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西安曾发生多次塌陷事故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09日02:33  三秦都市报

  西安曾发生多次塌陷事故

  ●2008年3月8日晚,西安市含光南路路面突然塌陷出一个大坑,将一辆卡车“吞噬”。

  ●2007年8月26日,位于西安市二环东北角的辛家庙东村由于下雨发生大面积地面塌陷,多处房屋受损严重,1500多名群众连夜撤离。

  ●2006年12月14日晚上8点左右,西安市德福巷的南口路面发生塌陷,塌陷程度有30多厘米。

  ●2006年1月24日,华清路路面坍塌出现的大坑,目前仍未回填。受此影响,华清路南边车道已不能正常使用。

  ●2004年12月23日晚,西安市东大街促进巷1号院院门下的地面突然塌陷了一个深约2.5米、宽约2米、长约3米的大坑,院门全部悬空,周围几间住房部分地基下陷,一些房屋随时都有倒塌的可能。东大街社区和派出所等单位得知情况后,立即组织人员将院内居住的20余人全部疏散。

  ●2003年4月27日,西安市雁塔区东等驾坡村的引水管道断开漏水,导致三组村民林某家水泥台阶塌下去一个长约1.5米、宽约半米的大洞,洞有2米多深,林某家院子里,有一条宽约5毫米的较长裂缝,楼房墙壁上也有多处裂缝。

  西安地质灾害分布现状

  据了解,全省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和地裂缝。其时空分布与地质环境、气候条件关系极为密切,强降雨、冻融作用和人类不合理工程活动是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地面沉降目前主要发生在西安、咸阳、渭南等大中城市,尤其以西安市最为严重,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过量汲取地下水。

  西安地面沉降发生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自1959年水准测量以来,累计沉降量超过200毫米的面积为150平方公里;东郊和南郊大部分地区累计沉降量超过600毫米,累计沉降量超过1000毫米的面积42平方公里;在东郊、南郊一带的胡家庙、南沙坡村、大雁塔十字、东八里村、小寨等沉降中心,累计沉降量超过2000毫米,最大沉降量超过2600毫米。危及城市排水防洪等设施和一些名胜古迹。近年来,由于城市供水引用黑河水、关停了城区及近郊区的自备生产井,限制地下水开采量,使地面沉降趋势有所减缓。但咸阳、渭南市区地面沉降近年呈加重趋势。

  地裂缝尤以西安城郊区、咸阳市区和泾阳县最为集中。西安城郊区地裂缝,分布在南起三爻村、北至井上村~辛家庙一线,西达丈八沟、东抵灞桥热电厂约160平方公里范围内有11条构造作用形成的地裂缝,总长度70余公里,沿伸长度约115公里。由于过量抽汲地下水导致地裂缝两侧地面不均匀沉降叠加于地裂缝活动之中,加剧了其发展;但近年来,由于地面沉降减缓导致地裂缝活动量有所减小。据统计,地裂缝活动已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累计达亿元。

  研究表明,在过量开采承压水的情况下,不仅使含水砂层被挤压,减少孔隙度,排出含水层中的部分水量而产生压密;同时,承压水位的大幅度下降,也使砂层和粘性土层原有的水力平衡被破坏,粘性土层中的孔隙水压力逐渐降低,随着孔隙水的排出,一部分原来由孔隙水承担的上覆载荷转移到粘土颗粒的骨架上,粘土骨架承受的有效应力增加,使土层原有的结构被破坏,并重新组合排列造成土层压密。这种粘性土层的释水压密特征与含水砂层的释水压密特征不同,是不可逆变形,它是产生地面沉降的最主要原因。

  地面沉降的危害及防治

  西安市的地面沉降与地裂缝的活动关系极为密切,客观上已构成灾链效应。地面沉降的直接作用使得一些建筑物下沉或倾斜。另外,由于地面不均匀沉降使城市局部地区排水不畅,污水外溢。更为严重的是地裂缝两侧的不均匀沉降加剧了地裂缝的垂直活动,使地裂缝活动的致灾作用明显加剧,沿地裂缝带附近房屋开裂损坏,供水、供气管道错断,道路破坏变形,给城市规划、建设带来较大影响。由于产生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是过量开采承压水,因此,控制承压水的开采量是减缓西安地面沉降的最有效的对策。

  西安市1990年8月引进黑水河,1996年引进水量已增大到1.13×108m3/a,并陆续关闭城区承压水井61眼,开采量由1990的1.12×108m3/a,降至0.70×108m3/a。据分层沉降标监测资料,地面沉降局部已有趋缓迹象。预计黑河引水工程完工后,引水量大于2.92×108m3/a,加上西安市原有水源地供水量,可满足现阶段西安市用水需求,应逐步停止东南郊一带沉降量较大地段承压水井的开采,使这些地段的地面沉降得到有效的控制。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更多关于 路面 塌陷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