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称多地乞讨儿消失不是微博打拐弊端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12日01:39  华商网-华商报 官方微博

  “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微博行动已经轰轰烈烈地持续了半个月,针对此现象及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华商报记者专访了多年来致力于研究此问题的专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中国青少年犯罪学会常务理事王大伟。

  关于活动

  看到80后、90后的热情和力量

  华商报:对于“微博打拐”您怎么看?您认为是偶然事件还是切实可行?

  王大伟:这是个新生事物,应该给予坚决支持,是在做善事要鼓励,并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其中。解救被拐儿童的传统做法中,信息量不够、普及面不广、认知度不高的问题一直难以突破,目前看来,这些困难通过微博都能得到一定程度上的解决。根据媒体报道,既然都已经成功解救了儿童,那么就是切实可行的措施,毋庸置疑。

  除了弥补传统打拐手段的劣势外,从目前情况看,短时间里就能起到这样的效果,是任何手段都达不到的,微博打拐效率最高。从一定角度说,人民群众才是抑制犯罪的主力军,是维护社会治安的主体,“微博打拐”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集中体现了群策群力、全民动员的力量和效果。此外,弘扬了社会正义。尤其是在其中看到了80后、90后所表现出的热情和力量。分清善恶是根本,只有社会浩气长存,民族才有希望。其意义要高于微博打拐本身。

  关于质疑

  相比让孩子回归家庭危害要小得多

  华商报:从2月10日开始,全国多地出现乞讨儿集体消失的情况,对此您怎么看?是否说明是网络双刃剑在起作用?

  王大伟:首先,多地乞讨儿消失的信息需要进一步核实。其次,即使没有微博打拐,那么他们也可能消失,不能看作是“微博打拐”的弊端。如果说是犯罪分子将孩子们藏起来了,正说明他们害怕群众的力量,更要坚定和犯罪分子做斗争的信心。即使救助力量不够大,救助的孩子没有预期的多,但不能因为孩子消失了而放弃。有人质疑拍照侵犯了孩子的肖像权,是不对的,起码说是不合适的做法。因为相比让孩子回归家庭,正常生活,这种危害要小得多。这种群众自发的公益性活动,在它出现的时候取得了可观的效果,存在问题就去改进就好了。

  关于立法

  拐带并致残儿童 应加重量刑

  华商报:有网友呼吁应对此问题进行立法,您怎么看?

  王大伟:第一,对收买方的制裁力度不够,因为存在强大的买方市场,拐卖儿童才屡禁不止。第二,犯罪分子将儿童绑架后将孩子致残、给其吃药等行为,但这些在刑法里并没有加重的量刑标准,应加重量刑。第三,建议通过教育法规,将如何教孩子保护自己写入小学课本,多年来我们编纂了很多童谣、童话,这些对孩子做自我保护很有帮助,但并未得到普遍重视。

  建议通过此次微博打拐行动建立长效机制,研究如何将这个平台搭建得更科学,如何和公安机关更好地结合。 本报记者 敬江晴

> 相关专题: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专题 解救乞讨儿童

更多关于 拐卖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