断续续地使它们见面,给猫多些时间,让它们彼此熟悉。在这个过程中,宠物主人还要更多地关照从前的那只猫,以免它产生被抛弃的感觉。

  因此,如果一个人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帮助一只新猫融入他的家庭,或者没有能力应付随时可能发生的生活闹剧,那么还是守着一个猫过日子比较理智。

  狗权当道,人权更需当道

  -本刊记者/李梓

  立法就是要框定养主的权利范围

  终年奔波在“救宠”一线的王平,前一段时间刚刚惊动了上海的110,她请动警方的原因,是为了把一只素不相识的流浪猫从树上救下来。王平家在北京,她没法把这只猫带回北京,但却通过接头暗号成功地联络到当地的爱猫人士,让这只猫有了归宿。

  归宿,是所有宠物志愿者企图帮每一只遇到的流浪宠找到的答案。王平在一家时尚杂志上开有宠物专栏,因此,常常有一些人摸着这个门路打电话过来,她最怕听到的话题是:王平姐姐,我这里有只猫,现在因为某某某原因没法养了,你能帮我找个人家收养吗?

  王平往往一口回绝,这让许多人不满:你不是号称宠物志愿者吗,宠物志愿者不就是干这个的吗?

  “我帮助的是街头的那些流浪猫,不是帮那些不负责任的养主解决问题。”王平淡淡地说,她收养的38只猫在她家里跳来跳去。

  王平家的猫的数量经常增减,一些猫被人看中,领养走了,一些新成员被她从城市的哪个角落收回来,它们通常带着伤病,或者刚睁眼。积累到这么多猫后,现在王平已经不敢再收猫了,她觉得这已经到了她所能承受的边界。

  宠物权利曲高和寡

  每个城市都有王平这样的宠物志愿者,他们通过网络将自己的小圈子联系在一起,在许多方面,他们的意识要比政府快许多。王平他们从四年前,开始给街头的流浪猫做绝育手术,而北京市的政府部门刚刚开始这个工作,许多城市还没有开始。

  在国外,一般人家养的宠物猫都是做过绝育手术的,这让许多人不理解,而这样做的原因有两条:防止闹猫扰民和防止猫只过量繁殖。在中国,一个具有讽刺意味的现象是,尽管街头有那么多被遗弃的宠物,但许多养宠者仍坚持“猫道”或者 “狗道”,不愿意给宠物做绝育手术。于是,那么多的流浪宠物就变成一个巨大的社会问题。

  养宠与不养宠,在今天的城市是一个对立的话题,但这种对立关系有时候会发生突然的转变。2007年的春节前夕,在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上班的李辉,在报社门口遇到了一位抱着一个盒子矗立在寒风中的老人,在老人的一番推销之下,李辉他们办公室的每个同事都领养了一只小犬回家,于是,一向主张限制城市养犬的李辉突然变成了养犬者,“就当是拯救一条小生命。”李辉说,这种想法在许多养宠者心里存在。

  因此,王平把他们的行动看作是一项“对社会负责的公益活动”,并在全国的许多城市推广,今天,这种意识在中国的宠物志愿者中已经形成共性,但许多城市的志愿者不知道如何抓捕流浪宠物和做手术,王平他们提供这种培训。

  由于流浪宠的数量不断增多,宠物受到伤害、虐待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一些动物保护者呼吁立法保护宠物权利,这种呼吁目前显得有些曲高和寡,既得不到“人权主义者”的呼应,也得不到养主的回应。

  限制养主的行为

  “立法就是要限制养主的行为,中国人现在的意识还没有到这样的程度。”王平说。

  在所有的立法呼吁里,最关键的是关于对养主的义务的规定和惩处。今天,养宠者缺乏公共道德意识,宠物在公共场所随意便溺、攻击路人以及噪音扰民等等,常常让养宠者的邻居感到烦不胜烦,许多人呼吁加强宠物的管理。

  类似的管理办法并不是没有,比如说南京的“加强宠物管理的通告”里,就包括了携犬出户时,应当束犬链(大型犬应当佩戴嘴套);应当携带清污工具,及时清除犬只排泄物;不得携犬进入设有犬类禁入标志的公园等公共场所;养犬不得干扰他人正常生活,以及不得遗弃犬类等等规定。但是,如何将这些规定落实到人,是一个现实问题。

  在若干年前,政府曾使用强制的措施限制养犬,其中高收费提高养犬门槛,以及无证犬一律捕杀的政策,不仅很不得民心,而且实际执行中遭到市民的大力抵触,很难执行下去。现在这些措施已经变得比较柔性,不仅年检费用大幅度降低,而且北京市目前已经开始做一些探索。2007年11月,北京市在西城区作试点,将区内的4000多只犬内注射了芯片。在西方国家,这样做是普遍行为,一旦让街头捕狗队捕到装有芯片的狗,狗主将要遭到严厉的惩罚,这种管理方式大大约束了人们随意丢弃宠物的行为。2008年,这项技术将推广到全北京市的宠物狗身上,这至少对于那些在册狗有了一种可能的保障,而且为惩罚遗弃宠物的养主提供了技术保障。

  对于政府的这些措施,是否应该现在就提出这么乐观的评价?现在就认为“狗权当道”也许早了一些,但中国关于宠物的管理,正在朝着与西方接轨的方向发展。什么时候我们能够顺利地解决这个问题?

  王平回答说:“等我们的养主意识到他们的权利边界就是不得遗弃宠物,意识到养一条狗可能是十几年的事情,意识到他们在把养宠当作一种寻乐手段的同时,要负起许多社会责任,这些问题就都解决了。”

[上一页] [1] [2] [3] [4] [5]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