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刷屏的旅行青蛙魔性在哪里?主角又为何是只蛙?

刷屏的旅行青蛙魔性在哪里?主角又为何是只蛙?
2018年01月23日 14:47 看看新闻KNEWS

  原标题:刷屏的旅行青蛙魔性在哪里?主角又为何是只蛙?

  很少有游戏会像这款app一样,一夜之间引来众人不断截屏晒出自家呱呱的最新状态。 为什么是小青蛙作为游戏的主角,而不是其他小动物呢?这只旅行的小青蛙的魔性究竟在哪里?

  一夜之间,朋友圈里都在“晒蛙”。不是“晒娃”,是“晒蛙”——那只让人牵肠挂肚的小青蛙。这是一款日本的游戏类app,叫作“旅行青蛙”。很少有游戏会像这款app一样,引来众人不断截屏晒出自家呱呱的最新状态。看着朋友圈的晒蛙大军,即便游戏界面是日语,那些不懂日语的朋友还是忍不住下载app加入养蛙行列。 还有朋友特意拉了个群,讨论养蛙心得。

  “你看,它在床上看书了!”

  “书能翻页吗?”

  “不能,但是它有在眨眼睛!”

  “真的!快看,快看……”

  你能相信吗,几位养蛙的女生因为 床上看书的小青蛙会眨眼睛,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 咧嘴笑得那个开心劲儿。

  为什么是小青蛙作为游戏的主角,而不是其他小动物呢?它为什么这么受欢迎呢?

  除了旅行青蛙,动漫里有很多著名的小青蛙:国内有大家熟悉的“给生活加点料”的绿豆蛙,国外有荷兰插画家马克思·维特惠81岁时创作的小青蛙“弗洛格”——这只小青蛙还获得了安徒生奖插画奖。这两只青蛙的共同点都是生活态度积极向上,经历的故事富有哲理性。乐观、向上,同时弱小、可爱,是青蛙的动漫形象留给人们的深刻印象。

  青蛙的意象由来已久。从东方的传统文化来说,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青蛙都有恬静而和谐的田园牧歌的意象,最有名的一句诗就是“听取蛙声一片”。这就像游戏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心中的“诗和远方”——很好地解释了为何这是一只会旅行的小青蛙;从西方的心理学来说,青蛙的意象有着缺乏爱的,不伪装的,是不是又和现代都市人产生了某种共鸣。

  这只旅行的小青蛙的魔性究竟在哪里?养蛙究竟好玩在哪里?

  最盛行的一个答案就是让你提前30年体会“儿行千里母担忧”的老母心情。

  青蛙在家里的时候,老是嫌它宅家里,怎么还不出去;青蛙离开家去旅行的时候,却又反反复复地说怎么还不回来,浪到哪里去了,后悔没给它的行囊里添置更好的装备;看到青蛙寄来的明信片:它玩得好,你跟着乐,还要在朋友圈秀一把,它玩得不好,不知什么鬼地方,你也跟着担惊受怕,不知道它遭遇了什么,还是要向万能的朋友圈求救;哪怕它在床上安静地看书,你也会唠叨怎么还不下来吃饭,饭菜都准备好了……

  是不是看到了又一个自己和老爸老妈的关系。

  其实,这只小小的青蛙更像是另一个自己,我们总是能从它身上找到共性。小青蛙所经历的一切不都是我们的曾经。小小的它,也总能激发人们的保护欲,这何尝不是一种自我保护。而它生活中的猝不及防,也正是模拟了人生的无常——这个游戏成了名副其实的“游戏人生”。

  有人说旅行青蛙最大的魅力就是它的猝不及防。而这种猝不及防,勾起的则是我们洞察秋毫的窥私欲。

  想起了金宇澄说过的一句话,大意是每个人都有保守秘密的心态,进而又有了探究他人秘密的欲望。小青蛙佛系的生活里,我们不知道在漫长的等待中,它下一步究竟会干什么,会寄回来怎样一个场景的明信片,这就引得我们更想探究它的行动。我们总是尝试着为它添置不同的食物和用品,以期待更多包括明信片在内的意外惊喜。 每个人手机里的小青蛙生活状态是完全不同的,在晒朋友圈的时候,也是一种交流——是不是有点像东家长李家短?

  甚至于青蛙的小木屋里的每一件物品,都有可能具备它存在的理由。比如小青蛙去旅行的时候,就会拿走挂在树杈上的小草帽。有人研究出来桌上的蜡烛亮着,说明是在晚上。小木屋成了密室, 开启我们像点破机关一样去探究屋内陈设的功能。

  随着明信片的场景被一一解读,各个道具功能被一一解锁,小青蛙的生活就真的成了佛系, 在手机里只是被我们偶尔看一眼的存在。

责任编辑:张玉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