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10月27日21:22 中国新闻网

分享

图为活动现场 李佳赟 摄

  中新网宁波10月27日电(记者 李佳赟)“各种颜色的皮肤,各种颜色的头发,嘴里说的念的开始流行中国话”,这句歌词正成为全球“汉语热”的生动描述。10月27日,在浙江宁波天一阁举行的第三届在甬外国人汉语大赛中,来自韩国、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突尼斯、伊朗、乌克兰等国的汉语爱好者“群英攻擂”,并通过展示“中式”绝活,讲述自己的“汉语情缘”。

  今年16岁的柳浩娟来自韩国,从琢磨汉字的横竖撇捺,到研究文言文中的通假、句式,“中国元素”已融入到她的生活之中。但回忆起初学汉语的糗事,她还是感慨万分。

图为活动现场 李佳赟 摄

  “刚开始完全听不出汉语声调的差别,因为韩文发音中很少有这种声调上的区分,所以学起来会非常困难。而且音调不同,字的含义便南辕北辙,也因此闹出过不少笑话。”柳浩娟说。

  拗口复杂的汉语发音也是印度尼西亚留学生杨汉平的“克星”。他笑说:“除了声调以外,汉字的前后鼻音和平舌卷舌音也都很难,而且词序之间的‘排列组合’千变万化,‘难度系数’非常高。”

  尽管汉语学习常常让选手们焦头烂额,但其“魔力”依旧使人乐此不疲。

  到中国已有四年的印度尼西亚留学生SUHANDI WIRATAMA如今已说得一口流利的中文,他还有一个“中国风”十足的中文名字“魏权汉”。说到学习汉语的最大感受,魏权汉表示虽然很难,但乐趣无穷。

  “唐诗宋词妙趣横生、文言文令人回味无穷……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学习汉语对我来说是一种非常棒的体验。”除了精通古典,魏权汉对中国网络用语的“熟练度”亦非常高,“萌妹子”、“蓝瘦香菇”等网络热词不时从他口中蹦出来。他表示,希望与发展中的中国共同前行。

  在全球兴起的“汉语热”背后,是中国显著增强的经济实力及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

  柳浩娟告诉记者,她在10岁时就被父母送到宁波的国际学校读书。“中国近几年的高速发展,让我父母觉得学好汉语对我将来发展有非常大的帮助。今后我希望能够借助汉语优势,从事中韩贸易的相关工作。”

  来自伊朗的月亮表示,学中文的初衷除了对中国文化感兴趣,也是为了今后更好地发展。“现在,汉语热席卷全球,‘全世界都在说中国话’,学会汉语也意味着掌握更多发展机遇,这份红利一定要紧紧抓住。”(完)

责任编辑:王硕

相关阅读

领导没大格局,团队定一塌糊涂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特朗普上任两周签8条行政命令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解读《西游记》官场文化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村民为何自掏腰包改造小镇?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 "左右脑年龄测试"背后的真相全在这
  • “学生夫妻宿舍”:未婚学生觊觎什么!
  • 金拱门再尬也比不上当年“蝌蚪啃蜡”
  • 随笔:童年是时代给我们最伟大的馈赠
  • 2017年最后7部好莱坞大片哪部最期待
  • 因为一个鸡腿闹分手,我的女友太作了
  • 一个人去语言不通的国家旅行是啥体验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