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母子争担杀人罪责乡亲秘而不宣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9日16:19 《民主与法制》杂志

  母子情深争担杀人罪责

  刘青良的神秘失踪,竟未在村中引起多大波澜,反倒因为没了他,村里变得安静多了。马艳淑对外称丈夫外出打工了,但街坊邻居心里清楚,刘青良懒得出奇,不会自找苦吃。后来,一条消息在悄悄传开:“刘青良被他老婆弄死了,就埋在自家的菜窖里。”但出于对刘青良的愤恨、对马艳淑母子的同情,乡亲们秘而不宣。

  2005年9月,唐县公安局在审讯南洪城村支书雇凶杀人案时,犯罪嫌疑人以检举揭发重大案情视作立功表现为条件,向办案人员检举了刘青良被杀这一案情。警方随即传唤马艳淑,当夜,马艳淑交代了2001年秋和儿子杀夫埋尸的犯罪事实。第二天,正在保定上河北大学本科三年级的刘胜投案自首。至此,一起沉淀4年的杀人隐案水落石出。

  就读法学专业三年级的刘胜心里很清楚,杀人案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罚,主犯和从犯在量刑上有什么区别。为了救命运多舛的母亲,他到案的第一次讯问,就杜撰出一些故事情节,把主要责任揽到自己身上。

  刘青良被杀一案告破后,河北电视台《警方报道》栏目以《平静的命案》为题作了报道,引起强烈社会反响,河北省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张金龙律师看到节目后当即决定为马艳淑母子提供法律援助。2006年3月3日,张金龙律师和助手王罡律师出庭为马艳淑母子辩护。

  南洪城村是个仅有800人的小山村,竟有三百多人为马艳淑母子联名具保。

  村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马艳淑善良纯朴,儿子刘胜品学兼优,二人都无不良记录,杀害刘青良确系常年遭受其肉体和精神上的折磨、多年生活在恐惧的阴影里,一时激愤所为。因此他们才联名写信恳请司法机关网开一面,从轻处罚。

  2006年4月,唐县法院判决:马艳淑母子长期受到被害人的虐待,出于害怕遭到被害人报复的恐惧心理杀人,应当认定二被告人犯罪情节较轻。判处马艳淑有期徒刑六年。判处刘胜有期徒刑三年,缓期五年执行。接到判决书后,马艳淑母子表示服判,没有上诉。随后,马艳淑被押解到新建的河北省女子监狱劳动改造。

  高墙内的忏悔与 高墙外的新生

  回想那不堪回首的往事,狱中的马艳淑眼睛里有一种痛恨与忏悔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感情,她回答记者的问题时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

  记者问:“你把刘青良勒死后,为什么4年没有投案?刘青良‘失踪’4年,村里人有没有问起刘青良?”

  马艳淑回答说:“因为我不懂法,所以就一直没有到公安局投案。现在通过改造认识到了自己所犯的罪行,只有通过劳动改造才能赎罪。刘青良死后,家里人包括他的姐姐都没有过问他的下落;村里人偶尔问起,我就说外出打工了。”

  改造女犯,除了以高墙电网限制其人身自由使其思悔之外,亲情的感召力、对家的渴望是女犯最强大的精神动力。谈起监狱的“亲情”活动,马艳淑告诉记者,她的两个女儿和儿子经常来这里看望她,和她一起吃顿饭,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大女儿来过3次,小女儿来过1次,儿子来过几趟记不清了,给她带了方便面等一些好吃的。说起儿子,马艳淑神采飞扬,露出少有的喜悦。她说,在苦水中长大的儿子很争气,考上了大学,是村里惟一的大学本科生。儿子告诉她,等她刑满释放回家后,一定让她过上好日子。

  马艳淑年纪有些大了,没有文化,大脑又受过刺激,监狱就安排她干一些轻活或技术含量低的手工活。说起马艳淑的改造情况,监区孟教导员和辛管教向记者介绍说,她在狱内接受法律知识教育,主动打扫卫生,在生活上照顾年老的犯人,表现出走向新生的愿望。同时,管教民警还根据马艳淑家庭困难的实际情况,在冬季寒流突然来临之际,从家里拿来秋衣秋裤让她穿上。

  南洪城村坐落在太行山一侧的山脚下。狗年的腊月廿三,记者再次走进马艳淑案发生的院落,迎接客人的是拴在房门前的看家狗,狗的轻吠给小院增添不少生机。自从母亲服刑,弟弟复读,马艳淑的大女儿就搬到这里看家。看到房门紧锁,记者正在踌躇间,一位好心邻居闻声而至,他说:“你等等,我去找她回来。”

  记者站在院外,边等院主人边和路过的村民攀谈。一位60多岁的老农告诉记者:“我们没想到会判这么轻。他们母子刚进看守所的时候,乡亲们都说这下完了,不判死刑也得判无期,大家除了为马艳淑鸣不平外,更担心的是她的儿子,他是我们村惟一的一名大学本科生,是全村人的骄傲,不能毁了他的前程呀!法院这么判很符合村民的心意,很有人情味儿。”

  很快,马艳淑的大女儿刘招弟匆匆回来了,她怯怯地望着记者,不想接受采访。在记者的一再开导下,她才勉强打开房门,把记者让到房内。

  她说:“我们全家人都感谢法院的人性化判决,它救了我们全家,给了弟弟重新学习的机会。”

  谈起往事,刘招弟沉默不语,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半晌,才说道:“爹死娘入监,俺们心里不好受,还是不要再去揭那块伤疤了吧……”

  记者问起弟弟刘胜的学习成绩,刘招弟打开话匣子:“弟弟的学习成绩很好,原来在我们乡上学的时候,无论小学还是中学,从来没掉过第一名。他现在是大学的高材生,明年就可以毕业了。弟弟很懂事,学费、生活费都是靠自己打工挣取,从来不伸手向我要一分钱。他说了,将来要遵纪守法,努力工作,为国家多做贡献,来回报母亲,回报社会。”

  判决生效后,为了挽救刘胜的命运,唐县法院给河北大学出具了一份司法建议函,内容是,希望学校让刘胜在缓刑考验期内,继续上大学。学校同意了法院的建议,2006年4月已安排刘胜返校读书。

  校方向记者透露说,刘胜刚开始复读后仍然孤僻自闭,整日沉默寡言。为了能够使刘胜及早修复心灵深处的创伤,纠正他已经出现偏差的心理,学校采取许多措施,如谢绝新闻媒体的采访,告诫他身边的同学尽量不提起往事,少谈与父亲有关的话题等,给他一个安静的环境“治疗”心灵的创伤。同时还安排学生干部和他同宿舍的同学,密切注意他的心理活动,主动和他交朋友。目前,在刘胜的周围已经形成一种无形的关爱层,他学习成绩名列前茅。

  但刘胜毕竟触犯了法律,目前还处于缓刑考验期内,学校除了关爱还要加强对他的管理,以防意外发生。

  责任编辑:连继民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35,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