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校长称师资不济难育才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8日01:57 京华时报

  一女老师负气辞职

  小文被打伤两天后,他的生物课老师张宇辞职离开了学校。

  张宇是半个月前来到这所学校的,是该校仅有的两名具有本科学历的老师之一。

  据其他老师回忆,3月14日中午,她回宿舍后一直哭,问也不说,饭也不吃,最后其他老师把饭给她打回来才吃了一点。吃饭时,张宇哭着说要走,因为小文经常上课捣乱,她气得受不了。此前,张宇曾不止一次向其他老师抱怨,说这里的孩子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她觉得很失望。

  “张老师平时对我们特别好,总是把笔记给大家抄得很全,谁有不会的地方,她总是耐心地讲解,一遍不行就两遍,直到我们吃透。”几名张宇教过的学生哭着对记者说,他们舍不得张宇走。

  “又一个好老师走了。”学生李春苗说,在张宇之前还走过一个数学老师。这名老师姓魏。去年夏天,魏老师将8道数学题题解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抄回家温习。但下课铃声一响,学生就往外跑,魏老师一气之下,又是打又是拽才拉回了7个学生。当年,魏老师就辞职了。

  学校为此决定召开一次家长会,发出去400多份通知。为了促进学生和家长的交流,同时让老师和家长互相理解,学校特意用DV拍下每个学生“最想说的一句心里话”,准备在会上放给家长看。学生们也很开心,买来瓜子和花生招待父母。

  考虑到学生家长都是打工一族,学校把开会时间延迟到晚7点,但如期到会的仍不到100名。没来的家长给老师打电话请假,理由都是生意忙没时间。

  一名去年经历此事的老师说,她还记得学生们在DV里说的最多的一句心里话是:“爸爸、妈妈,你们不要再打架了!”可惜到会的家长太少,大多数家长没听到孩子的真心话,不知道孩子们没有安全感。

  校长称师资不济难育才

  校长宗宝平说,在打工子弟学校,老师和学生的流动非常频繁。他手下的老师每月平均工资几百元,没有任何福利,也没有职称之类的名分,加上学生难教,很多老师坚持不到一学期就会离开。至今,学校还处于师资匮乏状态,而且现任的老师学历也不高。

  “像张宇那样的人才,没想到最后是被调皮捣蛋的学生气走的。”谈到师生冲突,宗宝平说,张宇刚来学校时干劲很足,每天都要备课到深夜,但后来情况变了,他发现张宇常偷偷地在办公室哭。“我问她怎么回事,她说被调皮的学生气的。”

  作为打工子弟学校的校长,宗宝平发现家长的流动性决定了他们的孩子无法受到稳定的教育,久而久之孩子们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在我们学校,一个学生能坚持两个学期已经算是长的了。”

  如宗宝平所言,小文就是一个随父母生意需要而到处转学的孩子。小文父亲说,孩子上了6年学,转了3个学校,但他对小文很放心,“这孩子能管得住自己。”

  在宗宝平和老师眼里,有些孩子特别聪明,但又很调皮,如果不好好栽培可能会走歪,这是他们最担心和最不忍心看到的结果。“在学校,我们会尽力教好他们,但出了学校就无能为力了。最不希望学校成为托儿所,没有家长的支持,我们很难把孩子们培养成才。”

  ■专家说法

  体罚事件暴露

  打工子弟学校体制隐忧

  打工子弟学校老师体罚学生的事件频繁见诸报端,根源是什么?黄玉莲说,因为他们有名没分日久,忍不下去了,需要发泄。

  黄玉莲是北京市农民工子女教育协会昌平分会会长和昌平区政协委员。今年区两会期间,她递交了关于加大对打工子弟学校支持力度的提案,呼吁提高这些学校老师的待遇,多给他们培训的机会。

  “客观存在的事实是,打工人员及其子女不可能稳定下来,只有将力度放到稳定教师队伍上。队伍稳定了,师资提高了,打工子弟上哪里就学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黄玉莲说,目前打工子弟学校之间陷入了争夺生源的恶性竞争中。

  她说,针对打工子弟家长往往只看价格,哪个学校收费少就把孩子往哪里送的特点,一些学校把精力放在打价格战上,减少老师薪酬。而有的打工子弟缺少父母管教,对老师不尊重,老师心理必然失衡。“老师也是人,容忍是有限度的,一旦容忍不下去就要发泄,师生冲突就发生了。”

  “打工子弟学校的名分尚无定论,老师名分何立?”黄玉莲认为,打工子弟学校改变窘状有赖教改,相关制度确立了,校际间的恶性竞争、师生冲突等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编后

  在北京城乡接合地带,生活着大约15万名流动儿童,其中10万人在学龄期。

  这群孩子,生活在城市边缘,他们比纯粹的农村儿童更多地经历了城市生活。

  而这城市生活,在无法消除的城乡壁垒下,并不纯粹。

  这群特殊的孩子就像山谷里的野百合,天然无琢。

  天然无琢,孰优孰忧?要看园丁下了多少工夫,剪去多少“野”的枝叶。

  父母、老师都是园丁。如果他们不能以身作则,正确引导孩子认识自我,认识周围,待时过境迁必悔之晚矣!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托起野百合的春天,需要父母和老师互扶互持,关键时刻切勿掣肘。本报实习生 肖岳

记者:肖岳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40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