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04月11日02:26 重庆晨报

分享
两江新区警方打掉一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团伙。 本报记者 平索茜 摄

刚一买房,为啥不断接到各种装修公司打来的电话?车子保险临近,就被各种推销电话轮番轰炸……个人信息泄露带来的一系列骚扰电话、网络诈骗等行为,不仅让人不胜其烦,更是严重威胁到公民个人安全。

近日,两江新区警方破获一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案件,涉及公民个人信息200多万条,包括重庆主城楼盘业主、车主、学生家长、企业法人、医生、公务员、建筑师等个人信息。

涉案团伙60多人,公司化运作

3月初,两江新区民警接到报警,有人在网络上大量出售两江新区、渝北区楼盘业主信息、机动车车主信息,信息量达到数十万条。

获此线索后,两江新区警方立即成立专案组,全力开展侦查工作。经过多日深入调查,3月23日,专案组民警在爱琴海购物广场将两名涉嫌出售公民信息的犯罪嫌疑人抓获。

嫌疑人刘某交代,他所在的重庆某科技公司对外业务名义上是短信群发、微信公众号推送、集团彩铃等,但实际上是通过非法渠道收集和出售公民个人信息。在进一步侦查中,民警发现,该公司有4家分公司,有严密的组织架构和责任分工。3月24日18时许,趁该公司例会时,两江警方将63名犯罪嫌疑人全部当场抓获。

一条个人信息卖3分到6分不等

办案民警介绍,被出售的公民个人信息内容不仅包含公民的姓名、电话号码、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等,有的甚至还涉及到公民所在单位,并且嫌疑人还将公民信息按照不同职业范畴、类别进行归类。经过警方梳理确认,该公司所倒卖的公民个人信息达200多万条。

这些数量巨大、内容详尽的公民个人信息从何而来,又将流向哪里?刘某表示,移动互联与大数据时代,越来越多的机构积极收集公民个人信息,并形成自身日益庞大的数据库。但由于机构内部管理制度不严,企业“内鬼”频频出现,一些员工受利益引诱,铤而走险倒卖客户个人信息。2014年底,刘某通过QQ在网上购买了100多万条含有公民个人信息的原始数据,再以每条3分到6分不等的价格出售给有需要的特定客户群体。

尝到甜头后,刘某便开始转变公司“业务”方向,建立一条“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信息整理建库——个人信息使用、交换、出售”的产业链。该公司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是将公民信息出售给有特殊数据需求的人群,比如推销广告等,从中赚取差价。截至案发,该公司已非法牟利100万余元。

目前,该团伙中44人已被警方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本报记者 钱也

责任编辑:倪子牮

相关阅读

领导没大格局,团队定一塌糊涂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特朗普上任两周签8条行政命令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解读《西游记》官场文化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村民为何自掏腰包改造小镇?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 姚主席上线,中国篮球或将迎来春天?
  • 不合理的规则!元朝禁卖食盐!
  • 俞晓群:西方人是如何看待孔子的?
  • 没想到23年前就有触目惊心的国产片了
  • 我累了!我想找个成熟的男生谈恋爱
  • 芬兰伊瓦洛:只为追猎梦幻的那道极光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