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高档社区一个独生子女的新成长故事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17日12:20  中国新闻周刊

  一夜长大

  曾经是独生子女的她,什么东西都独占惯了,冷不丁有了个妹妹,她必须发动“进攻”,新的成长故事和家庭故事就这样发生了

  ★ 本刊记者/黄卫(文)

  每天下午六点,小学四年级学生林吉祥乘坐的校车,准时驶入亦庄。

  这是一个完全从图纸上生长起来、没有任何旧城痕迹的郊区小镇,孤悬在北京东南五环之外。

  只要天气不太坏,林太太总会带着一岁多的小女儿林如意,在小区门口迎候大女儿放学回家。远远地看见姐姐的校车,如意就手舞足蹈,抱都抱不住。

  在IT企业当高管的林先生如果下班早,也会去接。帅气的他搂着温婉雅致的大女儿,林太太抱着活泼可爱的小女儿,活像广告画面一样令人心动。

  林先生家在别墅区深处。穿行在一排排townhouse之间的小径上,家家户户的小院爬满青藤,木质百叶窗下簇拥着色彩鲜艳的花朵,恍若欧洲小镇,清静异常。

  吉祥的房间在二楼。从宽大的落地窗中,可见小花园里郁郁葱葱的爬山虎。她从床下拖出一块垫子铺好,我们俩坐上去。

  上帝的礼物:要还是不要

  三年多前,吉祥上小学前夕,一家人经历了重大抉择。

  此前,吉祥上全托幼儿园。林太太是一家著名美资企业的销售主管。她主管的专柜能以7%的数量做到20%~30%的销售额。支撑这样业绩的,是每天晚上工作到一两点,几乎没有周末。林先生是一家意大利工程公司的首代,比她还忙。

  吉祥快上小学了,林太太坚持送汇佳学校。这是北京数一数二的寄宿制私立学校。她说,凭她一个人的收入,供孩子上汇佳,很轻松。老公不说话,沉默半晌后说,你是不是认为自己特别牛啊?——你认为这样的生活好吗?他明确告诉太太,他要他的孩子天天回家,跟家人在一起。

  此时,活生生的婚姻危机,正在林太太身边上演。她亲眼看着自己最好的女友,结婚、离婚,再结婚、再离婚。她想,婚姻过成这样,真的没有意思了。

  2004年底,林太太辞职。第二年春节,全家从城里搬到亦庄。这是个白天几乎看不见人的睡城。生活节奏陡然慢了下来。

  很长一段时间,林太太慢不下来。她在亦庄开了家饰品店,不图赚钱,更多时候是在跟客人聊天,就这样慢慢度过暴躁期,一年后关掉小店,成了全职主妇。

  在亦庄这个以townhouse为主力户型的社区,每片树叶掉下来几乎都能砸着一个“海归”,其中不少有外国的绿卡或国籍。一个家庭两个孩子甚至三个孩子是常见的,这和林太太以前居住的单位大院迥然不同。

  林太太自己就是独生子女。她父母都是搞建筑设计的高工。在她的童年记忆里,父母永远在画图,家里的桌上、地上,到处都是图纸。上幼儿园时,她基本上总是最后一个被接走。她就像个累赘,父母总是在发愁如何安置她。

  那是上世纪70年代初期,国家刚刚开始实行计生政策,口号是“晚、稀、少”。她那对业务骨干的父母响应国家号召,领取了独生子女证。独生子女在那时还是凤毛麟角,林太太最大的感受是:小时候跟小朋友闹矛盾,没人帮你出头打架;长大后谈对象,没人可以倾诉。70年代末,中国正式进入独生子女时代,诞生了9000万独生子女。

  在林太太居住的小区里,“海归”们带回来的生活方式,如潮汐一般侵蚀着深植在她心中的“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观念。

  2006年圣诞前夕,她的月经来迟了。一天早上,林太太没有吃早餐,用头天买回来的验孕棒测试了一次。两道杠,阳性。

  林太太告诉老公,自己怀孕了。老公的表情,看不到喜悦,也看不到愁,白板一样。林太太自己也心情复杂。那天晚上两人谁都没怎么说话。

  第二天,孕期反应严重的林太太住院了。说不清是要保胎还是要做人流,先把烧退下来再说。住了一星期的院,她和老公一直在想一个问题:要还是不要。

  先列出要的理由。第一,我们是不是喜欢孩子的类型?分析的结果:我们是;第二,最起码,可以给女儿生个伴。她可以照顾弟妹,学会分享。杂志上不是说了吗?现在一个孩子要赡养四个老人。等我们都over了,她一个人孤零零在世上,太可怜了;第三,如果中彩了,生男孩,那就是两种人生体验;如果生女孩,也很好,有现成经验可用。出去玩,躺在沙滩上,看两个孩子在眼前晃来晃去,太有意思了;第四,就是对做人流的反感。林太太刚结婚时做过一次人流,那时还不给打麻药,清醒地听医生边做边骂现在有些女孩子真不要脸,身体的痛苦和耻辱感至今刻骨铭心。

  再列出不要的理由。首先是要被罚款,要被计生办的老太太找去谈话,跟审犯人似的。把你当超生游击队,围追堵截,太没有尊严;第二是有没有钱去养这个孩子。两人搬出历年账本算细账。以前给老大准备一套房子,现在给老二也要买一套。如此种种。

  答案出来了。那就是:老公,你要身体好点,多挣几年钱。但犹豫,一直伴随林太太走完前四个月。

  “我妈妈肚子里有宝宝!”

  对吉祥的摸底,以各种有意无意、半认真半开玩笑的方式进行。吉祥的反应扑朔迷离。有时排斥,有时说想要姐姐,她自己愿意当小的。一会喜欢弟弟,一会喜欢妹妹。

  吉祥最好的朋友,静静,刚刚有了妹妹。静静的母亲也是全职太太,跟林太太一般大。两家人,大人跟大人,小孩跟小孩,经常各自交流。

  吉祥最好的朋友都是邻居小孩。除了静静,还有Mandy、潇潇和Sarah。五个女孩子同龄,以前都是同学,后来,那四个女孩转入一所国际学校,只有吉祥转入公立小学。

  这四个朋友中,Mandy有个比她大11岁的姐姐,Sarah有个哥哥,现在静静有了妹妹,只有潇潇是独生女。吉祥总听静静抱怨自己的妹妹,经常安慰她,没想到轮到自己头上。

  这一天,在去超市的车上,林先生挑了个跟女儿单独在一起的机会,告诉她,妈妈有小宝宝了。林先生喜欢用幽默的方式跟女儿相处,为了让这事显得好玩,他要女儿保守秘密,别告诉姥姥。因为她听了肯定会大惊小怪的。

  吉祥说,那天一听就觉得不好。“以前我就觉得,有了妹妹,爸爸妈妈就不照顾我了,不喜欢我了。只喜欢妹妹。”但她没有说。她跑去摸林太太的肚子——那时还是平的,希望这只是个爸爸惯常的幽默小把戏。“你真有了假有了?你逗我玩的吧?”

  接下来的几天,吉祥话少了。林太太逗吉祥:“你这几天怎么不跟我说话呢?你是不是成哑巴了?”吉祥说:“老妈你能不生妹妹吗?”林太太说:“为什么呀?我给你生个伴儿不好吗?”吉祥闷闷地说:“我觉得生妹妹特别不好。每天拉屎拉尿,恶心死了。还得给她换尿包,擦屁股。这些你们都会让我干吗?”林太太继续逗她:“怎么了,你学会了不好吗?要不你长大了有孩子,怎么办啊?”吉祥说:“那我就不要孩子了。”林太太笑骂道:“你不要孩子我还要呢。我给你捡个流浪儿回来。”

  吉祥很认真地说:“我不想结婚,我也不想要孩子。我就想自己独立生活,跟意大利那盲人歌手似的。”“波切利?”“对。”

  吉祥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是,年轻时唱歌,中年以后开一家小店,老了以后去国外,当奥运会的志愿者,临死前回国。“在北京over。”然后上天堂开家面包店,赚一大笔钱后,开一家奶酪工厂,做港式双皮奶,开好几家分店。为什么不在这个世界上开工厂做奶酪?因为不喜欢市场工作,投资很大,可能会亏本,赚不到钱。

  林太太的肚子一天天大起来。内忧外患接踵而来。首先是来自她自己的母亲。老太太对于这种破坏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做法打心底里不能接受,主动向居委会汇报情况。从此,居委会的电话三天两头追来。

  出门时,林太太更是看尽各样的眼神。有一次带女儿在东方新天地吃冰淇淋,她亲耳听到邻桌一个女孩问她妈妈,那个阿姨肚子怎么又大了?女孩妈妈说,她不是中国人。另一种版本更可气。同样有一次跟女儿在外面吃饭,她听到一个妈妈跟自己的孩子解释,说她是“新妈妈”,怀了小弟弟。“我女儿就那么看着我,我说,吃饭。”

  吉祥的表现令林太太很欣慰。她带吉祥去买孕妇服,指给她看,孕妇裙前长后短,内裤前大后小。她感觉到女儿以她为荣。乘电梯时,吉祥看别人站得离她近了,会出来干涉,说:“我妈妈肚子里有宝宝!”

  但林太太很快就知道,她欣慰得太早了。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相关专题 中国新闻周刊

更多关于 独生子女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