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10月03日14:49 重庆时报网

分享

  原标题:兵工厂藏深山,造出5000多门重炮

▲隐藏在大山深处的原双溪机械厂▲隐藏在大山深处的原双溪机械厂
最大的1号山洞车间位于半山腰上最大的1号山洞车间位于半山腰上

  双溪机械厂,曾经戒备森严的兵工厂,对外代号国营147厂。陡峭的山崖、茂密的植被、隐蔽的小径,是修建三线兵工厂的理想地点……9月15日,中央电视台第4频道播出的《国家记忆》大型文献纪录片《大三线》系列第五集,主要介绍了这个位于綦江区深山中的秘密。

  上世纪60年代中期,国家出于战备考虑进行三线建设,规划在重庆周边建立一个能生产常规武器,有相应原材料供应和必要的机械制造工业的基地。双溪机械厂便诞生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9月26日,重庆晚报记者实地探访,了解这段尘封已久的历史。

  周边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暗河、溶洞密布,是十分理想的三线建设地点

  双溪机械厂位于綦江区赶水镇。沿洋渡河逆流而上,在洋渡村小河沟可以看到,对岸半山坡上矗立着一排灰黑筒子楼,这是双溪机械厂家属区,至今还有十余户留守的退休职工。

  杨清林,73岁,1966年进入双溪机械厂时只有22岁,先做了近二十年模具钳工,后来转到民警分队任警员;赵明书和张绍田今年分别73岁和71岁,都是在1969年部队转业进入双溪机械厂,当时只有25岁和23岁。

  在三位老人的带领下,重庆晚报记者继续往山沟里走。“这排矮房子是民警分队办公楼,小路对面已经倒掉的房子是解放前遗留的建筑。再往前是子弟校,厂职工的孩子上学都在自己的幼儿园、子弟校;白色那栋房子是食堂,一楼用来当娱乐场所,上世纪80年代跳舞兴起,厂里的年轻职工都喜欢在那里跳舞……”张绍田介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厂里的娱乐生活还算丰富,还经常有中央和地方的歌舞剧团到厂里演出,盛况空前。

  沿小道走到山谷底部,有一座老桥。“这座桥叫上游桥,过了上游桥就是厂区大门。”张绍田回忆。

  厂区大门设有岗亭。“我们先是在厂里做生产工人,因为当过兵,后来由工人转当警员,在这个岗亭里站岗十多年。”杨清林说,当时双溪机械厂是军工秘密单位,安保尤其严格,进厂必须佩戴工作证,哪怕认识而且很熟,没有工作证也不让进厂。生产上调一个人从这个车间到另外一个车间工作,也必须民警队同意并监督。

  双溪机械厂厂址在两道山谷交叉点的平坝上,一边是库房、办公楼,中间的大院子有个喷泉池,另外一边高大的厂房是总装车间,院子四周有几面光荣榜,字迹已经斑驳难辨。厂址中间溪水穿过,四周群山环绕。

  “三线建设选址的原则是:近水、靠山、分散、隐蔽。双溪周边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暗河、溶洞密布,是十分理想的三线建设地点。”杨清林介绍,双溪机械厂是由东北齐齐哈尔和平机械厂和太原晋西机械厂等抽调技术人员组建。厂址之前是抗战时期由广西迁至重庆的原第四十兵工厂。“兵工厂曾在山洞里造子弹,我们在山洞口还挖出过不少子弹壳。”杨清林回忆。

▲原双溪机械厂副厂长王书杰接受央视采访 (截屏图)▲原双溪机械厂副厂长王书杰接受央视采访 (截屏图)
▲运送火炮零件的缆车已经没有了轨道▲运送火炮零件的缆车已经没有了轨道

  试射时整个山谷都回荡着隆隆的炮声,家属区的桌子会被震动摇晃起来

  群山峡谷中的双溪机械厂,是当时重庆唯一的重型火炮厂,建成投产堪称神速:1965年3月先头部队到达,在原兵工厂的基础上改扩建,先解决用水、用电问题,三个山洞车间在1965年12月全部建成投用。

  三个山洞车间中,一号溶洞最高,面积最大,整个山洞贯穿山体,可容纳600人工作,还有大量机械加工设备等。“一号洞内有4个车间,分别生产炮管和炮口助推器等。我们数过,从山下到山上阶梯一共有450级左右,爬那么高的阶梯很费时间,所以厂里当时还专门修了缆车道,每天几百名工人到一号洞上班都是坐缆车。而且火炮配件都很重,缆车既拉工人,也拉火炮设备。”赵明书介绍。

  如今阶梯已经废弃,重庆晚报记者从山后绕行进入一号洞。洞内凉气逼人,岩壁怪石林立,高处有十余米。工厂搬迁后,山洞被村民租来生产食用菌,现在已难觅当年的痕迹。

  三位老人介绍,因为山洞属于自然形成,所以不是笔直的,当时生产需要的轨道等也是根据山洞走向一段一段地修建。一号洞下方本来还有二号洞,当年也想利用起来作为生产车间,但二号洞非常容易塌方,便废弃了。随后厂里只好利用山脚下面积稍小的三号洞,三号洞当时主要生产炮栓。

  沿着小溪绕过山洞,有一块小平地,是当年试射火炮的靶场。央视《大三线》系列第五集中的画面显示,原双溪机械厂党委书记罗继科、副厂长王书杰接受采访时介绍,当时工厂生产的152毫米和130毫米等重型炮,就在山洞后方的靶场试射。早期火炮试射会打一定的仰角,后来改成零度角平射和45度角高射。为确保试射绝对安全,厂里摸出一套经验:平射打沙弹,45度角高射打水弹,这样既安全,同样也能获得膛压等数据。虽然试射的炮弹不会爆炸,但在30多年时间里,先后有5000多门重炮向崖壁轰击,硬是将崖壁轰出一个直径超过两米的大洞。

  “试射时整个山谷都回荡着隆隆的炮声,家属区的房子虽然离得远,但大口径火炮威力大,有时桌子等物品都会被震动摇晃起来。”

▲当年的光荣榜已经破烂不堪▲当年的光荣榜已经破烂不堪
▲火炮靶场的观察孔上还保留着当年的口号▲火炮靶场的观察孔上还保留着当年的口号

  有自己的幼儿园子弟校、医院等,有着属于自己的家长里短世俗百态

  三线建设时期,诸如双溪机械厂等诸多军工企业在连绵的西南群山中秘密诞生、秘密生产。双溪机械厂生产的火炮披上炮衣,源源不断被拉到下游的小鱼沱火车站,装上军列,运往边疆、战场。“我们生产的大炮,参加了两次自卫反击战的……”在家属区,留守的老人们自豪地向重庆晚报记者说。

  “好人好马上三线,备战备荒为人民”是那个时代的口号,当年几千名双溪厂职工和家属在山坳里的生活是怎样场景?

  双溪机械厂有自己的幼儿园、子弟校、医院等,这里的人和外面一样,有着属于自己的家长里短、世俗百态——

  “我们进厂时都是年轻小伙子,三线厂的工人要吃香一些,介绍对象的时候还有点抢手呢……晚上在舞厅跳舞,有时两三名男职工都想和一位漂亮的女职工跳舞,争着争着打起来了,我们就把打架的扭到派出所。”

  “一些子弟校的孩子经常溜到附近农户地里偷红苕、李子、萝卜,被人家发现,撵着跑。”

  “好像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厂里几个子弟到溪沟里游泳。试炮台往上有一个水潭很深,一个姓陶的孩子溺水失踪,当时为了打捞他,还到重庆请蛙人过来,也没找到,白发人送黑发人。”

  “当时工厂生产多管火箭炮,有个零配件是黄金做的,加工的小车床只有缝纫机那么大。加工前黄金要称重,加工后黄金边角料要收集起来,再次称重、登记。加工的时候,站岗的都有两个人,相互监督。”

  ……

  三位老人触景生情地向重庆晚报记者介绍厂里的往事,看着厂区里的物是人非,回忆着属于他们那个年代的点滴。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国际国内形势发生变化,双溪机械厂等诸多三线工厂纳入调整计划。历经三十余年,双溪机械厂成为历史名词。

杨清林还保留着双溪机械厂的工作证和警员证杨清林还保留着双溪机械厂的工作证和警员证

  来源:重庆晚报

责任编辑:桂强

相关阅读

领导没大格局,团队定一塌糊涂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特朗普上任两周签8条行政命令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解读《西游记》官场文化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村民为何自掏腰包改造小镇?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 冯骥才:100岁母亲愈来愈像我女儿(图)
  • 库尔德人公投独立,真能建立新国家吗
  • 细数:那些为国庆献礼的大好河山
  • 故事:办公室里上演“莫泊桑的项链”
  • 超美!86版《西游记》100张精彩剧照
  • 面对公婆的打压,女人该如何应对?
  • 新西兰到底哪里好,去过的人都忘不了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