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声:毁人的教育,就是伪教育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16日08:07 中国青年报

  我们人类的灾祸,说到底都是人祸。灾祸都是那些野心家,那些不逞之徒造成的

  李家声酷爱读书,且涉猎广泛。他认为教师必须不断地学,课才能常讲常新。他学过文字学,通读过《二十四史》、《十三经注疏》,熟诵《论语》、《楚辞》及唐诗宋词等,在精研了《诗经》后,他写了一本《诗经全译全评》。

  读《论语》时,李家声最喜欢其中的两句话,他说每次读,内心都有难以名状的感动。这两句是: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

  “说白了,这两句话的意思就是:不是说很坚硬吗?怎么磨,也不会变薄;不是说很纯白吗?就是放进污水里,也不会染黑。这是在讲人的灵魂和品格。”

  有一次,李家声读《清人笔记》时,看到其中有这样一段记载:一个清代文人在北京的文物市场买到了一方砚台,这块砚台太珍贵了,是岳飞的,因为上面写有岳飞的砚铭:持坚守白,不磷不缁。

  “岳飞是把孔子的话,稍加改变,作为了自己的座右铭,表达出保持坚强的意志,美好的情操,决不磨薄,决不染黑的信念。”岳飞死后,这方砚台到了谢枋得的手里。谢枋得也是一位民族英雄,与文天祥一起抗元,后来隐居。元统治者让他出来做官,找到他并把他押解进北京,住在法源寺。但是谢枋得不从,最后绝食而死。生前,他把那块珍贵的砚台,送给好友文天祥,文天祥得到这块砚台后,又在上边留下了自己的砚铭:砚虽非铁磨难穿,心虽非石如其坚,守之弗失道自全。

  “原来,孔子的这两句话,竟然哺育了三位民族英雄,而我也为这两句话深受震撼,且知道了人生路上要坚定不改、纯洁不变。我的体验与这些英雄们是相合的,这是多么美妙的感受啊!借讲‘磨而不磷’、‘涅而不缁’的成语,我把这样的真悟,传达给一届届学生。学生所受的震撼虽难言喻,但我感觉到了。直到今天,在给我的贺年卡上,他们最常写的就是这两句话。我知道,他们是在告诉我,一定会这样处世做人。”

  在语文教学中,李家声结合相应文章的讲授,把民族精神、人格情操具体形象化为:情真思屈原、正直司马迁、高洁严子陵、气节有苏武、傲骨是嵇康、正气文天祥。

  “司马迁,不就是讲了几句真话吗?他跟李陵无亲无故,满朝文武谁都不讲真话时,司马迁说了,结果遭受那么大的灾祸。”出于由衷地敬仰和对其命运的慨叹,在讲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一课时,颂读到“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去者,恨私心有所未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这一刻,李家声说自己胸中那种悲愤、痛烈、豪壮之情,合聚一起,喷涌而出。或欲哭、欲呐喊,或欲扼腕、欲拍案而起……因为他的激情讲述,学生们才会说,听课时,常常感到如有一股热血,直顶脑门。

  李家声给学生讲严子陵的故事。严子陵是汉光武帝的同学。称帝后,皇上千方百计找到严子陵,请他进宫,两人好到一个床上睡。光武帝让严子陵当宰相,结果他跑了,隐居起来,待在江边钓鱼。

  有学生问:难道他在江边钓钓鱼,就比28位将相高尚?

  “我说是!我们人类的灾祸,说到底都是人祸。灾祸都是那些野心家,那些不逞之徒造成的。只要能出人头地,满足个人私欲,不惜做恶害人,最终,就为了达到个人的目的。我们的社会,最怕的就是这种人。而严子陵拒绝的是多大的名利呵,退隐山野,为世人树立起高尚的榜样。如果我们的社会,人人都有一颗平和的心,是不会有大苦难的。天灾都是暂时的,人祸才会遗患无穷呵。”

  他反复跟学生讲:只求耕耘,不问收获。重要的是发展自己的能力,多长本事,做更多的事情。一个人的心,要专注在做事上,而不能专注在名利上。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就是美好社会。那些不逞之徒却是:人人为我,我不为人。

  “有时候,连我也不知道怎样做才是最好的。但是,我跟学生们说,我知道什么是不能做、不该做的。假如我们一件丑恶的事也不做,人自然就美好了。我不想给学生终极的东西,不想让他们形成思维定势,不想束缚他们的思想,让他们成为独立思考者。唯此,才能在纷繁社会中不迷惑、不迷失。”

  谈到李家声对自己精神世界的影响,一个正在大学读书的学生说:先生给了我空灵、明净和透亮的灵魂,教我们怎样做一个知识分子,做一个铁骨铮铮、苏世独立、横而不流的知识分子。先生还说过,做一个知识分子,要真正对这个社会负责,对得起生我、养我的百姓。我现在选择了一个与这个社会息息相关的学科,就是经济学,承担一种经世济民的使命。

  “先生当年教给我们的是‘持坚守白、不磷不缁’的道德原则,让我明白了‘道不同,不相为谋’的道理,甚至需要那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

  毁人的教育,就是伪教育

  “我并不是要学生过苦行僧一样的生活,相反,我告诉孩子们,一定要享受快乐、享受人生。”李家声生活中的享受是两真:一是真情,二是真景。

  同事们认为李家声是一个性情中人。有一回,学校组织外出旅游,在一处风景点,耸立着一棵千年古树。面对这株遒劲的老树,别人忙着拍照留影,而李家声与老树默默相对,良久,他突然冒出一句让人意外的话:“树呵,我真想对你哭!”

  他当时在想:人这一辈子,不过几十年,遇到风风雨雨时,都会感到很艰难,何况这样一棵树呢?历经上千年的岁月,多少风吹日晒,多少霜打雨淋,它一动不动地活了下来,多么不容易!它历览人世沧桑,它所受的磨难,是我们人无法知道的呵。“那一刻,对生命的深深敬畏,让我感慨万端,情不自禁。”他说。

  春天到,北京元大都遗址公园里的海棠怒放着。课堂上,李家声吟诗一首,是苏轼的《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又对学生道,君不见,古人怕海棠花谢了,晚上点着蜡烛也要看它呵。言下之意是,你们快到公园看海棠去。

  四中校园里有桃树、玉兰等植物,花开时节,常见李家声独自一人,立于树下,仰望着一树的绯红,一树的洁白。此情此景,许多师生印象深刻。有个年轻教师,甚至专门写了一篇文章——《静对花开的生命》。

  又一年春末,校园里一株楸树花开正浓,李家声惊其美,到了教室,不禁口占一绝:“一树花繁映眼前,惊艳之余赏暄妍,如此美景天赋予,诸君何不下楼看!”学生笑声一片。

  那些当年赏了花的学生,心中留下的是美好的记忆。“现在,上班开车途中,路边也有很多花,也会看上一眼,觉得漂亮,但不会是以前那样地看了。静下心,停下来,安安静静地欣赏,感受花朵的璀璨,感受阳光的温暖。现在的匆忙一瞥,不会有那种感触。”

  多让学生接触、联想美好的事物,残虐酷杀之事少碰、少描述,对邪恶奸诈少涉及而多加挞伐。“试想,如果一个人,看到一朵花时,会那么喜爱,会被生命的美感动,为之欣喜,他怎么能不敬重生命,怎么会去拿刀杀人,怎么会干出反社会、反人类的事来?”李家声认为教育的最佳状态,就是潜移默化,是润物细无声。

  “我觉得,世间一切美的东西里,都有爱!”这是李赛由此得到的感悟。

  为啥给中学生讲甲骨文?李家声的解释是:我就是要让孩子们看看,咱们的汉字有多么美。年底的一堂课上,李家声在黑板,先是甲骨文,再是小篆,继而楷书,写出几种字体的“年”字,并解释字义,随后附诗一首:“耕耘有获,丰收为年。诸君勉哉,大有欢颜”,然后,笑眯眯地告诉学生,这就是他给大家的贺年片。

  他曾在高二开了一次《汉字与文化》的讲座,学生看题目开始以为挺枯燥的。讲着讲着,李家声猛地抬头,发现窗外天都黑了,一看表,原打算4点半结束的讲座,早已超时。“不讲了,到此打住。”他说。没想到,学生们不干,在底下嚷嚷道:别介别介,您讲吧!“可见,孩子们对咱们的传统文化,还是喜欢的,关键看你讲些什么,怎么讲。”

  为了准备高考,高三时,基本不再讲新内容。语文课,也是ABCD地反复做习题。李家声不这么做,他说自己不炒冷饭,决不把已经学过的东西再重复一遍。高考复习,好些题到他这里就横住了,不必做!

  “你看看吧,现在的孩子,到了小学六年级什么都不学,为了考中学翻来覆去地做题,甚至拿习题本念,这不是折磨人吗?到了高三,又要整整磨一年。本来是好苗子,能成为人材,可是,通过我们的教育,反而把学生的才气磨没了,兴趣磨没了,创造力磨没了。教育应该是教化、培养人呵,怎么成了这个样子呢?”

  李家声后来终于想明白了:这其实是伪教育!怎样判断是不是伪教育呢?他说就一条:毁人的教育,就是伪教育。

  “现在,有些作业太折磨人了!”所以,他告诉学生,只要你是认真读文章了,读懂了,上课认真听了,什么作业都可以不做。

  高中统练时,每次李家声总会用几节课的时间讲卷子,讲着讲着就“跑题”了。讲到古文的主观题、客观题时,他都会补充很多资料和内容,让学生听得有滋有味。

  班上的一个体育特长生,高考语文考了120多分。毕业时,他伏在李家声的耳朵边上说:“老师,跟您学语文,我一点儿也不吃力。”

  “上他的课,是一种享受,真的!”早已毕业的学生,仍念念不忘李家声的语文课。

  “无论是听他吟诵千年绝句,还是看他刚劲飞舞的甲骨文,都是一种享受。对于许多历史人物,我们本是不了解的,自从上了他的课,我会主动去欣赏文言的音韵之美,会主动去欣赏草木的勃勃生气和顽强毅力。”

  “他用自己人格的魅力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让我们摸索着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并在今后的人生中,通过对这种价值观的坚守,构成了自己人生的最大幸福。”

  那天研讨会上,播放的视频里,有个男生的话,让记者印象颇深。他说:文是文样子、人是人样子!先生这两句简简单单的话,我会受用一辈子。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