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CCTV《乡约》专题 > 正文

央视《乡约》:农民工靠自学考上研究生(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0日17:14 央视《乡约》
央视《乡约》:农民工靠自学考上研究生(组图)

郭荣庆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央视《乡约》:农民工靠自学考上研究生(组图)

节目现场采访郭荣庆


  央视《乡约》栏目播出节目“农民工靠自学考上研究生”,以下是节目内容:

  随着研究生的扩招,每年要有30多万人录取,研究生不在像以前那样成为人中楚翘,稀有罕见,因此,他们身上已经很少有成为新闻的元素。

  在2004年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的学生处,却常能接到媒体要求采访的电话,因为
他们今年有个不寻常的研究生第一个考入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的农民工----郭荣庆。

  郭荣庆,今年30岁,来自山东沂濛山区的农民工,原来只有初中文化,每天靠在大连街头蹬三轮车养家糊口。

  瀛文风,今年54岁,大连市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一个是农民工,一个是高工,他们的年龄、文化、家庭背景相差巨大。然而,时间和巧合将他们紧紧联系在一起。 

  瀛文风有逛旧书摊的习惯。1995年8月的一天,瀛文风像往常一样,穿过农贸市场,准备去大同街旧货市场逛旧书摊。途中,他突然被一个“镜头”吸引了:在闹哄哄的市场上,一个满脸稚气的小伙正在埋头读《资本论》,他的面前摆着几棵大白菜、一堆刷把子……“你能读懂吗?”瀛文风好奇地问道。“我……”小伙抬起头,说:“能!”“那你说说什么是剩余价值?价值和价格的区别在哪里?”小伙想了想,脸一红,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瀛文风与小伙做了简单交谈,得知他叫郭荣庆,来自山东沂南县农村,刚到大连不久,每天靠卖蔬菜、小百货维持生活。瀛文风和善地说道:“你好学上进是好事。可是,以你初中文化程度来啃《资本论》,为时尚早。读书就像登山,要从低往高、一步一个台阶才行。”接着,他把自己的住址告诉了小郭。郭荣庆试探着问:“瀛老师,我有不懂的地方,能到你家向你请教吗?”瀛文风点头答应。

  当天晚上7点多钟,瀛文风家的门铃响了。打开一看,是郭荣庆。他低着头,正在用衣袖擦汗。瀛文风心儿一颤:真是好学的孩子。

  落座以后,郭荣庆告诉瀛文风,为了早点向老师求教,他今天4点多钟就早早收摊,骑着破自行车在街上转了2个多小时,问了无数人,才找到这里。瀛文风敏感地嗅到郭荣庆身上有一股刺鼻的酸臭味。为了不让他觉得难堪,瀛文风装出了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

  在交谈中,郭荣庆敞开心扉,讲述了自己坎坷的求学之路:1991年8月,他勉强读完初三,父母再也无力供养他读书。于是,他背着铺盖卷,踏上了漫漫打工路。他到过上海、徐州、秦皇岛等地,挖过地沟,扫过大街,拣过破烂……被地痞辱骂、殴打过,也因无暂住证被政府遣送过。经历了多次磨难后,他才惊醒,因为自己没文化,命运才如此坎坷。要想赢得别人的尊重,必须要有知识。

  他有个老乡是收破烂的。于是,从此他三天两头到老乡那里,一去就钻进老乡的仓库里,东翻西找,弄得一身汗一身灰,扒出一本书就借回去读……

  望着眼前坐着的朴实好学的郭荣庆,瀛文风感慨不已。那天夜里,瀛文风从国内谈到国外,从天文谈到地理,从个人成才谈到国家兴亡,又谈到农民工怎么自爱自强……郭荣庆圆睁着一双大眼睛,听得十分入迷。

  与郭荣庆相识后,他那双求识若渴的大眼睛,深深地印在瀛文风的脑海里。三天后的傍晚,瀛文风根据郭荣庆画的草图,七拐八转,才摸到郭荣庆的住处。要不是亲眼所见,瀛文风不会相信农民工的生活环境如此恶劣。

  郭荣庆租住的是房主以前放蜂窝煤的柴火间。房很低,稍不注意就碰头。墙上没抹水泥,大的砖缝还漏风。室内只有4平方米左右,摆了一张床,仅留下能站一个人的空间。床是拣来的破门板搭成的。被褥又黑又潮,散发出一股霉味。床头有一口掉了一只“耳朵”的铁锅,揭开一看,里面是土豆丝和半块馒头。郭荣庆红着脸告诉他,这间房子很便宜,一个月连水电加房租才60元。缺点就是冬天太冷,盖四床被身子还是凉的。

  坐在床沿上,瀛文风与郭荣庆再次彻夜长谈,当瀛文风得知郭荣庆从小喜欢英语时,就建议他参加英语大专班自学考试。第一次听到“自学考试”这个概念。1995年年底,他花了1000多元,报考了大连外国语学院成人大专自考班。一开始,他白天一边卖菜一边叽里呱啦读英语,身旁卖菜的都说他有病,市民们过来问价,有时喊几声他都听不见。一天下来只能卖一二十元,勉强糊口。晚上,他收了菜摊饿着肚子去上夜校。瀛文风担心他这样早出晚归把身体拖垮了,就把他推荐到一家外资企业担任库房保管员,一个月能拿1000多元的工资。老乡们羡慕得不得了。可是,郭荣庆干了三个月,就把工作辞了。原因是库房保管员白天入库、出库忙个不停,即使有时间,公司也不允许读书。辞职后,郭荣庆卖过雪糕,帮人洗过油烟机……后来,他终于发现了一个挣钱、读书两不误的活儿———在大连河沿街装饰材料市场玻璃店前蹬三轮,帮人把切割好的玻璃送到家、镶好。这样,一天接两三个活儿,能挣三四十元。没活的时候,他就坐在三轮车上读自己的书。

  学习英语大专课程,对于只有初中文化、又是满口“山东腔”的郭荣庆来说,拦路虎一个接着一个。有的课程,他一考就过;有的,他考了两三次才及格。最让他头疼的,是听力考试,两年半时间连考了5次,还未过关。1999年9月,第五次听力成绩公布后,他沮丧地来到瀛家,难过地说:“瀛老师,我觉得听力过不了啦。”

  瀛文风拍拍他的肩膀,风趣地说:“你现在有点像红军长征,雪山、草地都过了,眼前出现的是六盘山。只要你咬紧牙关征服它,就会‘三军过后尽开颜’!”说罢,瀛文风从抽屉里拿出了一台复读机,递给他。郭荣庆直往后退,说:“老师,这个我……不能要。”瀛文风把脸一板,严肃地说:“怎么,跟我也见外?”接着,瀛文风又手把手地教了他使用方法和听力训练技巧。

  由于他边蹬三轮边练口语,有一次一不留神,他一下子撞到了一辆大卡车上,三轮车前轮被撞变形,他“飞”出几米之外,胳膊、腿都摔伤了。好心的行人把他扶起。他没顾着看自己的伤势,就一瘸一拐地跳到三轮车旁,抓起地上的军用包,掏出复读机,一按按键,复读机里传出了一串清脆的英语朗读声,郭荣庆才破涕为笑。围观的人见了,摇头叹息:“真是个农民,舍命不舍财!”

  2000年1月,郭荣庆拿到了大专文凭。两年后,他又通过了英语自考本科的全部考试。

  获得大本文凭后,按理说,郭荣庆可以到人才市场,去选择一份体面的工作。可是,他并没有这样做。他又找到瀛文风求教。瀛文风认为,他是个可塑之才,应该向更高的目标攀登。经过反复研究,师生俩形成共识:报考法学硕士研究生。郭荣庆说:“有朝一日,我学成后,专为农民工兄弟提供法律帮助。”

  2003年,郭荣庆报考了复旦大学研究生,以31分之差落榜。去年,他又报考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一些朋友得知后,觉得他太冒险了,纷纷劝他改报容易考的院校。郭荣庆摇摇头,固执地说:“我要考就考最好的。”考试成绩出来后,郭荣庆考得不太理想,仅比录取分数线高出2分。

  2004年在全国创历史新纪录的94.5万考生的角逐中,郭荣庆经历了一次失败过后终于成为命运的宠儿,2004年8月15日,他接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法律硕士生录取通知书。踏进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的那天,等待他的有阳光、笑脸和摄象机的镜头。他的故事在社会上流传,他10年付出的辛苦,成为一种传奇,也成为许多年轻人励志的一个美谈。

  本文采访线索由央视七套《乡约》栏目提供,详细内容请登陆央视国际网站CCTV-7《乡约》栏目查阅。

  注:CCTV-7《乡约》栏目播出时间:每周六21:52分 重播时间:每周日13:30,节目时长45分钟,无限精彩尽纳其中,届时敬请收看。  

  相关专题:CCTV《乡约》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