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大学生推着瘫痪母亲求学(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6日19:44 东方卫视《东视广角》
大学生推着瘫痪母亲求学(组图)
推着母亲上大学

大学生推着瘫痪母亲求学(组图)
推着母亲上大学

大学生推着瘫痪母亲求学(组图)
推着母亲上大学

  东方卫视《东视广角》7月15日播出“推着母亲上大学”,以下是节目内容。

  一个20岁的大学生,每天要到菜市场拣菜叶,回家给瘫痪的母亲做饭,这是发生在上海的一个真实故事。而她上小学时的学费,也是当年自己在街上乞讨得来的。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来看广角记者张启军的报道。

  这是南汇大学城边上一间简陋的农舍,张捷和她快60岁的母亲在这里已经度过了两个春秋。

  (实况:洗脸 刷牙)

  (记者:你的牙刷是买的吗?)

  (妈妈:牙刷,我也捡来的。我用刷子也是捡来的刷子。张捷不用的我用。)

  两年前,张捷考上了上海电力学院的外语系,这在她的老家阳泉市引起了轰动。因为张捷的家庭,十分不幸,十多年来,她一直与残疾的母亲相依为命,为了可以继续照顾母亲,这个文弱的女孩做出了一个坚强的决定,带着母亲一起来上大学。

  (黑转)

  (这个我不要了给你吧。)

  (母亲:这个给你放下、好了好了)

  每天下午五点多,下课后的张捷会立刻赶回家中,推着母亲,前往附近的菜市场捡菜叶。

  (商贩:就是捡菜叶,好的给她她就不要。)

  这是在过去两年中,她们母女的基本生存状态。一个大学生和一个残疾的母亲,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变故,才会使得她们的生活如此艰辛?

  ―――――――――――――过场―――――――――――――

  (早期资料:张捷的童年、母亲趴在地上)

  小时候的张捷,也曾和其他孩子一样,有过幸福的家庭。但16年前,在张捷4岁的时候,母亲江琳在一次意外中从楼上摔下,导致下肢瘫痪,从此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几个月后,张捷的爸爸,撇下病中的妻子和幼小的张捷,离家出走了。

  (张捷:那时候妈妈身体也不好,然后,爸爸也离开了,当时给谁都会有一种绝望在心里面的,然后妈妈就把门给锁起来,反锁起来,就和我在家里面,就准备,好几天没吃饭,后来到第二天的时候,邻居发现不对劲,然后就撞开门看到了我们)

  (张捷母亲:我就光想着怎么死去,怎么自己把孩子安排好怎么死去)

  在母亲最痛苦失望,甚至失去生活信心的时候,懂事孝顺的张捷,用自己的坚强感染了母亲,让母亲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勇气。

  (张捷母亲:邻居找了个滚轴钉了课桌面张捷就拉着我出去(乞讨))

  (张捷:我小时候有时候一病两个月,从来没有去过

医院的,我妈妈病了也没有去过一次医院,没有打过吊针。就拿命扛着。)

  (张捷画外音:我小时候看,就是邻居的哥哥,姐姐们去上学,然后很羡慕,我就不知道自己可以上学)

  张捷和瘫痪母亲的凄楚经历,很快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阳泉矿区小学,也主动接收张捷入校读书,并且免去了相应的学杂费。

  (张捷:妈妈让我拿着乞讨来的那些钱,大部分都是一些一分钱,两分钱的那种硬币,然后让我拿着去报名,别人都有家长陪着,就我一个人去,老师们看到,他们并没有小看我,他们就在那儿认真地数)

  或许是经历了太多磨难,张捷的母亲时常告诫女儿:要出人头地,就得事事争先,这是母亲对张捷唯一的期望。

  (张捷母亲:咱不和别人比,就是拿成绩,学习成绩,自己的能力这和别人比)

  (张捷:我就是要争一口气,为了那些好心人,也为了自己能够过得更好)

  好强的张捷没有让母亲失望,从小学到高中,她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2005年8月,张捷收到了来自上海电力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一个凭乞讨为生的孩子居然考上了大学,这对于矿区的人们来说,是件难以想象的事情。但就在大学梦想,距离张捷如此接近的时候,却又那么遥远。但今天,她已经走过了两年,她究竟是怎样走过这两年大学生活的呢?

  2005年9月,18岁的张捷推着妈妈,来到了上海这个繁华陌生的城市,她的心中既期待,又不安。

  (现场:推着母亲在车站)

  还好,上海电力学院,对这个拖家带口的特殊学生,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学校为张捷开辟了绿色通道,很多热心的师生,也给她们母女俩送来了关怀。两年来,张捷的学习成绩在班级里一直是前3名,并且拿到了很多奖学金,生活条件也有所改善。不过对于遭遇太多苦难的张捷母亲来说,母女俩正在发生变化的生活方式,却让她有些无法理解.

  (张捷母亲:上边是蒸住的菜下边是煮稀饭)

  这几天张捷在学校的课程比较紧张,回家照顾妈妈的时间少了很多,家里的很多事情,只能由母亲自己来打理。

  (张捷母亲:我什么都没有,我唯一的就是和孩子在一起,就这么一个想法。小的时候孩子离不开我,上学回来了,凉的脚揣到我怀里暖着,现在我离不开孩子。别人都有一个说话的地方,我没有,孩子要学习忙,我又不敢和孩子说。)

  (实况:张捷背着书包去

图书馆学习看书)

  (张捷:我就一直在想,母亲肯定是一个人在家里面,也没有人跟她聊天,生活在一个比较封闭的环境里面,1号21:00越想越不通,越想越不通,又进了牛角尖了。)

  (妈妈:我就观察她,你看我们以前发霉的东西吃了不要紧,酸的东西吃了也不要紧,她现在就不一样了,改变很大。)

  (张捷:在人员交流的社会里面,不可避免的要和这位的生活相融合。)

  (妈妈:你象这一次性的手纸什么,我杜绝用这个,我们就是手绢洗了再用,她讲的,人家都是那样,她不用手绢了……那不是我给补的鞋,在家放着好长时间不穿。)

  (张捷:穿那种皮鞋,而且钉了一层很厚很厚的底,而且很重很重。我妈说是那种古代的那种铁鞋一样,我妈说这样才感觉到一种负重感,但是上体育课还是运动的话有些不方便。)

  对于母亲的这种疑惑和不解,张捷表示了无奈,但她告诉我们,无论妈妈怎么想,她都不会介意。

  (妈妈:嫌弃的就是生活,她不嫌弃妈妈吗。)

  (张捷:但是为了照顾到妈妈的感受,有时候我去她那边的话,我就会换上她补的鞋子。[你不觉得你自己压力大吗?]从小生活都有压力的,但是压力,时间长了,压力多了,就不觉得是什么压力了。习惯了这种生活。)

  张捷的母亲,在看到女儿身上的变化后,有些不能接受,她甚至认为,学校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妈妈:你说(学校)不错不错光说在嘴上,没有切实的问问你们的生活,半件衣服也没有给我们一件,没有过,这老师光说。)

  (江老师:更大的希望是希望她个人,怎么样来对待社会的捐赠就是说不但是在经济上脱贫,这种早日摆脱她小时候的这种对家庭的这种阴影,健健康康地成长,)

  (现场:心理辅导室)

  (江老师:主要压力在那里,主要压力是什么呢?)

  (张捷:事情蛮多的,)

  (江老师:人与人之间要相处的话,还是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

  两年来,上海电力大学,针对张捷这样贫困家庭的学生,进行了一些特殊的安排,希望他们在大学里既能学到知识,又能学会生存的本领。

  (辅导员:就如果通过这个劳动拿到一些报酬的话,我觉得,学生他自己心里也会比较舒服一 点,觉得那是自己的劳动所得)

  (张捷:因为自己的生活要勤工俭学,在学校里面要,现在是三份工作吧!在活动中心值班地然后发文汇报纸,然后每天晚上去图书馆打扫卫生。

  (记者:能挣多少钱?)

  (张捷:差不多是400吧!)

  (记者:你觉得学校对你这种关注怎么样?)

  (张捷:我觉得他们尽到他们的责任了。其它的要靠我自己了。)

  (老师说要由输血变成造血这肯定是对的。从小被人辅助的那种人,也要学会一种,自我生存的能力。)

  除了这些困惑,从小就养成要强争先性格的张捷,因为清苦的生活方式,和同学们也产生了一些距离,这无形中也给张捷又增添了几分压力。

  (同学:我觉得她就是很要强,就是想做得比别人好,她这种心理蛮强烈的))

  (班长:放学或者才散了会,有时候一个人走来走去,这时候,觉得她有时候蛮孤独 的)

  (张捷:在同学们交往之中,有一些同学就是她的东西比较多,然后可以互相使用,就建立起来一种物质上的友谊也有的吧,然后我自己这方面就没有了)

  (实况:张捷一个人坐着)

  (现场:张捷跑步画外音)

  (张捷:有时候有压力的话,早上起来跑跑步有时候一天的压力也就没有了,就达到一种境界了,就可以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下一件事情)

  在采访快要结束的时候,我们希望张捷能和母亲面对面的沟通一次,然而张捷到家后熟练地整理完家务后,却依偎在母亲的身边,一言不发耐心地倾听着母亲一遍又一遍的诉说,此时的张捷更像一个母亲。

  (画外音)

  (妈妈:孩子还没有抚养成人,没有成家呢!我还有任务呢!不需要我了就不要活了。

  (张捷:我妈妈在一起是大纲领,不能变的。)

  拒统计,目前在全国普通高校中,经济困难学生约240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20% ,特别困难学生的比例在5%-10%,人数大概在160万人左右。我国高校贫困生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家长揪心、学校担心、学生忧心的,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张捷是许多贫困大学生中的一员。但看来问题不仅是如何帮助他们度过贫困关,重要的是除了学费、生活费之外,更需要关注他们健康的生活,上海电力学院和张捷本人都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