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城市规划筑小巢

2013年11月04日11:50  瞭望东方周刊

  跟着城市规划筑小巢

  在政府规划的重点区域,在地铁衍生段置业,既能享受到城市发展的成果,又能感受到置业升值的快乐

  文  | 如风

  我和丈夫的结合是典型的“孔雀女”遇上“凤凰男”,谈恋爱时的风花雪月,一到谈婚论嫁立刻灰飞烟灭。那是2005年,最大的阻力就是房子。

  先生是山沟沟里出来的穷孩子,靠着工作5年省吃俭用攒了10万元。我也有几万元的积蓄。买还是不买、什么时候买、买什么样的房子,成为我们那时最困惑的事情。

  市中心的房子肯定是买不起,即便能买,也是老房子,面积较小,居住局促。而上海的城市规划不断向外扩张,靠近中心城区、有地铁规划的地方最适合我们。

  很快,我们就选中了普陀区紧贴11号线规划的一个楼盘。到了2005年底,正值国家宏观调控,楼市风雨飘摇,该楼盘开发商降价30%大促销,整个售楼处空空荡荡。我们去的时候,享受到了VIP的待遇,楼层、位置随便挑,售楼小姐不厌其烦地带着我们去实地看楼。

  最终,我们挑选了小区中心面对景观湖的楼王,单价为9000元/平方米,88平方米的两室一厅总价79万元。按照30%的首付比例,首付26万元左右。我们向父母朋友借了些钱,当机立断买了房。新婚以后,我们经常在周末泡上一壶茶,在阳台上看书晒太阳,悠闲地度过下午时光。

  转眼到了2007年,我们想生个宝宝,考虑到两人工作都换到了市郊,想在市郊置换一套大房子。这时候,我们居住的小区由于地铁11号线的建设以及长风生态商务区规划,价格直线上涨,我们最终以160万元的价格卖掉了婚房。跟着城市规划筑巢,让我们初次尝到了甜头。

  我们用同样的思路挑选改善房,详细考察了市郊宝山的规划,发现在1号线沿线有个新开楼盘,周边交通方便,唯一不足的是商业配套欠缺,但政府已经有完整的规划。由于地处市郊,2008年年初,在新一轮宏观调控的风暴中,开发商对楼盘定价较为合理,一套三房总价160万元左右,与我们卖掉婚房的所得相当。由于还能公积金贷款,于是首付了100万元,公积金贷款60万元,多余的60万元又在市中心买了套小房子,每月的租金用来还房贷。

  入住新房之后,生活配套也很快就完善了起来,菜场步行5分钟,大型超市步行10分钟。如今,周边两大综合体相继开业,更是多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生活便捷又舒心。

  如今,孩子慢慢长大,过两年就要读小学了。由于孩子户口所对应的小学是市中心质量较好的一所小学,我们再次考虑迁回市中心。小学附近的学区房价格太高,但靠近地铁2号线,我们选择在距离地铁一站路的地方购买一套大户型。那里不仅靠近地铁,也是大虹桥开发规划的区域所在,未来料会有较大发展空间。

  此时,我们市郊的那套房子由于配套成熟、交通方便、小区环境好,受到很多置业者的追捧,价格又呈直线上涨之势,单价已接近3万元/平方米。而我们之前购买的小房子这些年来也有升值。卖房所得加上贷款,使得我们第三次购房的计划得以实现。

  回顾这些年的买房经历,过程跌宕起伏,其中酸甜苦辣难以一一道来。但是,以我过来人的经验,年轻人购房能够一步到位固然好,一时无法到位也不要懊恼,更不用压力重重。跟着城市规划走,在政府规划的重点区域,在地铁衍生段置业,既能享受到城市发展的成果,又能感受到置业升值的快乐。

  高档写字楼里的理财“馅饼”

  仔细看看合同,还真有不少看漏了的地方。例如,12%的高收益仅仅是“预期”年化收益率

  文  | 汪敏

  大哥在北京闯荡多年,如今已是一家贸易公司的高管。他的公司在北京市中心的金融街,租金昂贵,入驻的大多是实力雄厚的大企业。

  不久前,大哥发现了一个投资理财的“好机会”。几天前,大哥所在的写字楼入口处多了一个理财产品宣传摊,宣传人员打出了“年化收益率12%”的宣传口号。本来大哥对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并没兴趣,可是,宣传人员说起他们的理财公司就在同一幢写字楼里,大哥就有些动心了。

  大哥是公司在北京的最高领导,当初办公地址是他亲自选定的。尽管公司实力不差,但金融街的租金还是让大哥心疼了好久。所以,在大哥的印象中,能在这里开公司的理财机构,想必实力也不会弱。于是,自然对他们宣传的理财收益有了几分相信。

  到对方的办公室一问,大哥更加心动。因为理财公司的经理说,他们推出的产品大多是针对有国企背景的企业,收益稳定。而且,投资者的资金都是银行托管的。大哥彻底相信了,喜滋滋地拿了一份理财产品介绍和合同文本回家,打算第二天一早就把资金划进理财公司。

  当天晚上,大嫂拿着这份看上去诱人无比的投资合同起了疑心。大嫂从银行了解到,现在一般的银行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普遍只有4%〜5%,信托产品的年均收益率也只有8%左右,而这家理财机构凭什么能给出12%呢?

  再仔细看看合同,还真有不少看漏的地方。例如,12%的高收益仅仅是“预期”的年化收益率,而且,整个合同里,从头到尾也没有“保本保收益”的字眼。也就是说,没有收益甚至赔本都是有可能的,12%只是一个口说无凭的宣传口号而已。另外,所谓的银行资金托管,也不是大哥原本概念中的银行监管。

  所谓银行监管,是指银行资金监管,是指交易市场通过银行进行监管,专款专用,买卖双方一旦达成成交意向并完成交易,银行接到双方成交指令放款给卖方,很好地规避了部分交易商的信用风险。而银行资金托管,只是指在银行开立托管账户,资金存入银行,但是银行没有划款权、指令权,只是对账面资金进行监管。

  此时,大哥才醒悟过来。再查查理财合同中提到的发行理财产品的主体公司,发现只是一家地方民营企业,跟宣传中所谓的大型国企只是名称相似,根本没什么关系。看来,开在高档写字楼里的理财公司,也未必就是真的来送“馅饼”的啊。

 

(编辑:SN054)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广西警察枪杀孕妇案:家属拒绝赔偿方案
  • 体育国锦赛-丁俊晖10-9绝杀 夺三连冠 视频
  • 娱乐张艺谋小女儿首曝光 再婚超生成悬念
  • 财经人民日报谈地方债风险:政府“家底”较厚
  • 科技即刻搜索消失中:产品跳转关停
  • 博客翟华:看《纽约时报》解读“喜大普奔”
  • 读书风流乾隆为何对那拉氏皇后恨之入骨
  • 教育"武大版"世界一流大学排行 新浪教育盛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