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家级贫困县村民陷入高利贷债务恶性循环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8日17:52  CCTV《新闻调查》

  CCTV《新闻调查》7月17日播出:《疯狂高利贷》,以下为节目实录:

  解说:示范牧场,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的一个小村庄,从2008年开始这里发生了一些奇怪的事。

  记者:翁牛特旗传统上就是一个半农半牧的地区,这里的农牧民或者养牛养羊,或者种庄稼,日子过得还算不错。但是也就是从2008年末开始,这里不少农牧民的日子开始过不下去了,他们离乡背景、远走他乡。都说故土难离,是什么原因让他们抛开了自己耕种多年的土地呢?

  跨过这个铁丝栅栏就能够感觉到,这户人家显然是已经好久没有人居住了。看看这个门,打开这个门进去,屋里是个什么状况?院里的草已经很深了,显然好久没有打扫,铁将军把门,里面没有人住了。

  这户人家怎么回事?我看已经好久没人住了。

  哈达(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示范牧场):这就是借高利贷,来一帮人,放高利贷那些家伙,吓跑了。

  记者:这户人家叫什么名字?

  哈达:这是巴图塞纳。

  记者:这一看也是好长时间没人住了。

  村民:半年了吧。

  解说:在这个位于草原深处的小村庄,巴图塞纳的突然离开让世代生活在这里的村民,最早感觉到了高利贷的压力。相继地,就像一个谜一样,一户一户的空房子和荒芜的田地,在这个曾经的优良牧场出现了。

  村民:因为借钱,借高利贷。

  解说:2008年到2009年,这个一百多户居民的村庄,有二十多户借了高利贷。这种村民们说的高利贷,因为其复杂的计息方式,一旦立下借据,数年难以偿还。两年之间,村民们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出售牛羊、变卖土地,当家里的财产全部卖空,无以抵债的时候,一座座空空的院落和牛棚留在了草原上。没有人知道那些出走的人承受了怎样的压力。

  格日勒图,2008年,他曾经因为躲避高利贷离开示范牧场。今年2月,他返回了家乡,为了躲避债务,他一直在亲戚朋友之间东躲西藏,经过村民们的联系,我们找到了格日勒图。

  格日勒图(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示范牧场):是去年2月13号借的,过了几天了还不了了,然后朱思进把我抓起来就打了。

  记者:怎么打的?

  格日勒图:打得脸都肿了,不像人了,然后把上衣脱到这块儿,往雪里埋,打啊。

  记者:冬天的时候在雪里埋着,怎么会这样?

  格日勒图:零下三十多度吧,当时是差点冻死,发抖得不行,说不出来话了。

  村民:把他打昏了,再一个就是搁雪里,一动他就开始揍他。

  记者:他们这么残酷地对待你,他们的目的是什么呢?

  格日勒图:是为了要钱。

  解说:格日勒图去年冬天在雪地里被打的经历成了村民们忘不了的记忆。从那以后,很多借贷的村民们,因为担心放贷人暴力催贷,悄悄地离开了自己的家乡,更多的人像格日勒图和他的同乡那仁塔拉一样,依然生活在示范牧场,却终日生活在不安和焦虑中。

  记者: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如果不是来到了这个现场,谁也无法相信,这种只会在电影中出现的这种画面,会真实地发生在现实生活中,欠钱不还杀杀杀,听起来看起来,简直是让人毛骨悚然,而且当地百姓告诉我们,这样的字已经被村委会涂抹过好几次,但是那些人还会去而复返,再把这些字再次刻在墙壁上。

  解说:这只是示范牧场普通的一户人家。两年之内,几次高利贷的暴力清欠事件将这里改变。2009年,国家级贫困县翁牛特旗的示范牧场的村民们开始了高利贷借贷,在他们签好借据的那一刻,是否想过自己签的这张与以往不同的借条所带来的不可预知的后果呢?这是一笔怎样计算的高利贷?它为什么在几个月后产生如此惊人的数字呢?在采访的时候,很多人向我们公开了他们的债务。

  记者:借了多少高利贷?借了多少钱?

  格日勒图:头一次借的时候两千块钱,然后倒了倒了就倒到两三万了。

  记者:两千已经变成两三万了?那你那个钱呢?

  村民:借了三万,差不多有十二万了,往后还涨呢。

  记者:等于就是说,我们在这儿聊这个事情的时候,每一天每一秒,这个费用都在增长。

  村民:对。

  记者:最后借过多少钱,借高利贷?

  孟根宝力格(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示范牧场):前后借了六万。

  记者:还清了吗?

  孟根宝力格:没有,现在已经涨到三十多万了。

  记者:三十多万,多长时间涨到三十多万?

  孟根宝力格:去年四月份开始。

  解说:之前他经常靠朋友之间的拆借来解决自己的资金需要,利息普遍为一分到两分利。2008年之后,这样的低息贷款不再那么容易。在海拉苏镇,孟根宝力格通过熟人介绍轻易地找到了高利贷的中间人,在海拉苏镇和示范牧场活跃着一批和当地人相熟的中间人。孟根宝力格和中间人开始借钱的时候,他发现了一些特殊的变化。

  孟根宝力格:利也高了,再一个它里边有一个好处费吧。它那个抽成是明显在合同手续上面根本就看不到。

  记者:好处费现在提前就给抽取了?

  孟根宝力格:对,给钱的时候已经抽取了,比如说你借一万块钱,一个月之内扣掉两千,我只能拿到八千块钱。

  记者:等于想借的那个数,拿到手的其实已经少了一些了。

  孟根宝力格:少了。

  解说:孟根宝力格像所有借贷的人一样,他的借条上写着一万,实际只拿到了八千或九千,他的利息清楚地写着3%,三分利,实际上他在支付着一毛三的利息。

  最初的借贷者们面对这高额的利息,为期一个月的短期贷款都迅速地还清了贷款。这13%的月息,并不让他们感到害怕,真正让他们感到恐惧的是每张借条后面标注的违约金。

  翁牛特旗人民法院,在此期间受理了多起经济纠纷案件,在审阅这些借条的时候,参与案件审理的法官们看到了这样一些惊人的数字。

  刘树林(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人民法院 副院长):有三分的利,有五分的利甚至除了约定利息以外,又约定有滞纳金或者叫违约金。每天多少钱?有的约定是一天一百、二百、三百、五百,最高的约定到啥程度,最高的约定每天达到五千,从我目前审理的案件来看,最高的约定到五千。

  解说:每天五千元的违约金,让每一个借贷的人在期限到来之前寝食难安,他们为了避开这高额的违约金,在最后的期限来临前想尽一切办法还贷。于是,新的一轮循环又开始了。

  村民:到了期了,到一个月以后赶紧从别的放高利贷那块,借钱还他,不是越来越增加吗。

  记者:你已经陷入这个利滚利的,这样一个套儿里面去了。

  村民:从那儿借还这个,他那个到期了,赶紧再借钱还他那个,要不就一个月,我一万块钱涨五百块钱一天,那三万块钱一天就涨一千五,那就更还不了了。

  解说:就这样,从借第一笔高利贷开始,人们就不知不觉地走入了一个循环,一旦不能到期偿还第一笔贷款,迫于违约金的压力,他们开始和其他人连续借贷,以清算上一笔贷款,以一个月为一个周期,短期之内放贷人的规模不断扩大,利息也在飞速上涨。老白是格日森嘎查的大队老书记,2008年,他突然意识到了村民们陷入的危险,从那以后,他开始了漫长的调查。

  白呼贵(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示范牧场):越来越扩大,越来越扩大,这是一个,最后去年十一月份时候是发展到什么程度呢?爆发式的,比如说这个放高利贷的,我给你一毛五,他要了,他完了他给他一毛八,他拿去了以后给他两毛。

  记者:这样一家一家一家,一层高一层。

  白呼贵:放高利贷的人搞的,爆发式的,全都连起来了。

  记者:你觉得这样很危险?

  白呼贵:对。

  记者:危险在什么地方?

  白呼贵:就这么下去的话,去年到现在几乎是借款的人是没种地,没在这儿生活,二年了,大家可能都沉迷在这里面去了。

  解说:对于很多已经发生的遭遇来说,老白的警告来得太晚了些。几个月的时间,有些村民们已经负债累累、无法抽身,哈斯其木格,因为一笔小生意早期开始借贷,几个月之间,她的债务瞬息变化。

  记者:那你到什么时候意识到,你这个钱恐怕永远还不上,或者说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你还不上了,你陷入了一个无底的漩涡之中。

  哈斯其木格(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示范牧场):这六万块钱,七个月以后已经是七十多万了。

  记者:多少钱?

  哈斯其木格:七十多万了,这六万块钱,七个月之内就是七十多万了。

  记者:这超出了人的想象,这是怎么算的?

  哈斯其木格:那六万块钱一个月,就是七千八百块钱利息,下个月借的话,你就得借六万五,或者是七万块钱贷款,后来它不是一毛三了,后来是一毛五 一毛六的了,又涨了,就是高利贷就是说又涨了,借越越深、越借越深。

  记者:等于是到你手里的钱越来越少,但是你需要还的钱是越来越多?

  哈斯其木格:对。

  记者:七个月以后变成了一个天文数字。

  哈斯其木格:对。

  解说:小到十几万,多到几十万,甚至几百万,两年之内翁牛特旗示范牧场的村民们陷入了沉重的债务中,孟根宝力格曾经是从乡村走出去的生意人,两年前的这次借贷行为让他的店面彻底关门抵债,他重新成为一个一无所有的人。

  记者:你借来这八万多块钱,现在一年半不到的时间就变成了三十多万,你再想一下,有没有觉得这是一个很匪夷所思的事情,相信这一切吗?

  孟根宝力格:我以前也是没听说过,到现在为止,我好像有点儿做梦似的,有那种感觉。

  记者:但是你毕竟是这个债务是真实的。

  孟根宝力格:债务是真实的,毕竟你进去了之后,你必须得还,还是肯定是的,没想到后果是这么严重。

  解说:两年之间,村民们感觉自己经历了一场失控的生活。一切过后,债务却真实地留在了自己手里,高利贷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四倍以上的贷款,发生在民间之间的借贷它高于同期贷款利率,四倍以上的利息不受法律保护,同样也没有规则限制,如果双方同意,高利贷的利息计算方式没有上限规定。那么这里的人们为什么要去碰触这个显而易见的风险呢?他们有什么样的贷款需求,如此普遍又迫切地通过高利贷的方式拿到钱呢?

  在很多因为债务,而离开家乡的村民的院子里,我们都发现了一些新盖的牛棚,大多数刚刚建成,还未使用。

  记者:您好,我想跟您了解一下,这家人的这个情况怎么回事?看牛棚弄得好好的,怎么牛也没了?

  孟克(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示范牧场):那是他贷款。

  记者:养牛?

  孟克:养牛,养羊,最后养得没钱了。他借钱,借钱完了呢。

  记者:你说他借钱借的是高利贷?

  孟克:高利贷。

  记者:养牛是翁牛特旗农牧民主要的经济来源,同时呢也是当地政府的有关部门大力扶植的项目,但是是什么原因让这样好端端的牛棚十室九空?又是什么原因让这样一个好好的项目会和高利贷挂起钩来?

  解说:一年以前,这家空房子的主人阿拉泰宝力高向人高利贷款,买了十几头牛盖了一座现代化的牛棚,准备开展育肥牛的养殖,他的这个决定来源于致富的愿望,更来源于一次牧场的会议。

  记者:当时是怎么想起来要养这个牛?会上怎么跟你们说的?

  乌力吉仓(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示范牧场):会上咱们的嘎查的领导说,你养牛,你先盖起来棚,养上牛,一头牛是4500块钱,那个养牛贷款,去年开始说的。

  记者:当时领导说,只要把棚子盖起来,把牛养起来,这个贷款肯定能下来?

  乌力吉仓:没有棚没拴牛给你什么贷款,人家说得也对,咱们就养满了,去年就开始养满了。

  解说:乌力吉仓是阿拉泰宝力格的邻居,2009年他作为农村养牛带头人参加了牧场的工作会议。会议上,村民们得知了可以申请每头牛4500元养牛贷款的消息,为了达到申请贷款的标准,示范牧场的二十几户村民们开始建设场棚、购买牛犊,这是村民们的一次新的致富尝试,在贫瘠的土地上建设这些场棚,村民们因此开始了一次融资的冒险。两年之间,翁牛特旗审理的三千多起民事案件中,有八百多起是关于高利贷的经济纠纷案件,在这些案件之中,陷身于债务泥沼中的村民们才首次和法院真正接触。

  刘树林:那么从判决的角度讲对这个高利(贷)是不予以保护,不管你约定的是息,还是约定的是违约金、滞纳金,咱们按照就是法律的规定最高保护到同期人民银行贷款利率的四倍,按照这个标准,咱们作出这些个判决。

  解说:同期人民银行贷款利率的四倍,这个利率要远远低于村民为高利贷支付的利息,这是一个对借贷双方都合理的判决。但是,示范牧场的村民们经过数次循环后,实际偿还的是以一笔贷款为本金写下的数张借条,这些借条已经包含了高利息和抽成的数额,抛开高于同期贷款利率四倍的利息,仍然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记者:这样的一个文字貌似非常简单,当他要还钱的时候,比如说先借了一万块钱,刨去好处费,刨去各种各样的费用,会发现那个费用加起来,会出人意料的高。

  孟兆民(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公安局法制室 主任):对。现在通过这个案件侦查看,它也是一种规避法律吧,因为可能放高利贷的人也知道说是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四倍的利率,不予保护,那么他如果把高利,直接写在这个借据里面。

  记者:肯定就不会保护了。

  孟兆民:所以说巧立了一些名目,变通了一下。比如说好处费或者是违约金,可能咱们通过这个案件侦查也发现,有时这个欠条,比如说打的数额和他实际收到的数额是不一样的。

  刘树林:这种情况从目前情况来看有很多案件来讲,虽然当事人有反映说这是高利贷,本金当中已经含有一些了,但是目前来讲,因为举证不能,所以得不到这个法律上的认定,所以法院在判决的过程当中也是尽量要保护这个被告一方的利益。咱们也是想尽可能地查实到事实上的真实,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有许多案件有难度。一个是当事人举证能力差,这个是不太容易做到的。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转发此文至微博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高利贷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