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大学生勇救2名落水少年后牺牲引发网友热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7日10:50 法制周报-e法网
大学生勇救2名落水少年后牺牲引发网友热评(图)

李春华的哥哥李佳庆坚强地支撑起整个家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大学生勇救2名落水少年后牺牲引发网友热评(图)

李春华家中的奖状


  李春华儿时点滴拾忆

  7月31日,本报重镑推出5个版的报道《一位80后大学生的生死抉择》,新浪、新华网等国内知名门户网站纷纷转载,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新浪的网友评论一天之内有近800条,大家纷纷表达对李春华的崇敬之情。

  同日,李春华被湖南团省委、省青年联合会追授为“舍己救人好青年”荣誉称号。衡阳市雁峰区决定在全区深入开展向李春华学习的活动。湖南师大也准备号召全校师生学习李春华的见义勇为高尚品德。

  7月26日,衡阳市见义勇为救助基金会将10万元见义勇为保险救助基金交到李春华的家人手中。

  8月1日,记者再次走进衡阳雁峰山脚下的一座老房子。这是一座已经破落不堪的土木结构房。老屋的一角被雨水冲垮,屋里除了一些简单的桌椅外别无他物,堂屋墙壁上整齐排列的奖状是整座房子的惟一亮色,这些奖状见证着李春华的成长。

  <聪明好学>

  艰苦家境磨练坚强意志

  1984年12月20日,李春华在这间老屋里呱呱坠地。现在,李春华一家五口借住在叔叔家的土砖房里,老屋因漏水倒塌已无法居住。

  “小时候,我们兄弟三人如果没把碗里的饭菜吃完或把饭粒掉在桌子上,父亲便会打人,从小父亲就培养了我们勤俭的观念。”哥哥李佳庆回忆说。小时候的春华喜欢下围棋,家里条件差,没钱买棋具,他想了个办法,用作文本上的格子做棋盘,用小石子做棋子。

  “从老屋到学校要走三公里的田间小路,雨天小路泥泞不堪很难行走。三年级时,有次因为下大雨,春华不肯上学。父亲赶着他去学校,春华在雨中连跌带爬,一身透湿地来到教室。从那以后,无论刮风下雨,春华从未缺过课。”李佳庆说,正是这种艰苦环境磨练了弟弟坚强的意志。

  因为家里穷,春华只能找小伙伴借书看,他最喜欢看的是讲述英雄故事的连环画,如《当代英雄》、《毛泽东传》等。《当代英雄》讲的是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涌现出来的民族英雄,这是他最崇拜的人。

  <勤劳善良>

  一直帮邻居老爷爷挑水

  李春华的老邻居李孝友爷爷告诉记者,春华很尊敬老人,那时山区吃水困难,要到1.5公里外的水库里去挑水,“春华从小学五年级开始,给自家挑水时也会偷偷把我家的水缸满上。春华是个好伢子,吃苦耐劳,乐于帮助别人。”李爷爷说。

  李佳庆告诉记者,春华七八岁就开始放牛,养猪砍柴挑水什么都干,晚上才有时间写作业。“一次放牛时,牛发脾气,用牛角顶小春华,幸好被爸爸看见,一把抱开他,否则他可能会被踩死。尽管被牛顶了很疼,但为了不让父母担心,他一声没哭。”

  “这么好的弟弟说没就没了,这几天我做梦都梦见小时候和弟弟一起玩的情景,仿佛听见他在叫哥哥。总觉得他只是在学校读书没有回来。” 说到这里,李佳庆的眼睛又湿润了。

  <助人为乐>

  雨天背小同学过桥

  8月2日,李春华的小学六年级老师陶秋菊向记者回忆,一个风雨交加的雨天,春华迟到了。他说因为下雨涨水,积水漫过了小桥,有十来个比他小的同学被困在小桥那边过不去,他只能一个一个地将孩子背过桥。“他当时只有12岁,来到教室时气喘吁吁,一身湿透了。”

  “在他读小学时,校舍正在改造,老师长组织学生清理废弃杂物,很多同学怕脏嫌累,干一会儿就跑了。只有春华会坚持到干完。”

  <无私奉献>

  立志要当乡村教师

  李春华的高中是在衡南一中读的。李春华的高中班主任倪黎明说,在高三的一次班会课上,李春华深情地说,家乡太贫穷是因为没有人才,他长大后要当一名教师,为家乡培养更多人才,改变家乡的贫困面貌。高三时因缺少宿舍,他和几个同学住在学校的一个放置废弃杂物的屋子里。倪老师见天热、蚊子多,就让他住自己家里。“李春华却说‘能住就行了,这正是磨练人意志的时候’,大冬天里,他用棉被裹着每天看书到凌晨一两时,天没亮就去操场跑步。” 倪老师说。

  “在李春华面前,我作为老师都觉得自己渺小。一想起他,那平凡、朴实、高大的形象就会清晰地出现在脑海里。”高三的语文老师廖晓燕回忆起李春华说,“学习生活中,无论面对什么,他总是面带微笑,他在高中临毕业的一篇文章中写道,‘人,要有自己的理想。我要不畏前方的艰难,坚定不移,尽力实现自己的理想,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听到春华出事了,我感到非常痛心,也很遗憾。我为能有这样的学生感到骄傲和自豪!” 廖晓燕说。

  被感动的又岂止是李春华身边的人。8月1日,记者打的赶往李春华家采访时,那位衡阳的哥知道记者的目的地,坚决不肯收的士费,他说:“这是对英雄的敬意!”

  <吃苦耐劳>

  为省车费走30公里回家

  在李春华的家里,父亲李先满一脸憔悴,母亲蒋红翠总看着某个地方发呆,家里的空气似乎都是凝固的,记者可以感受到他们失去爱子的悲痛。

  李先满说,他仔细读了本报报道的《一位80后大学生的生死抉择》,仿佛又看到了春华从小到大的成长足迹,往日里关于春华的点点滴滴像放电影一样再现。“就像又见到了春华一样。”

  “春华读高中后,为了省下13元的车费,从30公里外的衡南一中走回家,一次回家时已是深夜11时,我狠狠地骂了他,现在想起这事,我就觉得有愧啊!”

  “现在有这么多人来关心我们,还有各级领导来慰问,我为有这样的儿子而骄傲!” 李先满擦干眼角的泪水,神情坚定地说。

  ·读者热评·

  他用生命诠释人生最大价值

  从李春华身上我看到了一个憨厚勤劳勇敢的农民儿子的形象,看到了一个奋发向上的大学生形象,零距离地看到了一个先进共产党员纯朴执着的形象。我为教过这样的学生而自豪!

  ——李春华的高中班主任倪黎明

  他去了,悄无声息地,没有遗言,没有告别,平凡孕育着伟大,淡然彰显着光辉。我想,人世间再也没有平凡而伟大更能打动一个人了。英雄的诞生不是偶然,只有平时乐于助人、关心他人、造福社会的人,才终有一天会成为英雄。英雄的背后应该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这些故事催人泪下,让人铭记于心。我可以自豪地说,小花,我的好同学,你是英雄!

  ——李春华的大学同学侯洁玉

  你让我懂得了人的坚强和执著。最后,你更带给我无限感慨——感慨生命的脆弱;更感慨生命的价值!是你用自己最宝贵的生命向我们所有人诠释了人生最大价值的秘密!

  ——李春华的大学同学马章思

  他唤起人性中的真诚与善良

  感动,很久没有看见这样感人的新闻了。像这样朴实无华、至孝至勇至忠的人原来就在我们身边。在这个道德匮乏人情冷漠的社会,李春华是我们的榜样,他以生命的代价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魅力,呼唤起人性中的真诚、善良与忠义。(新浪网友)

  我满含热泪地看完网上关于李春华舍己救人的英雄事迹。和你一样也是80后,刚毕业不久的我在大学里也是班长和党员。哥们,我敬佩你,你给了我实现自我价值的勇气和动力。(新浪网友)

  这件事情真的是好感动,我看过之后都哭了,我想更多的知道李春华哥哥的事情,虽然他人已经不在了,他这样的精神真的很让人佩服,我想向他学习,希望所有的人都有这样的精神,我们现在的年轻人更需要……春华,一路走好,你是新时代的榜样。 (网友)

  李春华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克己奉公的崇高精神是古代知识分子传统人格的体现,这样的士人才是民族的精华!但愿英雄的崇高精神和高尚人格能感染更多的中华儿女,造就出大量的民族精华,这才是英雄牺牲的意义所在!我想英雄的本意也是如此舍身取义,感天动地!(网友)

  万人网上悼念李春华

  “万人网上悼念李春华”活动于8月1日在e法网拉开帷幕。所有认识李春华、为李春华救人事迹所感动的人,可以登陆e法网专题《一个80后大学生的生死抉择——李春华》,或登陆e法网论坛参与《万人悼念李春华大签名》活动,为湖南人的骄傲、80后大学生楷模李春华献花留言,寄托自己的一片哀思。

  ·独家对话·

  李春华哥哥李佳庆:

  我要以弟弟为榜样

  记者:你为了弟弟放弃学业,当初是怎么做出这个抉择的?

  李佳庆:我考上高中的时候,春华正在念初三,成绩优异,肯定能考上重点高中。我想我是老大,家里一贫如洗,我外出打工就能供弟弟上学,所以主动提出辍学。

  在外面再苦再累我也没跟家人说过,弟弟上高三时到衡阳的工地上看我,才知道我每天干十几个小时的体力活。我们兄弟俩抱头痛哭。弟弟说,“等我考上大学,毕业后挣了钱一定供你念书,再不让哥哥受苦。”从那以后,每当我回家弟弟总是抢着干活,他总说,“哥哥在外面打工太累了”。

  记者:你觉得自己从弟弟身上学到了什么?

  李佳庆:不图回报,总是先考虑别人,吃苦耐劳,积极进取。他从来没要求过我给他买什么,他大学学英语需要一个MP3,我说帮他买,他不肯,而是靠自己勤工俭学和省吃俭用攒下的钱买了一个。

  弟弟出事以来,我一直压抑着自己的悲痛。弟弟走了,我更需要坚强。我会以弟弟为榜样,接过弟弟的接力棒,为社会做些有意义的事。

  记者:你今后有什么打算?

  李佳庆:我现在最大的愿望是能把父母的病治好,父亲有多年的支气管扩张,干不了重活,脑里还有肿瘤。母亲有高血压。我现在最担心的就是父母的身体。

  我一直在拼命地自学电脑设计,在书店里看广告方面的书,我想尽量多学一点本事,让父母过得好,让春华安心。

  本报见习记者 蒋伟 李正豪 文 /图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