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04月10日01:27 重庆晨报

分享
▲双胞胎兄弟李瑞海和邱瑞洋获数学类论文金奖。 ◀虞疏雨(右)和朱隽宜同学的论文《新媒体语境下荣昌夏布文化的调查研究》获一等奖。本报记者 苑铁力 摄

一年一度的重庆市科技创新大赛,4月9日鸣金,群雄角逐,而后揭晓了金银铜牌榜单。

毫无悬念,2017年第32届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奖牌榜傲视群雄的仍然是西大附中,今年西大附中同学们的战绩又上了一个新台阶——金牌32块、银牌32块、铜牌18块。据悉,从2013年起,西大附中一直都是金牌榜、奖牌榜状元。

【金牌故事】

爱打乒乓球的双胞胎

探究弹跳系统

在本届大赛上,两个腼腆少年穿着西大附中的校服,胸前挂着金灿灿的金牌。

他们身后的展板阐述了一个很高端的力学问题——《带有分段三次非线性振荡平台的弹跳系统的脉冲系统模型及其动力学分析》,运用了高等数学、微积分、建模、Matlab编程软件,这些都是高中教材中从未涉及过的领域。

这是本届大赛数学类论文金奖,西大附中高一三班的李瑞海和四班的邱瑞洋研究5个月的成果,他俩是双胞胎兄弟,平日喜欢球类运动。李瑞海说:“打乒乓球的时候对小球下落、弹跳现象很感兴趣,于是想对球体的自由落体运动进行深度的研究。”

去年国庆节,参加重庆市雏鹰计划的兄弟俩有机会跟大学的专家学习,在专家、教授的指导下,他们一步步开始了探索。

这项研究还获得了重庆邮电大学专项奖。

听开车的妈妈吐槽

女儿发明夜光宝带

14岁的谢宇桢是西大附中初二学生,她的发明作品《夜光宝带》也获得了金奖,同时获得了西南大学专项奖。

“这条带子可系在腰上,像一条皮带,但它具有夜行反光、报警定位、照明计步等功能,适合夜晚出行的人佩戴……”谢宇桢落落大方地给大家介绍,她的发明有三大创新点。

为什么想到做这么一条腰带?原来是因为开车妈妈的吐槽。妈妈说,晚上开车回家,路边的行人如果穿深色衣服很难看清,因此开车时高度紧张,疲惫不堪。没想“说者无心”,却“听者有意”,女儿做了这项小发明。“我跟女儿一起试验过,腰带上的照明灯夜间50米开外都看得清。”

今年1月,谢宇桢已向国家专利局申请了发明专利。

火灾新闻触目惊心

中学生发明阻燃布

看到媒体上经常报道火灾的新闻,西大附中高一学生梁耀嘉就在想:如果发生火灾时,纺织物有阻燃作用,那会不会将火灾损失控制在最小的范围。

梁耀嘉想着想着,就开始着手《一种耐洗、环保型棉用阻燃剂的合成与应用研究》。这项研究不仅获得了金牌,而且还获得了重庆大学专项奖励。

梁耀嘉说,阻燃主要是因为接枝了一种含磷阻燃剂在织物上,燃烧过程中形成磷酸,隔断氧气,使织物脱水形成稳定的碳架。为做这项研究自己花了近半年时间,在大学服装纺织学院实验室进行了成百上千次试验,假期里一周12个小时都泡在实验室里,上学期间每周末也都要跑实验室。

【创新课程】

专门设置了课程研发中心

近年来,西大附中在科技创新、社会实践能力等各方面取得优异的成绩,孩子们创新能力、探索精神、综合素养越来越受到高校自主招生的认可和欢迎。高校自主招生,西大附中一直位列重庆第一,全国中学榜排名第33位。

西大附中分管课程研发中心的副校长说,跟其他中学有所区别,西大附中专门设置了课程研发中心,其中有8位骨干老师,100多位专兼职科技辅导员。研究性学习课程成为必修课。老师先分主题讲授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而后学生自选课题、自由组合,在课余时间和寒暑假开展研究和实践。

课程研发中心主任罗键说,西大附中和大学实验室、高新企业研发部门建立了成熟的资源共享机制,保障学生的研究与创造。西大附中几乎每一个高中生都有自己的研究小课题,撰写的研究性小论文都会得到专家的指导。

【创新校长】

做真教育,拼考分也拼能力

创新教育,教孩子们调查研究的方法,放手让孩子们去探索世界,这无疑会减少课堂学习的时间,影响应试考试的分数。

尽管身处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的大潮中,西大附中校长张万琼对教育的理解却始终关注着其内涵与本质规律,“无论‘新高考’还是‘核心素养’,关键词条都是‘创新’,西大附中提倡‘真教育’,是面向未来,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致其灵魂自觉,兴趣激发,得以自主发展;致其才华全部绽放,慈爱和善良的灵性觉醒,得以全面发展。”

张万琼说,做真教育,面对未来,拼考分也拼能力。本报记者 黄晔

西大附中参加科技创新大赛成绩(部分)

年份金银铜2007年3332008年1102009年8332010年3322011年3402012年11332013年3852014年8352015年121082016年2218132017年323218

相关阅读

领导没大格局,团队定一塌糊涂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特朗普上任两周签8条行政命令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解读《西游记》官场文化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村民为何自掏腰包改造小镇?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 诋毁警察形象?《人民的名义》被炮轰
  • 南宋名将刘锜大破金兵重装军团
  • 典出帝王的50个成语及其典故
  • 李达康书记是怎么炼成的?
  • 你回避社交,不是因为你内向
  • 西藏自驾游:到拉萨必做的十件事(图)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