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提示:宁波一公务员原本家境殷实,跟外人说要投资网吧、开公司做生意,支付高利息,3年时间借了3000多万,结果却是自己肆意挥霍,3年里先后换了11辆高档轿车,最后发现还不清债了,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能去公安机关自首。
干某,30岁,宁波某机关单位公务员。18岁参加工作,经过十多年打拼,小有成就,读了函授大学,当了副大队长。
在同事和朋友眼中,干某不抽烟,不喝酒,为人豪爽,干某的父亲办厂,家境殷实。
然而,外人眼中这么幸福的一个男人,最后却毁在了自己手里:干某跟外人说要投资网吧、开公司做生意,支付高利息,3年时间借了3000多万。
干某刚被宁波江东区检察院以涉嫌集资诈骗罪批捕。
昨天,检方说,到干某自首时,他借来的钱,都没有拿去投资,据他交代,一半的钱都被他挥霍掉了。
3年1500万,他到底是怎么疯狂消费的?
借款初期
他相当守信用
2005年下半年,干某开始向外借钱,理由是投资网吧、开公司。
干某是公务员,老爸办厂有钱,加上借钱的理由相当正当,许多借钱给他的人根本没有产生过怀疑。
更诱惑人的是,干某开出了相当高的利息——5分利至8分利,借期一般1至2年,按月、季、半年结算一次。
像投资网吧,根据干某出示的投资协议,投资10万,每月利息有5000元,投资到期后,扣除设备折旧率15%,退回本金。
在借款初期,干某相当守信用。为了能及时支付债主的利息和本金,干某将借款和利息支付情况都记录在了电脑里,并一一列明了还款期限和金额。
借期一到,干某就通过银行转账给对方。据初步查证,3年来,干某先后向20多人借款3000多万。
到后来
都是别人主动找上门来要借钱给他
干某的守信用,能及时还钱,给他在外界树立了相当好的口碑:尽管不知道他具体借钱做什么生意,但只要干某开口,朋友和同事都会将钱借给他,而干某也会出具借条和投资协议。
据干某讲,发展到后来,都是别人主动找上门来要借钱给他,有些连借条都不用给。
事实上,这几年干某并没有拿借来的钱去搞投资,高额的利息让他难以维系,借来的钱往往是拆东墙补西墙,用于支付高利息和即将到期的本金。
今年7月,干某撑不下去了,但他仍然表现得相当守信:联系了大部分债主,称利息和本金暂时还不出,经协商,双方计算了借款余额,由干某重新出具借条,约定以后分期归还。
经初步估算,干某此时的资金缺口达1500多万,根本无力归还。
9月2日,干某向警方自首。
在借钱给干某的人中,最多的一个人借了600多万,最少的一个也有10多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