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高利贷怪圈事关三农及农村金融稳定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8日17:52  CCTV《新闻调查》

  记者:法庭上认定也是有难度。

  刘树林:也是有非常难度的。

  记者:或者说你们需要证据。

  刘树林:有可能存在,从借贷这一方来讲,本身也是有的一些借贷方,也是有不良企图,你明知道这是一个非常高额的借款,他积极地需要借,而且当中要付给中间人一些好处,约定的利率这样高,借款的金额又比较大,当时他考虑的时候,就有可能他借款的目的有可能不纯,咱们分析有一部分案件有可能就是借款目的不纯,有可能是用于挥霍或者是一些不正常的消费,借款以后本身就没有打算还。

  解说:2009年,关于经济纠纷的八百多起案件在这个村庄得到执行,很多一贫如洗的村民逃离债务、远走他乡,村里面牛羊满圈,有房有车的富裕户作为担保人也受到了极大的损失。他们的牛羊、车辆到底被拉到了哪里?谁是他们最大的债权人?这些贷款的资金来源到底在哪里?谁在其中真正受益呢?在法院的卷宗里,我们发现八百多起案件的原告都来自同一个地方,翁牛特旗乌丹镇东园子村。

  乌丹镇东园子村,翁牛特旗远近闻名的养牛先进村,在翁牛特旗法院受理的经济纠纷案件中,涉及的还贷金额二千多万元,十万元以上的将近33%,一百万以上金额的放贷人有三人,这么多的放贷资金,它的资金来源在哪里呢?东园子村的村民是一掷千金的富裕户,还是少数人操纵的结果?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来到了东园子村。

  对于示范牧场,借贷的村民们来说这里的人们他们从未见过,但似乎在掌握着他们的命运。在东园子村,我们跟随一位村民去他家里看看时,在路上遇到了这样的场景。

  记者:他是怎么回事?

  村民:他也是因为借钱,上牧区去要账去,要不回来,还得捱揍,完了他欠的亲戚朋友钱,还得跟他要,跟他要,他把钱都借了,还不起。也是通过有人起诉他,他一看我外边这么多钱,我也要不上来,我也没法活了,我割了腕子自尽吧。

  记者:借出去多少钱啊?

  村民:说不了,他脑瓜不好使。

  记者:原来也是养牛的?

  村民:对啊,都是养牛的。

  记者:他借出去有多少钱啊?

  赵云庭(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乌丹镇东园子村):我知道,他有一份,就是说有一个叫旮旯户的,开着饭店,规模相当大,这一个人就欠他六十多万,现在这个人找不着,为啥他这么年轻,又有孩子老婆,学生上学,考学都上不了了,他不死咋着,学生已经考上大学了,丫头。去不了,没钱,一点儿钱也没有了,就这种情况。

  村民:法院把他执行了,他能受得了吗?钱要不上来,他这就是自杀。

  解说:据村民们说,这位放贷人是因为一笔六十万元的放贷,无法收回而自杀的。他放出的六十万并不是自有资金,当贷款无法收回的时候,他成为了负债最多的人。那么,他又是向谁借的贷款呢?有多少人参与到放贷的过程中来呢?

  记者:大妈,问问您,今天过来干什么?

  刘秀兰(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乌丹镇):我要账来了。

  记者:是这村的吗?

  刘秀兰:不是,是街里的。

  记者:今天过来是要账?

  刘秀兰:要账来了。

  记者:找谁要啊?

  刘秀兰:石成山,找石成山来要账来了,把钱给他了,他放给牧区了。

  记者:借出去多少钱啊?

  刘秀兰:就是不多,五万块钱,这五万块钱,我们俩这一辈子这给孩子买楼房的钱都没凑上,让他拿去,拿去他就放牧区了。

  记者:箱子底儿的钱给他了?

  刘秀兰:对。

  记者:你觉得这钱还回得来吗?

  刘秀兰:这我不知道,我这就来现跟他现要来了。

  解说:我们刚到东园子村,就在这里遇到了四处寻找中间人要账的债主,几个村民翻出随身带的小包就能找到一大把借条。

  记者:一张、两张、三张、四张、五张、六张,大概就是十几张借条吧,而且据我们了解这还仅仅是这个村借条的很少的一个部分。这个东园子村呢,本来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养牛的一个富裕村,但是是什么原因让这些村民离开了这条本来是正当的致富路,陷入了这样一个高利贷的怪圈呢?

  解说:在东园子村,贷款并不是来自高门富户,而是村里的普通人,很多村民们把自己手中的余钱都交给了他们信任的中间人,人们在村里四处寻找的老石头、石成山是最早开始在村里放贷的人,村民们已经在周围找了他几个月了,我们在翁牛特旗的看守所里见到了他,几个月前,他已经向当地公安局投案自首。

  记者:为什么要投案自首过来?

  石成山(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乌丹镇东园子村):因为我放点儿高息的钱放出去了,收不上来了。再一个找不着人的找不着人,找着人的也没钱,有的他们都挥霍了,没法儿,直接去自首了。

  记者:也是被别人追得走投无路了?

  石成山:对,放出去钱收不上来,根本别人就不让。

  解说:60多岁的石成山无法面对村民们的索债,干脆选择了投案自首,在监狱里度过以后的日子。当初那些一户户放到他手上的钱,现在已经无法收回,这些资金都是来自哪里呢?

  记者:你的这个资金来源是怎么来的?

  石成山:资金来源是都是亲亲户户(关系)不错的。

  记者:交到你手里?

  石成山:是。

  记者:这个资金量有多大啊?

  石成山:四百多万。

  记者:你呢?

  魏洪平(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乌丹镇东园子村):我?我有。

  记者:多少钱?

  魏洪平:我放出二十多万。

  记者:二十多万,这数儿不少啊。

  魏洪平:那大概是就是这个数,我那个贷款钱都让他们跟我借了。

  记者:当时这个钱是怎么来的?

  魏洪平:是贷的款。

  记者:跟哪儿贷的?

  魏洪平:跟我们养牛的,跟我们信用社。

  王山(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乌丹镇东园子村):原来我们村长呢,原来我们这个村是养牛的村,贷款不少借,借贷款养牛,给牛喂出栏,你说把牛卖了,钱就在家搁着,往外放一个月,先挣点利息。

  解说:东园子村,曾经因为成功养殖育肥牛而成了乌丹镇的养牛先进示范村,村民们的养牛项目的发展也得到了旗信用社在当地少有的贷款支持。

  李广新(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乌丹镇东园子村):头十年,就是在内蒙情况下就是新农村。新农村呢,年年就是给我们发放养牛贷款,养牛贷款呢。今年额度呢,给我们发放的贷款的额度也比较大。

  姜文武(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理事长):这个老百姓一再申请,一级一级申请,说是额度能不能给我们扩大,这个根据我们的调查认为扩大没有一种方式怎么办?我们(在东园子村)搞了一个试点,贷款额度呢,由五万元提高到十五万元,由十五万元提高到三十万元,三十万元又提高到六十万元,就是最好户最高不得超过六十万元。

  解说:2008年,旗信用社加大了放贷力度,就在那一年村民们开始将手中的积蓄和贷款借给了村里的几个放贷的中间人。

  记者:干嘛这个贷款不好好去养牛?

  魏洪平:养了一茬牛,养了一茬牛一算不挣钱,赔了点儿。

  记者:为什么养牛不挣钱了?

  魏洪平:去年这个养牛,这个草涨到三毛多钱一斤,玉米涨到九毛多钱一斤,每天它都吃,一头牛一天都吃八九斤,等到喂完了,平均就得十来斤玉米,然后搁上小料,搁上豆粕,搁上草,搁上人工,一个月的开支就赔了。

  记者:这里外一算。

  魏洪平:那可赔了不老少,一头牛,你看我才喂了将近俩月,一头牛赔了六百多块钱,那就不敢喂了。

  解说:玉米等饲料价格一路上涨,牛肉价格却逐年下降,养牛村的人们在这样的情况下纷纷把牛卖掉,把钱用来放贷短期周转想赚一点利息钱,曾经远近闻名的养牛村养牛户越来越少了,大家都靠放贷款快速挣钱。赵云庭的牛圈成了东园子村为数不多的牛圈之一。

  记者:这牛棚规模不小啊?

  赵云庭:现在就像这排牛,现在暂时都出不了栏,喂这么胖了,还是卖不了。

  记者:这牛养得多漂亮啊,还是出不了栏?

  赵云庭:出不了。

  记者:为啥呢?

  赵云庭:外地没有人买,原来咱们这的牛都是销到河北、北京,大量都是销到这边。

  记者:这牛肥得都站不住了。

  赵云庭:现在咱们就是各地外地客商一个没有,也许是受金融危机冲击。也许是这个什么吃肉的人少了。

  记者:这也是村里好多人为什么把钱放出去的原因,因为牛卖不出去?

  赵云庭:卖不出去,到期也得还信用社的钱。

  解说:2008年,正当示范牧场的村民们为养牛而筹集贷款的时候,东园子村的村民们,却在利用过剩的养牛贷款向外发放高利贷,当这笔养牛贷款用于高利贷的时候,村民们能从中拿到多少钱的利益呢?

  石成山:一开始三分,三分四分五分,就这么着,最后一个月都涨到一毛了,他也借。

  解说:那个时候,正是高利贷开始循环的初期,借贷人因为难以还债而循环借贷,东园子村的村民在这个需求最热的时候,将自己的养牛贷款资金以每月三分的利息放给了中间人。而此时,因为借贷,而饱受煎熬的哈斯其木格,也看到了放贷的可观利润。

  哈斯其木格:后来就是八个月以后,他们不少人就找我,让我给他们放这个钱,始终是这个六七个人往我这里送钱。

  记者:他们为什么要主动地把钱送到你这里来,让你去放贷?

  哈斯其木格:他们那个钱是越来越多了,一开始他们整个营子的人十户放这个高利贷,越来越多了。几个月以后,就是二十户、三十户。

  记者:他们是挣到钱了?

  哈斯其木格:他们也为了挣钱,然后找这个头,就是往我这儿送,然后再一个就是不少牧民找我,就是让我当中间人。

  记者:就是双方有供给的、有需求的,这时候你正好是一个合适的人选,他们选中了你?

  哈斯其木格:对。

  解说:那一年,哈斯其木格从一个债务缠身的借贷人成为了一个放贷的中间人,哈斯其木格的丈夫是东园子村人,而她出生在东部的示范牧场,对于两边村民们的熟悉,使她成为了中间人的合适人选。尽管她知道大多数借贷的村民,在签下借条的时候,都会像她一样难以偿还这越来越膨胀的债务。

  记者:这个时候换个角度想,你想没想过你本身就已经是个高利贷的受害者,这个时候你还要凭着这个高利贷,实际上你有可能去害别人?

  哈斯其木格:是。

  记者:其实这个过程你是知道的?

  哈斯其木格:越借越深了,后来就是没法儿啥了,必须得恶性循环中循环着,然后慢慢想着,慢慢往后退出来这么想的。这放高利贷的,不是这五六个人放的,就是四五十个人就放这个高利贷了。

  解说:在翁牛特旗法院的记录里,涉及经济纠纷案件的原告已经达到六十多人,发生在这几个村庄的高利贷,正在以高速膨胀的利息扩大它的利益链,债权人和债务人由简单的熟人亲戚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

  在两年之间,翁牛特旗公安局他们接到了三起关于暴力清欠事件的举报,在这几起案件中,公安局对资金的来源进行了调查。

  记者:我们在采访中,我们就了解到,一个东园子村这个你肯定知道几个养牛大户少数个别的人从信用社贷到款,他非法用作发放高利贷这样的,你们发现了吗?

  姜文武:这个就是2010年的三月份,就是今年的三月份,实际上,他们个别人运作借高利贷的事。从2009年的九月份就开始了,就开始了,到2010年的三月份我们发现这个问题,贷款放出去了,他把钱也放出去了,我们赶紧去调查,调查的时候,我们发现有十户左右没有牛,说那你借钱了,牛哪去了?我们就发现这个问题,这个时候大户的少了,像刘国成每年出栏400多头,只有117头当时。

  记者:那钱干嘛去了呢?贷款呢?

  姜文武:贷款他117头牛够你60万了。

  记者:你有没有问他那么多贷款干什么去了?

  姜文武:我问了,我说你贷款,他说这牛不在这儿搁着嘛,这些牛卖了以后还你贷款没问题。

  记者:大家一直这么认为(高利贷)是一个被谴责的一个行为,怎么会在这段时间会这么流行开来,这么兴盛?

  孟兆民:这个高利贷应该说,从旧社会就有是吧,但是我觉得从宏观角度来考虑这是个经济转型期出现的一个问题,再一个通过放贷和借款人,这个角度考虑,借款人的风险意识法律意识以及他的理财意识都存在着一定问题,但是从放高利贷的人呢,也是牟取这种一夜暴富的心理所驱使的。

  解说:东园子村的放贷范围越来越大,此时,真正的借贷者已经难以偿清这些滚动的债务,每一笔贷款的放出实际上都在为上一笔贷款的本金和利息买单,当贷款以几何倍数向上增长时,对于那些曾经借贷两三万而求生存的村民们来说,还贷,显得更加渺茫。

  记者:这个时候,放高利贷的队伍已经非常大了。

  哈斯其木格:非常大了,我就这么想的把自己的生意弄大一点,等到2010年三月份,我们就一点点往回撤。

  记者:这个事你已经意识到危险了?

  哈斯其木格:没想到,他们一月份,有个放高利贷的就出事了,收高利贷的时候绑架别人的,把他抓进去以后,全部放高利贷的都停了,都封停了,所以循环不了了。

  记者:都停了以后,有些人借了高利贷想下家,借了钱再去还上一家的高利贷的时候,这时候他已经借不到钱了。

  哈斯其木格:对。

  记者:这个时候你倒陷入了困境?

  哈斯其木格:是。

  记者:你这个时候想抽身退步了?

  哈斯其木格:退不回去了,那也没退了。

  记者:为什么呢?

  哈斯其木格:因为太多了。

  解说:2009年下半年,哈斯其木格想退出这个自己曾经陷入又将别人引入的怪圈,但一切已经太晚,在东园子村村民眼里生活阔绰,吸收了他们数万贷款的中间人,哈斯其木格因为放出的贷款无法追回,每天被追债的人所包围。

  记者:当时心里害怕吗?

  哈斯其木格:找的人太多了,不是这个六七个人了。

  记者:有没有人要威胁你?

  哈斯其木格:太多了。

  记者:我感觉不到你的痛苦。

  哈斯其木格:痛苦的时候多呢,平时我自己就是自己待着的时候,我就不想活了。

  记者:你哭过吗?

  哈斯其木格:因为这个事情哭也解决不了问题。

  解说:2010年的示范牧场,写下数张高利贷借条的村民们等待着往年时常能得到的农业贷款是否能来拯救他们高额的债务,而东园子村手握借条的债主们也越来越接近自己与金融机构的还款期限,发生在这两个村庄之间的高利贷纠纷,等待着解救很多村民们把希望寄托向下一季的贷款。

  记者:我们在示范牧场的时候,听到这样一个说法,很多人都在反映就是2008年之前,他们还能够从信用社能够正常贷到款,也比较顺利。但是2009年就停止了,就很难贷到款了,这个跟高利贷有直接的关系?

  姜文武:这个它影响到我们,我们考虑到如果高利贷这个怪圈继续下去,它事关三农的重大问题,也事关我们农村金融的稳定问题。

  记者:是你们有意要停的吗?

  姜文武:我们有意要停的,如果说高利贷怪圈不解决的话,如果是这种借了钱就敢花,高消费抑制不住的话,我们的贷款不可能,你有风险我就贷给你。

  记者:所以你们的意思就是从源头上根源上,就想让它停止了。

  姜文武:对让大家冷静了。

  解说:这场高息放贷现象引起了翁牛特旗政府的重视。2010年,翁牛特旗政府开展了一项防范金融风险的专项行动,打击与暴力催债有关的刑事犯罪,调整信贷投放力度,翁牛特旗农村信用联社开始谨慎放贷。

  姜文武:农村的资金目前需求非常旺盛,那么正常的经营我们都保证不了,保证不了。你看我们这存款,就以我们翁牛特旗联社而言,我们的存款是十一个亿,我们的贷款是十二个亿,已经超负荷经营了。

  解说:在东园子村,村民们向我们举着手中的借条还在等待着某位中间人能出现,帮他们收回自己家的欠款。

  记者:这总额有多少?

  于国生(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乌丹镇东园子村):这些总的也有六七十万吧,对于你们家来说,这点儿钱是个什么概念?这个说句实在话,如果还不上,我这个终生这个日子没法过了。

  解说:大多数村民们还不知道,村里面最早开始放高利贷的老石头石成山,此时,正在城郊外的看守所里静静地等待着对自己的判决。

  采访人物

  哈  达      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示范牧场

  格日勒图    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示范牧场

  孟根宝力格  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示范牧场

  刘树林      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人民法院 副院长

  哈斯其木格  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示范牧场

  孟  克      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示范牧场

  乌力吉仓    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示范牧场

  孟兆民      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公安局法制室 主任

  赵云庭      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乌丹镇东园子村

  刘秀兰      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乌丹镇

  石成山      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乌丹镇东园子村

  魏洪平      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乌丹镇东园子村

  王  山      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乌丹镇东园子村

  李广新      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乌丹镇东园子村

  姜文武      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理事长

  于国生      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乌丹镇东园子村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高利贷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