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发后医院聘请保镖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30日11:56 《小康》杂志

  医院的解释

  而针对吴锦华的遭遇和三份病历,福建省宁德市闽东医院显得特别的平静,而且当记者询问时,竟然拿出了比记者还多的录音笔,进行互录。这时该院的一位自称吴姓的宣传员回答了《小康》记者的疑问。

  《小康》:你们想的真周到啊,比我们的设备还齐全?

  吴:没有,我们只是保证万无一失,如果你们写错了,我们通过录音也可以提醒下你们,减少误会。

  《小康》:你们去看过孩子么?

  吴:事发后,我们一直在努力抢救孩子,也积极安慰病人家属的情绪了,可没有得到理解。

  《小康》:2月11日凌晨5时,医院没有查房吗?为什么出现胎儿脐带脱垂?

  吴:有啊,我们进行了7次胎心等检查和3次的肛查,并均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未违背护理诊疗常规。这点同时待产的另两位孕产妇及家属可以作证。胎儿脐带脱垂完全是个意外,而且我们也已经按照常规来进行治疗了。

  《小康》:为什么吴锦华说他们并没有受到多次检查?会存在医院偏袒有关系的患者、只检查一部分患者的情况吗?

  吴: 这是不可能的,我们的医生绝对不会这样。至于他为什么那么说,肯定是有误会。

  《小康》:医院存在涂改病历的情况吗?怎么会出现三份不同的病历?

  吴:脐带脱垂是胎膜早破紧急的并发症,立即行剖宫手术是该并发症的应急处理措施。为了减轻脐带受压,护士用手于阴道内托胎头。当时家属吴锦华还很感激护士,其间患孩姨姨送红包给护士,后被我们的护士谢绝了。这是急为病人所急,所以事后来补充记录,但从两份产程记录单上亦可以看出是实事求是的补充记录,我们而非涂改病历。

  《小康》:听说事发后,医院曾聘请了保镖,为什么要请保镖?

  吴:是的,我们有请过保安,因为当时吴锦华等家属多次打砸院长办公室,及儿科护士办公室,严重扰乱医院工作秩序。出于安全考虑,我们是不得已才为之。

  《小康》:事情发生后,医院方面有做过什么补救措施么?

  吴: 当然有,从2月15日起我们就一直在做些补救措施。患儿在我院120救护车、儿科医生、护士的护送下被转送省妇幼保健院新生救护中心治疗,但到福州后,不知何故,家长又将患儿抱回福安,要求住院治疗。 2月29日,我们还请了南京军区总院专家为其患儿会诊治疗并垫付了所有的费用。在吴锦华拒交医疗费的情况下,我们本着人道主义精神并为其先垫付医疗费,到目前为止已有3万多元。

  《小康》:现在申请了医疗事故鉴定了么?如果判你们失职,医院又会做出那些措施?

  吴: 4月10日,吴锦华夫妇已经申请了,目前我们也在等待宁德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果,如果判我们失职,我们会积极与患者协商善后事宜。其实早在申请之前,我们医院已经考虑患方的经济困难仍提出同意先垫付50%医疗费用的解决方案,但吴锦华未同意。

  《小康》:之前好象卫生局拒绝做医疗事故鉴定,是否与院长的身份有关系?医院之前有发生过事故么?

  吴:没有的事情,院长虽然是省人大代表,但我们医院不会用这个身份去干涉公正的。事故,每个医院都会遇到,我们比较少吧,毕竟我们还是算比较好的医院。

  《小康》:为什么三份病历中,将产妇推入手术室的时间都不一样?医院是否完全没有责任的?

  这两个问题吴姓宣传员回答不上来,她选择了沉默。

  鉴定之后

  4月10日,吴锦华夫妇申请了宁德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17日,当吴锦华拿到宁德市医学会(宁医鉴[2008]11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时,整个人都软了下来。

  在这份鉴定书上的第九条的结论中,清清楚楚写着,综上8点分析,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条、第三十三条(等),本病例不属于医疗事故。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专家告诉《小康》,脐带是胎儿的“生命带”,胎儿是靠着脐带通过胎盘而从母体吸取营养与氧气,以维持生命与发育。突然脱出的脐带,将使胎儿在宫内突然断了氧气与营养的供应,只需6~7分钟,胎儿即可死于宫内。

  他表示,在这个事件上,医院肯定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他也指出,医学会虽然是独立的法人单位,但还是挂靠在当地卫生局,为了注意各方的利益,很难做到绝对的公正,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的专家们基本也与各医院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武汉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光教授认为,医疗鉴定的绝对公正是没有的,只有相对的。长期以来,各级医学会实际上是卫生行政部门的下设机构,这就形成了卫生行政部门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的局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鉴定结论的公正性和客观性。他表示,医疗事故鉴定机构应该是一个代表患者利益的团体,与各地卫生行政部门彻底脱钩,以保障患者的正当利益。

  记者手记

  看到孩子的一瞬间,记者泪水止不住地涌下来。孩子躺在保育箱里面,蒙着眼睛,口中插着氧气管,微弱地呼吸着。孩子奶奶骨瘦如柴,目光呆滞的守望着孩子,生怕他时刻就会离开人世。记者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心揪成了一团。一个美好的生命刚刚来到世间,就要承受如此大的痛苦。

  同样身为一个母亲,记者最不希望看到的是生命的消逝。不管最后的鉴定结果如何,两个生命已经无可挽回地消失了。

  我们多么希望医患关系能够更加和谐,不要再出现如此人间悲剧。医院作为拯救生命、迎接生命的十字路口,更应该负责任地、严谨地、随时地记录每一个细节,减少医患纠纷的可能。

  记者截稿前得知,患者家属仍在寻找新的权威医疗鉴定机构的路上。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