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组图:露天电影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8日17:13 海峡都市报
组图:露天电影
F16—4型国产机子,74—81年的主流机子。

  晋江电影公司的放映队到这个季节,进入了行业的淡季,放映队里的赖昌华老师傅这段时间也闲了许多。

  赖师傅今年64岁,退休在家已经三个年头了。但退休这几年,没能闲得住他,毕竟放了快40年的露天电影,突然间手上没活干,会让他憋得慌。

  12月2日,电影公司的张江荣经理给赖师傅挂了个电话,说晋江的移动公司要搞宣传,叫他拿部片子过去放个晚上。晚上六点,赖师傅带着放映设备,如约来到晋江青阳广场边上的马路,在一堵墙上挂起了幕布。“放完移动宣传片,马上要上映〈〈功夫〉〉了。”赖师傅告诉记者。

  见到赖师傅,他穿着一件古朴黑色中山装,背有点驼着,脸上随时都有慈祥的笑容,微笑的脸上让大家找不找他的眼球,记者儿时的老放映员或老教师的印象也是那个样,亲切感也就油然而生了。

  在这个路段,人流量不大,放露天电影之前也没有预告。影片上映了许久,驻足观看的人并不多,观众多数是一些外地务工者。 这样冷清的场面,赖师傅回忆,从90年代初也渐渐的多了起来。“再也没法子与当时那个年代相比了!”

  赖师傅感叹的那个年代,是50-—80年代这个时间段。

  那个年代,经常停电,少有电视,漫长而寂静的黑夜是最让人不能忍受的。而一场露天电影成为农村里唯一的娱乐活动,就可以让人们度过一个愉快的夜晚。

  1974年,国产黑白电影〈侦察兵〉是70年代国产第一部轰动全国的经典大片。“这部影片刚到晋江,电影公司的门槛都被人踏破了。那时,我们放映队吃香的很,比村干部还管用。”他笑了笑回忆,当时,各个生产队为了能够早一点排上号,他们想尽了办法,有的天还没有亮,就从从大老远的乡下到电影公司门口等着;有一些生产队的干部干脆到放映现场去等,只要这个生产对一放映完,就帮着放映队的人抬着机器或用板车往村上赶。

  “即使放映到凌晨两点也会有人来抢机子。而生产队里的群众也会很耐心的等着他们的到来。那个时候啊,从天黑忙到天亮是常有的事情。”赖师傅告诉记者,一个晚上赶三个场子,连续好几天通宵的情况时常会遇到。

  “那时放映队走到那都受欢迎,要嘛递烟要嘛请吃饭。”提起当初的境遇,赖师傅的心情显得亢奋。

  赖师傅66年退伍回老家,就安排他进入晋江电影站的放映队。

  他依然清晰的记得,在老师傅手把手的教导下,放映了第一部影片《毛主席接见红卫兵》,那时看的人特别多,“人山人海的有三四千人,一到放片的时候,几千双眼睛在盯着你看,几千个人在等着你,现在想起来,真觉得很有成就感。”赖师傅告诉记者,那时的工资是固定的,每个月工资就是28元,任何工作都叫革命工作,口号是干一行爱一行。现在不一样了,干多少拿多少,年轻人工作也可以随意找。

  赖师傅的现在放映一部影片,基本上有50元的收入,通常情况下,一个晚上两部片子,也就有百来块钱的收入。赖师傅觉得,现在的日子虽然没有以前好过,但他依然会一直放下去,一直热爱这个行业。

  记者 谢向明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