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媒体:追问成都中学生坠亡事件 调查不能止于“家长无异议”

媒体:追问成都中学生坠亡事件 调查不能止于“家长无异议”
2021年05月12日 14:08 新浪新闻综合

  原标题:追问成都中学生坠亡事件,调查不能止于“家长无异议”

  来源:东方网·纵相新闻

  撰稿|记者 卞英豪

  “这是一条人命,请多一点人性。”

  成都四十九中男生坠亡事件引发全国关注。17岁的生命逝去,人们痛心惋惜。然而,官方那一纸语焉不详却又冰冷无情的回应,不仅没有平息公众情绪,反而在火上浇油,最终引爆舆论。

  那个必须容纳超过90天视频素材的监控,恰恰少了事发当时的内容,官方没有回应;为何事发2小时后才通知家属、为何不等待家长,却急急忙忙把孩子送往殡仪馆……这些“迷之操作”,官方都没有回应。

  而为数不多的回应,竟然是“家长无异议”,但这似乎并不应该成为调查结束的“句号”。

  如今,来自民间的质疑声俨然盖过了本应权威的官方声音。当事人对细节的渴求,民众对真相的诉求,以及“死得其所”这人性最起码的要求,各方似乎并没有做到“有求必应”。

  相比各种质疑,仍有一些现象需要警惕。

  斯人已逝。此时,孩子的亲属、朋友、同学需要“减压”。他们需要安静的空间和时间,逐渐走出痛楚和恐惧笼罩的阴霾。毕竟,他们还有更长的人生,不应再被裹挟在各方复杂的压力之中。

  但是,这绝不代表校方以及调查的各方就能“减压”了。恰恰相反,关于此事的调查不能就此停滞,官方的回应不能就此了结,真相即使可能迟到也绝不能“不到”。“然后”不能没有“然后”。

  调查需要时间,回应需要斟酌。对于公共事件所必须要付出的时间成本和心理压力,公众是愿意谅解的。然而,事件的真相,人们愿意等待。但官方追求真相的态度,并不容许有任何懈怠。本次事件中,民众出离愤怒的正是官方那遮遮掩掩地披露和对生命那漫不经心的态度。

  回应民众的关切,正确的打开方式是真诚、快速、准确。对于热点事件,当事人需要追踪,舆论需要追问,各方也需要追责。更多的“回头看”,更严格的追责机制,或许才能让那些尚且心存侥幸之人,尚无敬畏之心之人真的“长记性”。

  随着事件的深入,我们期待更多真实的信息;随着事件归于平淡,我们也希望媒体追问的韧劲,官方回应舆论的机制也能有长足的进步。

  人们常说,鱼的记忆有7秒,互联网的记忆只有3天。如今,前者已被证明是一种误读,那么我们也希望后者不要成为现实。面对诸如成都中学生坠亡事件这般,无法切实回应民众诉求的公共事件,此时的我们,或许更需要多问那一句

  ——然后呢?

责任编辑:张迪

图片新闻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