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李玫瑾:凶残的熊振林“内心很脆弱”

  本刊记者/赵晓秋

  熊振林是天生的杀人狂魔吗?如何预防下一个熊振林的出现?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在接受本刊记 者的专访时,对熊振林进行了犯罪心理分析。

  要求妻子像母亲

  要了解熊振林作案的心理问题,一定要了解他的整个人生发展的轨迹。

  李玫瑾教授认为,熊振林从小一直和他母亲一起生活,在这个过程当中,母亲给了他很多的生活温暖和教育。由此, 熊振林养成了对女性的一种生活上的依赖和情感上的依恋。

  同时,由于早年他与母亲接触多,而与父亲接触比较少,所以,在社会行为方面,尤其性格方面会有一些缺陷,他不 会像父亲对母亲那种方式去对待他的妻子,相反,他会要求妻子像母亲对待儿子那样对待他。由此,他的婚姻生活会出现较多 的夫妻矛盾。

  既需要女性,又与妻子(包括情人)没有处理好感情关系。在熊振林案发前的那段时间里,他身边的女人一个一个地 离开了他,这是让他绝望的一个背景问题。

  同时,由于熊振林从小就一直跟母亲在一起,被母亲带大,母亲对他有许多的迁就,这很容易造成他的任性和骄横, 也就是熊振林自己所形容自己的个性是“自私”。

  内心很脆弱

  当然,李玫瑾教授认为,上面的这些问题还不是熊振林滥杀情人与妻子之外人的理由。决定熊振林产生杀害身边雇工 举动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从他的成长轨迹看,熊振林是一个相对比较传统、对生活、家庭看得很重的一个人,同时,他还 是一个很要求自尊的人。

  由于这一背景,尽管他在婚前说很爱他的妻子,即使他的妻子不能生育,他也无所谓。但是,真到结婚后,随着年龄 增加,熊振林看到别人家都有自己的孩子后,他的内心是极其痛苦的。

  因为一直没有自己的孩子,熊振林总觉得人家可能会认为这是他自身的不行,而这通常是男人会有的敏感问题,这涉 及了自尊和面子。

  他想要一个自己的孩子,同时证明自己作为一个男人是有生育能力的,这就是他后来开始出现婚外情的一个重要原因 。

  问题是,熊振林的婚外情不仅没有解决这个问题,还导致他现在的家庭破裂,这让他后悔万分。

  尤其是妻子在与他离婚后也开了一个收购站,在生意上,很能干的妻子和他形成了一种竞争关系,在这种竞争背景下 ,他更感受到生意上的挫折。

  所以,人最基本的生活状态,一个是婚姻,一个是生意(事业),熊振林都面临着失败与挫折。

  担心被人看不起,怕被别人嘲笑,熊振林自述曾多次在夜深人静时泪流满面,由此看出:外表暴戾、凶残的熊振林内 心深处其实很脆弱。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杀几个人陪陪自己。”

  熊振林杀人时精神正常

  李玫瑾教授就其多年从事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发现:“我们可以观察许多暴力性的犯罪人,分析和细究其内心历程都可 发现他们有过努力但失败了的经历。他们非常自尊、怕失败,更怕别人看不起。”

  这时,唯一能挽回自尊的方法就是表现自己的强悍,即往往是大开杀戒。

  从熊振林犯罪心理的分析可看出,他杀人是有目的的;他杀人的过程是有预谋的、有阶段的;他在杀人前有“后事” 的处理,即曾给他的母亲打过电话;他在犯罪过程中有欺骗,有回避与隐藏性表现;犯罪后有逃亡行为……这一切说明熊振林 犯罪时的精神状态是正常的,他知道自己行为的性质。所以,他具有责任能力。

  如何预防下一个熊振林

  对于这起案件,很多人都关心如何预防下一个熊振林的出现。李玫瑾教授认为,这种案件发生背景较复杂,犯罪人虽 不属于必然犯罪人,但也大多有平时的性格缺陷而让周围人厌烦,这种厌烦以及其他否定性的态度都会在某种程度上进一步刺 激当事人。

  所以,真正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不在眼前,还是在于幼年时对其进行的性格教育,这才极为关键。

  “有人会认为这种预防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事实上,性格缺陷就是一种心理上的慢性疾病,这种心理疾病会让人 在成年更容易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所以,犯罪预防的重要理念之一是预防犯罪,须从人的幼年做起。”

  有人说,如果我们的社会中,人与人温暖再多些,这类犯罪可能会少些。李玫瑾却不同意这种说法,她认为,遇到自 私的人,你的温暖,他是没有感知的,他自己的要求永远是最重要的,“这是解不开的结”。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相关专题 法律与生活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