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的村干部太难当了,但没有这班人,上面再大的官都当不成,再好的政策也落不了地……”昨日,在广东代表团分组讨论会上,全国人大代表、肇庆市怀集县下帅乡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杳生“刚诉苦”,就得到基层代表“附和声一片”。
从1992年就当上“村官”的陈杳生向会上其他代表“晒工资”。“那时我只有8块钱一个月,现在能拿到全省统一的333块钱补助,但其他就什么都没有了。”他说,“没有社保、没有医保、没有养老保险”,“不要说替村里打一辈子工都买不起我们那里10平方米的商品房”,单是连任不上就会一分钱保障都没有,就够村官操心了。“我们村有个老书记,做了30多年,退下来一个月只有16块钱,只抵得上一些干部的半包烟。”陈杳生说,“村里的芝麻小官,多的是‘后顾之忧’!”
陈杳生话音刚落,同组的“女村官”就深有同感。
“据我所了解,有的市知道下面的情况,就每个村每个月给2500元的补贴。”来自揭阳市的惠来县尖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秀娥代表说,结果原本按照有关要求2000人以上的村要配5个干部,但为了让每个村干部的补助更多一些,有的村只配3个干部,却做6个人的活。“有集体经济的村,个个都争着当村干部;没有集体经济的村,就没有人愿意去当村干部,我那里曾经有两年没有人愿意当村支书了。”
“既没有钱,又要得罪人,村干部就是个‘夹心饼’。”陈杳生说,要把上面的政策贯彻好,就容易得罪人,结果连任不上就什么都没有;要是政策落实得不好,也很难向上级部门交代。“在穷一点的村,都是‘七老八十’的人去当村干部,那怎么能带领农民致富呢?!”
“当村干部确实不容易。”珠海市市长钟世坚代表也十分理解,“党的方针政策的落实离不开村干部,但村干部并非公务员序列,待遇跟不上。然而如果政府补助过高,他们又会被老百姓说是‘被收买’了,工作更难开展。在我们政策制定中,确实需要考虑到这一个群体。”
不少代表纷纷建言,比如,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在财政转移支付中,设立村干部开展工作补助激励专项基金,让村干部有盼头。“或者订下一个规矩,像一些企业的年金那样,做一届后多少钱,做两届后多少,或者连任又怎样算等,让我们没有后顾之忧。”陈杳生说。
南方日报特派记者谢苗枫
周志坤吴哲郑佳欣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