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市场火爆现场 求职市场火爆现场

  长江商报消息 武汉求职市场持续火爆,月嫂月薪达1.2万元

  本报讯(记者 刘迅 通讯员 程超 薛莉) 昨日是元宵节,求职市场依旧火爆。记者走访武汉多家招聘会发现,近万求职者挤爆现场,家政公司更是打出月薪1.2万元找月嫂。多家人才市场统计发现,仅昨日,数场招聘会初步达成意向都超过40%,均高于往年。

  求职前电脑先测性格

  昨日,在武昌阅马场起点人才市场,武汉轻工职业学院大三学生刘俊拖着箱子进场。“我8点到武汉,想多跑几场招聘会,来不及放行李就来了。”刘俊说,想在开学第一天就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在人才市场,不少大学生背着书包,手拿简历找工作。

  汉口学院的应届生陈致远拿着简历,意向求职平安集团。意外的是,工作人员拿出一套“考试题”,要求先考试,测试性格,再决定其适合哪个岗位。一套题下来,陈致远是A类型人才,适合从事管理性工作。

  现场工作人员说,这套由美国开发的系统,专为求职者测试性格。做下来一套,30道选择题,求职者根据自己真实情况勾选答案,只需2分钟,电脑系统自动做出反应,将求职者分为ABC三类型。

  记者在现场看到:A类沉着冷静,合适从事管理性工作;B类热情奔放,适合从事销售性工作;C类踏实能干适合从事后勤性工作。

  “我们企业通过数据分析,选择合适的人才。”该工作人员说,求职者也可以对自己的性格有更专业的了解,从性格特点入手,明白自己更适合哪一类的岗位方向。

  90后求职“很任性”

  在汉口的武汉国际会展中心,50家企业“摆摊”招揽人才,前来的求职者达到2000多人,初步达成意向的达到45%。国家高级人力资源师薛莎观察发现,现在部分90后就业观和70、80后有很大区别,多以主观喜好为第一选择,就业稳定率低,很多企业怕招90后。

  21岁的张宇今年刚毕业,财会专业。昨日,他抱着简历,在会场转了一圈,一份简历都没主动投出去。“我聊了几家,没有满意的,反正不急,看看再说。”

  薛莎说,前来求职的人中,应、往届大学生和跳槽人士各占一半。但值得注意的是,在90后的这部分群体中,多数持观望态度,对企业的要求还比较高。华中人才市场曾做过一组统计,部分90后求职者就业稳定性不高,能稳定在一家公司半年以上的,仅30%左右。“很多人干一干,不喜欢,辞职就走人,很多企业怕招90后。”

  此外,还有一些求职者是人才市场的“老面孔”,眼高手低难就业。在武昌区起点人力市场,一家餐厅经理说,她连续3年招工,经常能看到熟悉的面孔,年年跑招聘会。“还有的人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直接要求面试管理人员。”

  起点人力资源总监沈佳说,有的“老面孔”总希望寻找高薪岗位,但能力不足,所以心理期望很难和现状匹配,多为22―30岁的年轻人。 “大学生缺乏工作经验,应做好职业规划,放低身段积累经验,工资是其次,学到东西才是财富,否则不利于职业发展。”

  有经验月嫂月薪达1.2万元

  在今年的求职市场中,技术人才仍是企业抛出“高薪”争抢重点。在起点人才,一家家政公司打出“让更多女性拥有自己的事业”的口号招收月嫂。记者发现,月嫂这一岗位,薪酬仍在持续走高,培训上岗工资可达8000元,工作半年以上有经验的可达1.2万元以上,令不少求职者咋舌。

  徐亮说,月嫂的工资大多是武汉市平均工资的4-5倍。有的人从事月嫂行业,还自学英语、日语、阿拉伯语、德语,第一年年薪达14万,后到国外干活,现在年薪达到30万以上。

  “月嫂工资虽然很高,但也比较辛苦。”武汉有缘集团市场部经理徐亮说,如今从事月嫂行业的年龄层在35-45岁之间,是我们更需要年轻化的队伍。

  他分析,社会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峻,一对年轻的夫妻大多要照顾四五个老人,要腾出很多时间出来,压力很大,经常顾头不顾尾。政府大力扶植家政行业,希望组织培养一大批专业化的家政服务人员,解决社会难题,也急需一大批年轻化的队伍来扩充市场。

  据了解,月嫂上岗前需要接受大量的专业培训,包括基础护理、疾病预防、催乳手法、心里引导、早教方案、月子营养餐等专业培训,并且国家鼓励持证上岗,持有高级孕婴证和老年护理证的人员在家政市场上十分吃香。

  起点人力资源市场,求职者正在接受用人单位的现场面试。本报记者 傅坚 摄

(原标题:90后“任性”求职让企业“头疼”)

相关阅读

河北第二虎:不拘小节景春华

两会第一天,政协开幕,人大还没开,景春华就落马了。盛会也打虎,多鲜活的教材,代表委员们会上谈四个全面中的全面从严治党,最热乎的话题有了。

无关雷声

惊蛰,万物复苏,“桃始华,仓庚(黄鹂)鸣”,确是有色有声的时节,但在二十四节气的发源区域,初雷往往在一个月之后。待雷声出现的时候,万物不是惊醒,或许是惊吓吧。

傅莹的魅力在哪里?

傅莹的记者会为什么总是人山人海,她的那一种亲和力和女性特有的温柔,总会让人产生一种赶场子去会美女偶像的感觉。在聆听她既有立场,又有感染力的表述时,你会用一种理解、甚至欣赏的心态涌现。于是,记者的提问不再刁蛮,而傅莹的话,很少会被变成媒体反驳的材料。

为什么总是外国记者问军费?

去年的人大新闻发布会上,美国记者提问了这个问题,新闻发言人傅莹回答得就不那么开心。今年问这个问题的,同样是外国记者(英国路透社),但是傅莹不仅没恼,还笑嘻嘻地顺便开了外国记者的玩笑。这一变化好大。

  • 中国文物法国被盗破案可能性小
  • 公众为何期待环保部向人大报告工作
  • 宋朝的元宵节最长放假七天
  • 文学家苏东坡原来是个段子大王
  • 暖男“大白”俘获谁的心?
  • 怎么顺利甩掉为我净身出户的男友
  • 深八泰国佛牌传销模式及暴利内幕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