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05月11日02:26 重庆晨报

分享
5月10日,九龙坡区二郎派出所石杨三社区警务室民警王福陈、协勤徐宝芬夫妻俩。 本报记者 胡杰 摄

每天一大早,九龙坡区石杨三社区民警王福陈和妻子徐宝芬就起床换上警服,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而工作的地方,就是他们居住的社区。

王福陈今年41岁,44岁的妻子徐宝芬原来是教师,社区群众对丈夫的依赖和信任,深深地打动了她,2014年毅然辞职,在丈夫所在的警务室当起了协勤。

辖区内有3000户居民,由于居住在第三设计院家属区的人最多,又紧邻陈家坪机电市场,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在王福陈的建议下,警务室搬到了家属区里。从此,“夫妻警务室”诞生了,这里成了辖区居民有求必应、有难必找的地方。

他当民警,她当协勤

“李叔,这是你的身份证,刚办下来。”昨天上午10点,王福陈碰到辖区的居民李师傅,赶忙拿出李师傅之前去办理的身份证,递到他面前。

拿着身份证,李师傅有些感动,“别人办身份证都是自己去拿,我们这是‘送货上门’”,因为和王福陈很熟,李师傅常常开王福陈的玩笑,说他和妻子是大家的“夫妻管家”。

第三设计院家属区的人最多,紧邻陈家坪机电市场和汽车站,人流复杂,发案比较高。2015年初,王福陈主动向所里申请到石杨三社区工作,并且建议在家属区内设立警务室。

“社区工作是最贴近百姓生活的。”从那一刻起,王福陈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社区的状况,把社区治理好,把发案控下来,他不仅主动搬进警务室,还立下了军令状,不改变现状就不搬出警务室。

为了让社区居民尽快熟悉自己,王福陈自己“打广告”——举着一块宣传牌,走街串巷告诉居民“石杨三社区民警王福陈在您身边”。

王福陈还把写着自己联系方式的名片,分发到每家每户。拿着喇叭和手电筒,提醒居民关好门窗,注意用火安全,一天除了睡觉的时间都泡在社区里。

当时,妻子徐宝芬还在一所学校担任英语教师,看到丈夫这么辛苦,就有了为丈夫分担工作当“助理”的想法。2015年7月,她向二郎派出所提出申请,几天后经相关领导研究同意,徐宝芬成了一名协勤。

随后,夫妻两个干脆把家搬到了社区内,从此,“夫妻警务室”诞生了。

两周下来,社区居民都知道了这个用大喇叭喊话的社区民警叫王福陈,而他身边的协勤徐宝芬就是他的妻子,两个人的家就在警务室上边的民房里。

他们是“老梅”的恩人

“对待强制戒毒回来的老梅,王警官两口子没有放弃他,不但自掏腰包送米送牛奶,还帮他做了好多事情,老梅真的遇到好人了哟!”采访过程中,不少社区居民提到“老梅”。

老梅曾在上世纪90年代创业当老板,后因吸毒败光百万积蓄。如今年过六旬,脸上却看不到丝毫一蹶不振的影子。

“王警官两口子经常开导我,我再也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了。”在居民的指引下,记者见到了老梅,老梅对他们赞不绝口。

老梅说,王福陈夫妇给他原本暗淡的生活提供了很大帮助。比如办理养老保险,他一窍不通,王福陈为他跑前跑后办下来了;退休工资问题,王福陈夫妇也努力与老梅原来工作的企业协调。如今,老梅在科园四路附近一个工地守夜,这个工作也是两口子与多家工地沟通的结果。

“因为以前做了错事,家人不管我了,王警官反倒比亲人还亲。真的!”老梅内心充满了感激。

参加公安工作6年来,王福陈帮助群众600余人次,解决前科人员再就业问题26个,捐款3万余元。本职工作之外,王福陈两口子主动承担部分“社区物业”管理工作,记录谁家水管破裂,谁家房屋漏水……主动找物管协调解决,物管经理都觉得不好意思,借过年过节的机会想请两口子吃饭,但每次都被谢绝。

依托互联网 打造网上警务室

王福陈曾是九龙坡区公安分局巴福派出所驻村民警。巴福镇石马村村民近30万公斤瓢儿白滞销,王福陈利用微博和各种新媒体发布信息。很快,长安福特公司组织员工去村里进行“偷菜”游戏活动,一家旅行社组织游客搞农家游,还吸引众多菜商进村收购,一个多月瓢儿白全部销出,连第二年的菜都被预订了。

这件事情给了他很大的启发,王福陈专门成立了社区工作群,建立“网上警务室”,群员上千人。群里不仅每日分享防盗、防骗知识,居民家长里短、需要协调解决的事情,都在群里向他反映。

从警6年,王福陈拒绝调入分局机关工作,拒绝在单位做内勤,主动选择到基层当一名普通的社区民警,他说,每当看到群众满意的微笑,见到社区贫困户生活的改善,看到社区一天天的变化,就有一种莫名的幸福,因为他在工作中收获到了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也实现了自己最初的愿望,不忘初心、扎根基层。

据了解,截至2016年,全市共有派出所达904个,警务室达到2900余个。本报记者 景然

责任编辑:李伟山

相关阅读

领导没大格局,团队定一塌糊涂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特朗普上任两周签8条行政命令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解读《西游记》官场文化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村民为何自掏腰包改造小镇?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 蒋丰:安倍欲修宪难过民意关
  • 方言的消失,汪涵的465万也阻挡不了
  • 50年代登上人民画报的"网红"都有谁?
  • 《鹿鼎记》中建宁公主的真实身份
  • 《摔跤吧!爸爸》怎么就这么厉害
  • 爱不爱一个人,他会用身体告诉你
  • 最年轻!它是本世纪第1个新生国(图)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