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与干爸老马的故事(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3日17:36 内蒙古晨报 | |||||||||
老马与“宝宝”(右) 内蒙古晨报记者 苏晓东摄影 老马与“宝宝”吃住在一起 内蒙古晨报记者 苏晓东摄影 内蒙古晨报报道(记者 李爱平) 看着墙上的日历,“宝宝”(干爸爸老马给这个大孩子起的名字)依偎在干爸爸老马的身边,许久才吐出一句模糊不清的语言:“我想家了,我想回家。” 老马瞬间的变化首先体现在面部表情上,他下意识地皱紧眉头反问干儿子“宝宝”:“你的家到底在哪儿?”
“宝宝”的脸部表情忽然间有些复杂,几分钟后,“宝宝”竟然搂着老马的脖子抽泣起来。 年关将至,“宝宝”陷入了迷失在异乡的迷茫中。 时间:2006年1月11日 地点:呼市孔家营村一间狭窄的平房内 人物:干爸爸老马、“宝宝” 事件:希望能过一个好年 1月11日,“宝宝”结束了外面的活计,风风火火地推门“闯”入干爸爸老马租住在呼市孔家营村一间狭窄的平房内。 老马租住的这间平房仅有十多平方米。屋里除了摆放着一台破旧的电视之外,几乎再无其它摆设。紧挨着电视机的是两张床,一张单人床就要属于“宝宝”,另一张双人床属于他们一家三口。 “宝宝”其实是无法独立生活的,每到晚上睡觉时老马做的事就是替他宽衣解带。等把“宝宝”安顿睡好,老马一家三口人才能睡觉。 “宝宝来我家已经两年了。”老马点燃一支烟操着浓重的呼市土左旗口音说。 今年24岁的“宝宝”体重没有量过,老马估摸着怎么也有170斤。 “宝宝”的饭量大得惊人,一顿吃17个油糕。老马有时改善生活吃饺子,“宝宝”竟能吃到五十多个,老马笑言,“宝宝”一个人的饭量快赶上我们一家人的饭量。 其实老马也不富裕,在呼市他干着最为苦重的壮工活,每天收入最多时也不过50元,媳妇没有固定工作,偶尔也去工地上干点轻闲活,也挣不了太多的钱。一家人生活得紧巴巴的。有好几个月的房租老马已经无力支付了。“既便是这样,我也不能怠慢了‘宝宝’。”老马认为,如果说自己的这点困难算困难的话,那么“宝宝”的困难就是天大的困难。因为“宝宝”一旦离开老马的庇护,明天的早餐在哪里,已经成为他必须面对的残酷现实。 “宝宝”找不到回家的路。他不知道自己的家到底在哪里。在老马的多次盘问下,“宝宝”只会说:“我的家在山西大同。”再次盘问,“宝宝”又说出两个地名:山西阳高、山西天镇。 “宝宝”时不时想到回家,老马也曾经动过让“宝宝”回家的念头,但面临地名的困惑,他又放弃了这种刚刚萌发的念头。“快过年了,还是在这儿和我一块过个年,年后再说吧。”拍着“宝宝”的脑袋,老马慢慢地说。 时间:2003年 地点:呼市东郊一家农户 人物:“宝宝”、农户 事件:“宝宝”被农户赶出家门 “宝宝”是2003年从老家山西来到呼市打工的,对于在呼的最初日子,老马是从“宝宝”正式成为其家庭一员后,经过多次交谈才探寻出一些事实的。 老马觉得这些事实很可信,于是娓娓道来。 2003年的一天,具体是哪一天已无从推断,“宝宝”随其同乡一同踏上开往呼和浩特的列车,这是“宝宝”第一次离家走这么远的路,由于“宝宝”对外面的世界在脑海里几乎一片空白,所以一路上他听从着同乡一名男子的话。 到了呼和浩特后,“宝宝”并不知道自己此行要来干什么,当天晚上下火车后,“宝宝”在这名男子的带领下来到呼市东郊一农户家。当晚这名农户很热情地留他俩吃饭、住宿。然而,令“宝宝”没想到的是,第二天一大早,这名同乡忽然不见了。 同乡到底去哪里了?对于这个问题“宝宝”在后来的回忆中说:“我真的闹不清咋回事。” 同乡走后,“宝宝”开始了他的第一份工作,给这名农户喂牛。农户并没有和他商谈工资,只是到吃饭时让他吃饭,到睡觉时让他睡觉,每天和他不多说一句话。“宝宝”感觉到很寂寞,很单调。 不过,这一切很快就发生了变化。 半个月后的一天,农户突然对他说,“你走吧!”那一天,他被赶出了农户家,走时还被农户无情地抽了几个耳光。 时间:2003年 地点:呼市火车站 人物:“宝宝”、出租车司机 事件:“宝宝”有了第二份工作 “宝宝”说,那一晚他走了很长很长的路,才走到火车站。当时“宝宝”的想法很单纯,想回家。然而,就在这个想法刚刚冒出时,他忽然想到了自己没钱。 在车站这个城市的驿站,“宝宝”开始了来呼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漂泊。“每天生活的情形和乞丐没什么两样。”在一旁的老马补充说。 在火车站漂泊了几天,饿得实在撑不下去的时候,他忽然想到了找出租车司机讨钱。许多司机都粗暴地让他走开。“宝宝”在一次气急的时候,忽然坐在了出租车上赖着不下,这名司机或许是真没了办法,随即快速启动马达拉着“宝宝”驶离了车站,坐在车上的“宝宝”做梦都没想到,未来两年的人生发生了另外一种意义上的变化。 出租车司机拉“宝宝”去的准确地点是呼市金川开发区一家白灰窑工地。 “宝宝”只依稀记得,出租车司机下车后和白灰窑工地上一名中年男子耳语了几句,就驱车而去。 “当晚‘宝宝’住在离白灰窑工棚不远的一间闲置的空房里。没有窗户,四面透风,没有床,“宝宝”找来一些尼龙袋铺在地下。”老马回忆着当时的情形。 时间:2003年 地点:呼市金川开发区一家白灰窑工地 人物:“宝宝”、干爸爸老马 事件:“宝宝”认识了干爸爸老马 “宝宝”有了第二份工作。 这家白灰窑的工头从来没有和“宝宝”商议过工资的事,只是每天让他干活,管他吃饭。不过“宝宝”的待遇在工友们当中是偏低的,工头有时让他和工友们一块吃,有时则只准他吃工友们剩下的饭菜,因为他的饭量实在太大了。 老马和“宝宝”的第一次见面就是在白灰窑。老马和他媳妇也是住在这个工地上干活。 “宝宝”的状态让老马很同情。 “作为一名打工仔,为什么人和人的境遇会有如此大的区别呢?”老马决心改变“宝宝”的处境,想让“宝宝”和自己一块吃(老马在工地上另起炉灶)。老马有了这样的想法后,担心媳妇不会同意,没想到的是,当他将这样的想法和盘托出时,媳妇欣然应允。 没有太多的客套,“宝宝”在一天晚上下工后,便在老马工地上安了家,开始了新的生活。老马夫妇俩的真情让“宝宝”感动,“宝宝”时不时地和老马聊天,用他模糊不清的发音,讲述着一些也许只有自己才能听懂的语言。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流逝。当工程快告一段落的时候,老马夫妇俩决定不干,搬回在呼市孔家营居住的平房。对于“宝宝”,夫妇俩一时难以决断。留下不管,夫妇俩不愿“宝宝”再回到当初,带回家,“宝宝”不是自己的工人。即便带“宝宝”走,也需要和包工头打个招呼。老马说。 谁也没想到的是,“宝宝”在和包工头讨要工资时,被包工头狠狠地揍了一顿。“宝宝”至今都能记起包工头的最后一个字:滚…… “宝宝”的第二份工作仍然在没有尊严的辱骂声中宣告结束,欣慰的是“宝宝”在未来两年内得到亲人般的爱。 ★后记 两年里,“宝宝”和老马住在一间并不宽敞的平房内,每天除了干活外,更多的时间依偎在老马的怀里。 2006年春节钟声即将敲响的时候,“宝宝”作为一名流浪儿在老马家里感受到的温情会是什么样的? 炉火已经燃烧得很旺了,老马几乎是一口气讲完这一感人故事的。“回家,儿子要回家。”老马疑惑地自语:“他的家在哪儿?”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灵家园,老马说,在我这里,“宝宝”有家园,可是,离开这里,他的家园又会在哪里? 一种无助的表情闪现在老马的眉头,此时,“宝宝”将老马搂得更紧了,眼眶里不知什么时候沁出了泪水,不住地往下掉…… 相关专题:内蒙古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