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熄灭流行的灯,看到猫王的魂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15日16:47  观察与思考

  -魏水华

  世上有很多模仿,不过所谓“班门弄斧”,在真正的经典面前,都会流于笑谈。

  茅盾先生就曾讲过这样一个关于模仿的故事:乡间有伧夫读《封神榜》,搔头抓耳,心花大放,忽开窗俯瞩,窗下停 有馄饨担,开了锅盖,热气蓬蓬直上;伧夫见了,遽大叫道:“吾神驾祥云去也!”跨窗而出,把馄饨担踹翻了。

  有意思的是,这一“搞笑”的模仿还有个海外版—2006年6月,时任日本首相的小泉纯一郎访问美国。即将结束 时,身为“猫王”迷的小泉提出:希望到田纳西州的孟菲斯市的猫王故居参观。或许是来到偶像故居太兴奋,小泉表现得有点 “忘乎所以”。他拿起“猫王”曾经用过的太阳镜,非常开心地试戴;他还当着众人的面,无所顾忌地摆造型模仿“猫王”, 看得一旁的布什夫妇目瞪口呆。当时的情景被媒体报道后,成了全世界数十亿人的谈资。

  两起“模仿事故”有着时间、地域、价值、后果等等诸多不同,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它们都证明了其背后经典的存 在,反衬了经典的迷人。前者表现了中国古典神话强烈的感染效果,而后者则是一种穿透阶层、穿越时空的偶像力量。

  今年8月16日,是猫王去世三十一周年的纪念日,全世界数百万猫王迷已经开始在孟菲斯、拉斯维加斯、好莱坞和 日本东京、英国伦敦等地举行盛大的纪念活动,他们挂出猫王的巨幅照片、模仿猫王的装扮、唱响猫王的口水歌曲,甚至对着 猫王的画像倾诉自己的悲喜。

  离开世界三十年的猫王究竟有着怎样的魔力,使得大众如此痴迷?他作为文化偶像的存在,又证明了什么?

  从卡车司机到流行歌手:

  猫王彰显的“美国梦”

  了解猫王,就要从密西西比和田纳西州说起。

  “猫王”埃尔维斯·普莱斯利1935年1月8日出生在密西西比州一个叫图普洛的小地方。他的父亲是个贫穷的卡 车司机。在美国历史上,密西西比是农业州,盛产棉花。人口绝大多数是黑人。

  除了种植,音乐是那个时代密西西比的黑人当中最重要的生活元素,与他们非洲祖先的部族歌曲不同,他们创造了充 满有美国风尚的蓝调音乐(Blues)。另外来自欧洲的福音音乐(Gospel)在黑人教堂中也非常盛行。星期日穿上 最好的衣服去教堂唱福音音乐是大多数家庭的周末活动。普莱斯利一家也不例外。

  从小就耳濡目染黑人街坊邻居的“蓝调”音乐、收音机里的乡村音乐,以及教堂里的黑人福音音乐,对日后埃尔维斯 成长为一个流行歌手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埃尔维斯从小就表现出超凡的音乐天赋。10岁时,为了补贴家用,埃尔维斯第一次在居民们举办的小交易会上登台 唱歌,他美妙的嗓音征服了所有听众;11岁生日,父母买不起他想要的自行车,便买了一把吉它给他作生日礼物,从此,吉 他从不离手。

  二次大战结束后,13岁的埃尔维斯随父母搬家到邻近的田纳西州孟菲斯市。这座位于密西西比河畔的城市充满了忧 伤,它是布鲁斯音乐(一种伤感的美国黑人民歌)的故乡。于是,埃尔维斯的高中生活,就在广播电台中黑奴后裔们的思乡之 声中度过。

  大多数高中生都不会太安分乖乖呆在校园里,埃尔维斯也不例外,学校附近的比利街成了他常常流连的地方,一直到 高中毕业,与父亲一样成为卡车司机之后,埃尔维斯的生活空间仍然局限在比利街。

  与一般街道不同,比利街是名载美国音乐史的一条街道。南北战争时,格兰特将军曾把他的指挥部设在这里。但比利 街的鼎盛时代要数20年代。那时,比利街宛如一台经年累月不散的狂欢节,到处是夜总会、餐馆、当铺、酒吧。里面充斥着 音乐家、艺术家、赌客、淘金者和江湖骗子等等。它是梦想家的圣殿,也是离经叛道者的避难所。在这里,蓝调音乐在每一家 餐馆酒吧里飘荡,几乎所有著名的黑人蓝调音乐家都聚集在这里,喝酒、做音乐、表演。

  埃尔维斯是比利街的常客。比利街的人也很熟悉这个抱着吉他唱歌的大男孩。油光光的头发,长长的鬓角,抢眼的穿 着,很与众不同的样子,偶尔会在酒吧里唱唱歌,唱完还是去当他的卡车司机。

  命运的转变总是在不经意之间。

  有一次,在乐曲休止间,为了使乐队开心,埃尔维斯晃荡左腿,摇摆胯骨,随后,他的嗓音也同身体动作相配合,把 黑人的心灵和热情溶入已被唱滥了的牛仔歌曲,此举让在座的观众欢呼激动,也感染了台下人群里正喝着咖啡的的唱片公司老 板。

  1954年,埃尔维斯与著名的太阳唱片公司签下合同。1955年,他的一曲《伤心旅馆》不仅倾倒黑人,而且也 受到白人的喜爱。不到两年,埃尔维斯和他的音乐就成为席卷全美的一道风景,并宣告了一个新的流行音乐和文化时代的诞生 。

  1956年,当埃尔维斯刚开始走红的时候,美国一位红衣主教就发表讲话,提醒人们警惕在一部分美国青少年中正 蔓延着一种新的信仰。他说,这种信仰崇尚粗鲁、无礼、非道德和堕落,还说埃尔维斯道德不良。但他的话没起什么作用,埃 尔维斯的歌曲越来越火爆,成为美国青少年、特别是少女们崇拜的偶像。每次他在台上一开始动作,台下青少年的座椅就跟通 了电一样,这些观众也如醉如痴地跟着摇滚起来。

  这一年,在美国20张最畅销唱片中,有14张是猫王的作品。同时,他还去好莱坞拍了电影《温柔地爱我》,电影 拍成后仅放映4天就收回了成本。这个纪录保持了近20年,才被《星球大战》这部影片打破。这一年,他财源滚滚,一下子 成为百万富翁:电视出场费10万美元,演唱会收入20万美元,唱片专利45万美元,签订的片约25万美元。而18个月 以前,他还是个每周只挣35美元的卡车司机。

  一个明星的诞生,耀眼无比,若干年后,埃尔维斯的儿时好友杰瑞·希尔林在回忆录里写道:“没有家庭的社会关系 、权力金钱做靠山,他凭借与生俱来的天赋超越了他自身的环境,实现了他的梦想,把自己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乡下歌手变成一 个国际摇滚超级巨星。这就是美国梦。”

  猫王不在了:文化偶像的诞生

  中国古谚说:“花无百日好,人无千日红。”不幸的是,物极必反的规则在猫王的人生中也得到了应验。他大红大紫 的时候,也是悲哀的开始。

  1960年以后,埃尔维斯在全美国东奔西跑地演出,行程几万公里。由于缺少睡眠,他在神经上受到了损害,记忆 力下降。作品质量和数量大打折扣。同时,他也是孤独、酒精和毒品的受害者。后来,他在佛罗里达住进医院,医生建议他休 息,但他已身不由己。短短的一生里,埃尔维斯一共录制了各种歌曲720首,开了1600多场演唱会,平均每两天半就有 一场。他太疲倦了。

  1977年6月,他最后一次在拉皮德城举行演唱会时,连《温柔地爱我》这首歌的词也记不起来了。8月16日, 由于心脏病突发而去逝,年仅42岁。消息公布后,电台曾连续24小时不停播放他的歌曲以示纪念。

  猫王离去了,但他把摇滚乐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战后美国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都痴迷于他。猫王的演唱确立了摇 滚乐的楷模,后来所有摇滚歌手都步其后尘而行。他的唱片共卖出15亿张,连今天最红的歌星迈克·杰克逊也难望其项背。 他在世时,就同玛丽莲·梦露、约翰·肯尼迪一样,成为传奇人物。他死后,人们对他就像对待一种宗教一样。根据美国一家 权威的民意测验机构最近公布的调查结果,至今仍有17%的美国人相信猫王并没有死,他仍活在某个地方,说不定什么时候 他就会露面。

  埃尔维斯在现代音乐中的地位依然无人可以取代。他表现出来的罕见的令人惊讶的才能也并没有因为他后期的活动而 受到任何影响。他,以白人身份把带有种族色彩的黑人节奏布鲁斯音乐介绍给了白人,所承受的压力和获得的成功都是非凡的 ;他牺牲青春换来永恒传奇,燃烧生命烙下20世纪流行文化的图腾,更让全球的观众至今仍激荡不已。

  他的作品超越了任何一个影响摇滚乐历史的因素,他也决定了摇滚乐将采用的形式,他第一次使得青少年得以重视和 发扬自己的音乐个性。尽管他的歌曲太简单肤浅,缺少力度和社会责任感,但这些久远传唱的曲目却真实地反映了第一代受摇 滚思想影响的青少年的群体形象,他不仅拥有漂亮的容貌、标志性的扭胯动作和出色的舞台表演,更成为这个时代,这一代人 的鲜明的标志。蕴含了巨大潜力的整个年轻一代在他身上找到了反抗精神的共同性。自猫王以后,鲜明的思想性和强烈的现实 批判性的摇滚乐迅速流传。也因为他的魅力,摇滚乐成为美国全民运动。埃尔维斯开辟了摇滚乐艰难的前进道路。

  美国前总统里根说:“从埃尔维斯出的第一张唱片,到海明威拿下诺贝尔文学奖,再到阿姆斯特郎的一小步,他们都 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骄傲,是美国的骄傲。”“没有一个人,能如埃尔维斯这般温暖、狂热、温文尔雅,让人禁不住呼喊,让人 禁不住手舞足蹈。”

  2004年,好莱坞拆巨资拍摄了纪念埃尔维斯的电影《猫王不在了》,粉红色的凯迪拉客跑车、微黄的胶片、不羁 的乐曲、轻松的情节让“猫迷”们又一次陷入了疯狂。

  费翔、马英九和其他:

  中国的猫王

  猫王是美国的文化偶像,但他同时又是世界的。海这边的中国,与猫王也有着千丝万缕的不解之缘。如果问美国人, 猫王是谁?每个人都会睁大眼睛莫名其妙地望着你,不知你在说什么。可是,如果你问,谁是摇滚之王,相信每个人都会兴奋 而亲切地回答:噢,埃尔维斯。猫王是中国人赋予埃尔维斯·普莱斯利的绰号。

  但真正要说猫王与中国的情缘,那就不能不提一个人—费翔。

  1987年春节晚会,这位中美混血儿踏着猫王的舞步,摇摆着大腿和胯骨,在CCTV领导还在争论强调只能给他 上半身镜头的吵闹声中,在大家惊异的眼神和不一样的音乐节奏中,大胆开放的走上了我们的舞台。震撼了刚刚打开国门的6 0、70一代。

  之后的几年里,猫王头、喇叭裤成了中国年轻男性最时尚的打扮。清新的乡村摇滚曲风也改变了听惯了“二泉映月” 、“梁祝”的一代中国音乐人。崔健、唐朝、伍佰、李宗盛等等两岸明星身上都能找到猫王的味道。

  另一位值得一提的“猫迷”就是当今台湾领导人马英九,这位魅力四射的政治明星同时又是不折不扣的乡村摇滚爱好 者。据说,马英九曾数次赴美参观猫王故居,担任台北市长参加新年晚会期间,还戴上假发和墨镜,来过一段“猫王秀”。“ 马式猫王”的扮相早已登上台湾各大杂志封面,它所证明的,依旧是猫王跨越种族文化阶层的魅力。

  “猫王”埃尔维斯·普莱斯利是音乐王国里曾有过的梦想和绚烂。如今,他是记忆,是录影带上那张有诱惑力的面孔 ,是故居参观者打量四周的好奇和讶异的眼神,也是来自海那边国度里充满敬仰的追寻。 -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相关专题 观察与思考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