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大连理工大学博士失踪10年仍未出现(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3日10:20 法制周报-e法网
大连理工大学博士失踪10年仍未出现(组图)

张华在网上发布哥哥的寻人启事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大连理工大学博士失踪10年仍未出现(组图)

张华怀抱着哥哥留下的诀别信,仍心碎不已


  家庭走向崩溃边缘 15万网友全力搜寻

  5月19日,刚过母亲节,苦寻哥哥的张华在天涯论坛留下了《新科博士,人间蒸发;十年谜团,谁来破解?》的帖子,出于对这位博士生出走疑团的好奇以及被张家人亲情所感动,全国15万网友纷纷加入搜寻出走博士生的队伍中。

  10年前出走的博士生名叫张利。1995年11月23日,他在与热恋的女友结婚前,做出了一个痛苦抉择——出走,只留下4封“诀别”信,同时给家人留下了一个“或许五年、或许十年,我一定会回来”的承诺。

  10年之后,坚守“十年之约”的妹妹,拿着自制的“寻找哥哥张利”的名片,奔走于城市的各大网吧和高校之间。为了寻找失踪的哥哥而负债累累的她,身心疲惫。

  6月26日,《法制周报》记者赶赴山东青岛,探究张利出走背后的真相。

  坚强妹妹背后的“无奈”

  6月26日下午4时许,靠近海边的青岛小港一路,这里就是张华的工作单位所在地——青岛海运总公司。

  “一个人真的已经承受不了,我希望得到社会的帮助!”一见到记者,张华便发出求助信号。精瘦的张华一脸的皱纹和晒斑,散乱的头发中夹杂着丝丝白发,这个苦苦寻找哥哥的女人,已经承受了太多压力。她数天前才刚满31岁,但看上去却像个40多岁的中年妇女。张华已经是一个3岁男孩的母亲,她和丈夫的收入甚微。不幸的是,这个家庭不久前还经历了母亲8万元换膝盖手术和父亲的车祸。

  “为了找哥哥,我已经欠下一身债。”因数次远赴大连、北京寻找张利的下落,张华相继借了单位和亲戚8万余元。

  孝顺儿子“初长成”

  “我至今还想不通,他为什么不要这个家了。”在张华心中,哥哥张利是个勤快、懂事、富有责任感的人。1971年9月17日,张利出生在胶东半岛一个山海环绕的小渔村——海阳市大山乡张家庄。当时张的父亲是一名船员,常年在海上漂来漂去,有时候大半年都不能回家。从小懂事的张利,就在家中扮演着“父亲”的角色,他非常心疼母亲和妹妹。有一件事情让张华至今感动不已,张利就读高中时,一次放假回家,当时家中正忙农活,看着烈日下母亲佝偻的身躯,张利还没来得及喝上一口水,就跑到田间劳作起来。数天之后,张利准备返校,却又将一个提回家的大塑料包带走,张华好奇地打开一看,里面全是脏衣服。原来功课忙的张利没有时间洗衣服,就准备将衣服带回家洗,但回家后一直忙着干农活。“他说妈妈太累了,衣服自己洗就行了。”那一刻,年幼的张华被哥哥所感动。

  后来,张利也实现了自己的大学梦。大学期间,张利获得过“一等奖学金”、“辽宁省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还早早地入了党。

  张利的孝顺是出了名的,每半个月就和父母通一次信。最后,德才兼备的他被保送读研。

  女友陪伴成“状元”博士

  在读研期间,备受老师青睐的张利担任了该校研究生的党支部书记。1995年,经学校老师介绍,张结识了女友小兰(化名)——一位在读研究生。张利朴实、厚道的性格赢得了小兰父母的喜爱。这一年,张决定报考博士。同年,张的一家搬离海阳,到青岛落户。

  考博的那段日子,张利入住女友家。在小兰一家人悉心照顾下,不负众望的张利,获得综合成绩第一名。与此同时,张利和小兰感情逐渐升温,并开始谈婚论嫁。

  曾经许下“十年之约”

  1995年11月23日,对于张华来说,如果可以的话,她希望能将这一天从记忆中抹去。张华得知,张利给母亲打去了电话,而且谈了许久。后来,哥哥女友小兰来了电话。“你哥哥出走了,只留了信……”电话那边是小兰的哭泣声。

  当时,小兰在家发现张利留给他的一封“绝交信”和一把钥匙,信中称:“与其长久地伤害你,不如到此为止!现在我深深了解了自己的性格弱点,我不会给你幸福的。”小兰立刻到学校找张利,结果在其宿舍又发现另外两封分别留给父母和铁哥们的信。此时,小兰才不得不接受一个残酷的现实:张利出走了。

  获知儿子出走的消息后,张母和张利的大姨夫立刻赶到学校。在张利的宿舍,他们发现了张利的身份证和大部分衣物。

  张留下了四封信,其中给父母的信中写道:“或许5年、或许10年,我一定会回来。”面对这样一个飘渺的承诺,家人只好默默地承受。

  家庭走向崩溃边缘

  张利的出走,让这个本来幸福的家庭走向了崩溃边缘。“儿子啊,你到底去了哪里?”在张利出走的那些天,张母一遍一遍地重复着这句话,不停地流着眼泪。

  儿子在信中的最后两句话让张母还留存着张利归来的希望:“爸爸妈妈,你们的养育之恩,有机会我一定要报答的……”

  坚信张利一定会回家的张家,开始了漫长的等待,等待中除了面对外界的流言蜚语外,张家上下还要默默承受着无尽思念的折磨。

  一年、两年、五年过去了,张利没有回来;六年、七年……十年,张利还是没有出现。这让张母心都碎了,她的身体每况愈下。由于长期精神压抑,她患上了抑郁症。每年一到张利生日就会发作。“她是想哥哥想的。”张华说。思念织成一张大网,将一家人紧紧罩住。越是逢年过节,越是触景生情。

  张利的爸爸本是一个性格直爽、敢说敢做的船员。张利的出走让他一下子跌到了人生低谷。不善倾诉的他,总是把痛苦深埋心底。为减轻思儿之苦,他开始酗酒、抽烟。2001年,张父因精神恍惚遭遇车祸,小腿骨折,自此无法再上船。如今,他酒后踉跄着从餐厅到卧室,已是家常便饭。这一切,张华看在眼中,痛在心里。

  15万网友搜寻张利

  2006年5月19日下午,张华在国外的亲友取网名“xunzhaozhangli”,将一个帖子发在了天涯社区论坛“天涯杂谈”上,帖子的内容是这样的:

  张利,男,1971年生,祖籍山东海阳,失踪于1995年11月,当时刚考取大连理工博士。有谈婚论嫁的对象,失踪前迅速分手。

  ……10年的时间,已经足够漫长了。大家的期待也已经结成了一张密密的大网,丝丝缕缕,都是翘首思念。当思念可以默念出声,我们已经听到,由远及近,由近及远,回旋着对你的呼唤。不管现在你身在何方,不管你有多少苦衷,我们顾不上了。之前,尊重了你的选择,尊重了你当初对我们有关十年的承诺。现在,我们必须刨根究底,哪怕掘地三尺,哪怕上刀山下火海,哪怕大海捞针,我们必须采取我们的方式来寻找你。只有一个目的——尽快地找到你。因为我们爱你,而且不能没有你。

  如果之前的假设都可以成立,我们会一一验证我们的推测,我们不放弃任何蛛丝马迹,直到你出现。

  敬请看到本篇文章的朋友,不管是否知晓内幕,我们恳请您加入搜寻队伍,跟帖并且转帖,我们热烈欢迎。口号只有一个:寻找张利!”

  张华的电话是:0532-81661295

  E-mail:xunzhaozhangli@126.com

  在发帖后,15万怀着同情心的网友纷纷加入,跟帖在短短几天内迅速超过4000条,成为头条热帖。随后,来自全国各地的电话让张华应接不暇,纷纷表示愿意给予经济援助,但被好强的张华一一婉拒。

  7大疑团 “剑指”出走博士

  1 经济压力逼走博士?

  对出走的原因,一个可能的推测是,张利因为自己是家庭的负担而感到自责。

  当时,张家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父亲每月1000元的工资。而张利读研究生期间补助仅每月200多元,主要靠家里供着。 张利母亲回忆,儿子最后一个电话里还提到结婚仪式的花费,这个就在眼前的婚姻也让张利感到了压力。

  2 携带乙肝

病毒让他自卑

  张利在1993年保送研究生体检时,就查出了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张利写给同学老王的信中,他想对学校申明,他的出走主要原因是:“我身体、神经有较大障碍,自己又不愿意拖累亲人,尤其是痴情的女友,因此决定一走了之。”

  3 有精神障碍?

  “我哥哥绝对没有精神病!”张华对于北京心理学专家对其哥哥认定为“精神障碍”的结论,表示了否定。小兰父母也一口否认张利精神有问题。

  4 与严厉导师关系不和?

  张利出走前惟一谈过几次心的同学蒋志(化名)回忆,张利在跟他的谈话中说,他要出走,五年或十年,一定要干出个样,回来给王惠秋老师看看。张华介绍,王惠秋老师对学生非常严格,张利与导师经常在学术上存在分歧。

  5 可能加入机密组织?

  1996年,张利出走后的第二年,孙宝元教授收到了一封张利发来的电子邮件,询问自己是否能回来继续读博。孙宝元是张利的博士生导师。

  6月27日,记者见到了一直跟踪采访此事的新京报记者吴珊。在吴采访此事时,一名自称是张利校友的男子给其打来电话,声称一些成绩优秀的学生被机密部门招走,而且不只张一人,一些被招走者也多年不与家人联系。

  6 被贩卖国外身不由己?

  “他也有可能被运到国外去了!”张华介绍,在网上发表了寻人帖子后,大连、青岛等地的一些有同样遭遇的人打来了电话,并声称当时流传着将人贩卖到国外的小道消息。“有可能他自己觉得在外面没有发达,不愿意跟我们联系。”张华说。

  7 削发为僧不理尘事?

  “他也有可能归依我佛了!”对于张利至今未归,张华心中还有这样的推测。

  本报特派记者 刘 卓 文/图 特约记者 吴 珊 发自山东

[上一页] [1] [2] [3]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