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少数民族印象之邵人:日月潭边“逐鹿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1日07:55 台海网

  到台湾,不可不去日月潭。生活在南投县日月潭边的邵人,是台湾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少、汉化较深的族群,却因为这难得的“地缘优势”,成了许多观光客记忆中难忘的“原住民印象”。

  逐鹿传说

  这次为探访邵人而来,已是我们第二次到访日月潭。湖光山色依旧,和两年前相比,除了天气由艳阳高照变为阴雨绵绵外,最大的不同是日月潭边的旅馆都在大兴土木。我们熟门熟路地直奔两年前住过的旅馆而去,老板叶国梁先生已斟好了阿里山茶,正翘首以待。

  “为了迎接大陆游客到来,各家旅馆都在装修和扩建。”叶先生动手较早,旅馆已经重装完毕,比两年前看起来漂亮和高档了许多。我们事先已通报过来意,为此叶先生特意到县政府有关部门索要了有关“原住民”的资料和光碟,做足了功课,要好好“客串”一回导览。

  叶先生告诉我们,邵人的一大特点是人少,全台只有280多人,分布在日月潭周围地区,他们自嘲比“黑面琵鹭”还珍稀。相传邵人祖先以狩猎为生,有一次追逐一头白鹿到这里迷了路。他们发现此地风光明媚,湖水中的鱼烧烤过后可以充饥,实在是天赐宝地,于是便回去召集其他族人,迁居来此,世代繁衍。日月潭区包括水社、日月两村;邵族人口最集中的“德化社”,属于日月村。

  人口上不占优势的邵人,历尽周折,才于2001年成为台湾官方认定的“原住民族”一支。原来,自日据时期以来,邵人的定位始终是模糊的,不是被归类于平埔人的一支,就是被视为阿里山邹人的支系。但邵人认为,自己在语言、文化、宗教、习俗、服饰、族群体质特征等方面,都与邹人有所不同,经过多方努力与争取,终于得到官方的认可。

  “邵人可说是牺牲了赖以维生的园地,转换成电能,照亮了台湾全岛。”在介绍邵人的资料中,有这样一句话。20世纪初期,日本殖民政府大兴土木,在日月潭兴建水力发电厂,而后又将其开发成大水库,使日月潭水位上升近20米,邵人祖先开创的家园全陷于水中。后来,日本殖民当局为了安顿邵人,将他们移居至今日的德化社所在地,一直到今天,德化社都是邵族人主要的聚居地。

  [1]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