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分化的艺术、主义、道路与观后镜视角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02日09:33  新周刊

  分化的艺术、主义、道路与观后镜视角

  89美术大展的参与者,以生于1950年代的艺术家和批评家为主,目前已是中国当代艺术界的中流砥柱。他们和他们的追随者们构成了中国当代艺术的一部活动版图。

  那时还没有“策展”一说,通称“筹展”。词汇上的变化可以看出艺术界策展人地位的变化。筹钱、筹作品、筹场地、筹帮手、筹机构合作,这就是作为89美术大展“筹备委员会总负责人”高名潞该干的事。当年,他可真有点“一筹莫展”。

  在“在中国现代艺术展筹展通告(第一号)”文件中,标明了举办单位:“《文化:中国与世界》丛书编委会、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美术》杂志、《中国美术报》、《读书》杂志、现代艺术沙龙。筹备工作由展览筹备委员会负责。筹备过程得到了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馆的大力支持。”标明了顾问:“汝信、李泽厚、刘开渠、吴作人、沈昌文、邵大箴、唐克美、靳尚谊、葛律昌。”也标明了筹备委员会成员:“甘阳、张瑶均、刘东、刘骁纯、张祖英、栗宪庭、高名潞、唐庆华、杨丽华、周彦、范迪安、王明贤、孔长安、费大为。”

  这些支持者囊括了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都在相关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的人。20年过去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最为人所诟病的是几乎沦为西方当代艺术与收藏的附庸,相较其它文艺形式突飞猛进,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走上了一条唯一的管道,即接近西方。而中国当代艺术理论的孱弱更是无法给艺术家的自主创作提供指引。

  一方面是中国传统艺术的覆没,另一方面是当代艺术的附庸性,20年中国艺术的发展并没有获得更大的提升空间,除了在全球化与消费主义的室验室中,艺术品日益有变成硬通货的可能。

  分化的道路是明显的,一部分艺术家在89美术大展后奔走海外,这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一条隐性线索,肖鲁、徐冰、黄永砯、朱金石等等;另一部分则建立了初步的艺术家群落,从圆明园画家村到宋庄,再到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艺术区,形成中国的艺术家部落。这种分化可以用图表来诠释:

  左 右

  学院 民间

  海外 本土

  学术 商业

  美术馆 画廊

  非架上绘画 架上

  回归传统 制造需求

  观念艺术 符号艺术

  遵循规则 打破规则

  精英叙事 流氓叙事

  圈子化 江湖化

  英语 汉语

  创作 生产

  训练 本能

  知识分子 职业艺术家

  权威 势力

  这是一张对比列表,为清晰区分其分化而设立,也有介于这二者之间的。分化的道路在二者之间摇摆,20年间形成不同的道路、风格和主义。但所有的主义都是“临时主义”,因为在后现代思潮席卷的境遇下,并没有新的思潮能够建立一个已经被颠覆的新世界。这是当代艺术,甚至是国际当代艺术面临的普遍尴尬:理论不够用了。

  而新一代的群体,生于60年代、70年代的人怎么看待89美术大展的这次集结,以及随之而来的分化?80年代、90年代的新一批艺术学徒们,关心那政治与艺术纠结的时代大背景吗?为什么要关注一定值得关注吗?忘记历史有什么不好,面临的问题和精神危机全都不一样了。饿饭时代和革命时代有其相应的艺术,而一个物质不再匮乏的和平时机,重温历史,感兴趣的兴奋点就不在一样了。

  新一代人看老一代艺术工作者们的视角不一样,他们运用的是“观后镜原理”。往后看不是为了温故过去、回到现场,而是向前进。至少他们应该认为,当年参展的那些作品,模仿大师们的痕迹太重了,技术上太粗糙了,青春期的痕迹太严重了。艺术需要往前走。

  肖鲁开枪事件真相和89美术大展的遗产

  当年,肖鲁用电话亭创作了装置作品《对话》,并连开两枪。在人们的叙述中,“开枪”、“中国美术馆”、“89美术大展”成为一串叙事的糖葫芦,而“开枪”是最刺激的举措,具有传奇、冲突与戏剧性。

  但这是一个被反复利用和误读的叙事主体,无论是肖鲁本人还是开枪这一事件本身。首先,肖鲁开枪的意愿并不是创作计划的一部分,当年她的人生处于灰暗期,是为了藉开枪为个人情感寻找释放的出口。但这一事件被与政治、意识形态、行为艺术挂起了勾,从而完成了艺术史上最大的一件共谋,一个样板被竖立起来了,肖鲁无意间成为艺术英雄与榜样。在历史的缝隙中,一个女性这样出场了。她的辩驳与澄清被淹盖在旁人的话语洪流之中,没人听见她说:“我不是一个艺术家,我是一个走不出情感的人。”

  人们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部分,而对事实忽略不见。这是谎言的艺术。在战场上,走火也是战士,人们是多么希望听到枪声啊,于是枪声就出现了,普通的一枪变声神奇的一枪,个人的一枪变成集体的一枪。

  其次,在开枪事件的人选上,20年来也存有纠葛。普遍认为是唐宋和肖鲁两人。一直到近两年,肖鲁从境外回来,发出声音,人们才知道开枪的因由和执者。正是由于肖鲁的沉默和唐宋单方面的阐释,这一事件才被误认了很多年。

  89美术大展最重要的遗产之一,就是它提供了源源不断重新解读、反思的具象之物。艺术关注者们可以从中各取所需。它既是一个开端,也是一个结束。其后20年间,再也没有一次展览,其重要性能超越其上,大部份艺术家和批评家都在享用这笔遗产,而没有创制出更有效的门类与形式。89美术大展留下的另一笔遗产就是,高名潞及其幕后支持者们对艺术的那份热爱,什么都没有,举一己之力,终至事成。为艺术献上一切能力和智力,这是他们一代人的精神财富。我们该继承什么以及如何继承,是借此20周年需要思索的问题。

  中国当代艺术事实上已经置身于危险的境地,与其它文艺门类相比,它的创造力、思想力都不堪一击,只有少数几个艺术家走得很远。当商业的光环褪去时,我们要问,当代艺术还剩下些什么,浮华、名声、小丑远去时,下一个上场的又会是谁呢?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