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11月13日17:52 央视网

分享

  新华网 王莹

  “双十一”在一片喧嚣声中落下帷幕。有赖今年恰逢周末,也有赖名目繁多的活动规则和眼花缭乱的促销秒杀,让今年的购物节多了许多烧脑感。人们在七拼八凑、巧算妙思里,度过了一个躁动的周末。现在,盛宴已结束,热度也在渐渐退却。

  在新华网推出的《“双十一”狂欢节,是真便宜还是凑热闹?》网络调查中,超过一半以上的人参与了“双十一”,更有三成左右的人成为中度乃至深度参与者。

  的确,在这个“买买买”的时代,这样高的参与度佐证着双十一的影响力,也折射出大众消费时代的生活方式和生活逻辑。当下,“买买买”早已成为一个流行词,而且对很多人而言具有难以抗拒的魔力。买什么或许并不重要,重要的则是购买本身。参与即可感知,购买即王道。

  也正是这样的消费逻辑和心理,让很多不理性甚至疯狂的网购现象或事件频频见诸报道。有人网购到倾家荡产,有人网购到负债累累,有人网购到婚姻破碎......种种社会新闻让人们感慨调侃“剁手族”。的确,以“双十一”为代表的网购节因打折促销等优惠吸引了大量的普通民众。理性消费,也成为年年喊,年年叹的话题。

  在《“双十一”狂欢节,是真便宜还是凑热闹?》网络调查中,对于“过完这个‘双十一’,你的心声是?”问题,一半以上的人选择了“就把你忘记吧,应该把你忘了,这是对冲动最好的惩罚”。很形象,却很真实。因为据很多消费者反映,在狂欢节之后,他们收到货品时的快乐指数并不高,甚至不清楚自己当时为何要买。也有一部分人在狂欢之后反悔,选择利用7天无理由退货条款退货。

  一面是网购盛宴中的不可缺席感,一面是网购盛宴后的空虚挫败感。或许,这正是大众消费时代人们消费心理的形象写照。相互矛盾又无法避免。新京报13日发表的评论指出,这是物质过剩时代的奇观。大量的商品专门为这一天而生产,无数的人在等待并不真正需要的商品。所有的快感都在这一天释放,以至于等包裹真来的时候,看到物品却反而不再惊喜了。

  为什么不惊喜?一方面,真实的商品,魅力要远远低于网上展示页那个;另一方面,当时“好划算”的感觉也消失殆尽,这时反而感觉是浪费了钱。很多人就是这样半推半就地接收了自己购买的东西,发誓明年一定管住自己。

  然而可能也只能一笑而过。因为不用等到明年,在下一波网购狂欢节到来时,“誓言”就已抛之脑后。让人无奈的怪圈!

  现在,狂欢已落幕,除了等待收货外,我们还剩下什么?或许是信誓旦旦的断舍离、或许是透支信用卡后的唏嘘。其实,我们还可以给自己的精神世界匀出一些空间,去想想,当物质满足的快感下降后,我们需要的到底是什么?

相关阅读

领导没大格局,团队定一塌糊涂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特朗普上任两周签8条行政命令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解读《西游记》官场文化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村民为何自掏腰包改造小镇?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 关健斌:特朗普与普京为何总是相见难
  • 大爷为儿征婚:每年替儿媳清空购物车
  • “以瘦为美”之风,环肥燕瘦为了谁?
  • 朱伟:莫言的幸运是遇到了他
  • 深扒经典1974版《东方快车谋杀案》
  • 如果你也正一个人在单身,孤单又迷茫
  • 缅甸:越贫穷的国家,酒店和餐厅越整洁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