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6年03月29日18:13 中国网

分享

  离婚三年的前妻挺着大肚子来找他:孩子是你的!结果一查……

  近日,杭城江干法院审理了一起抚养权纠纷案件。

  原告郑先生35岁,老家陕北,大学毕业后留在杭州打拼,经过多年努力,开了一家中等规模的外贸公司,收入颇丰。

  2008年,通过朋友介绍,他认识了比自己大5岁的李女士。李女士是安徽人,身材娇小、容貌清秀,看起来很显年轻。两人约会了几次,彼此印象都不错,很快便去民政局领了证。

  家里有房有车,不久又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郑先生的生活原本应该蛮幸福。但是,长期相处下来,他发现自己和李女士在饮食习惯、育儿观念等方面差距很大。有时候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夫妻俩都能吵上半天,家里总是充满火药味,两人之间的感情也慢慢变淡了。

  2010年3月,双方协议离婚,约定女儿归郑先生抚养,李女士无需承担抚养费,且随时可以回来探望女儿。

  之后,李女士搬离了原住处,并结识了新男友。不过,再婚以后,她依然经常去前夫家看望女儿,周末还会陪女儿玩上一两天。

  转眼到了2013年初,李女士挺着大肚子再次来到郑先生家里,趁着女儿睡午觉,她悄悄把前夫拉到一边:“孩子是你的,你要负责。”

  郑先生吓了一跳,气急败坏地让她“别瞎说”:“你都结婚有老公了,怎么可能还怀上我的孩子?”

  这一问,李女士脸红了,低下了头:“去年9月我来看女儿,不是在你家住了一晚么?”

  郑先生冷静下来细细一想,确实有这么回事——那天忽然变天,大风大雨的,走路开车都不方便,加上孩子闹着要妈妈陪,李女士便留了下来。夜半时分,两人聊着聊着,回忆起以前的甜蜜时光,一时冲动……

  “就那么一次,难道正好就怀孕了?”郑先生还是不敢相信。直到2013年6月李女士生下儿子,他还是认为孩子不可能是自己的。李女士几次上门讨要抚养费,都被拒绝了。

  两三年过去,儿子逐渐长大,眉眼几乎和小时候的郑先生一模一样。李女士的现任丈夫也起了疑心,两人经常为这事吵架,最终离了婚。

  李女士没有固定工作,一个人的收入不足以担负日常开支,她几次三番找到郑先生,希望他能认下这个儿子。今年年初,眼看孩子跟自己越来越像,郑先生终于按捺不住内心疑惑,决定去做个亲子鉴定。

  不久,司法鉴定中心给出结果——儿子确实是郑先生亲生的!

  惊喜之余,郑先生一纸诉状将李女士告到法院,要求将儿子的抚养关系变更到自己名下:“我有能力给孩子更好的生活,孩子跟我在一起,肯定不会吃苦。”

  这下,李女士不愿意了。法官组织双方调解时,她一把鼻涕一把泪,哭得十分伤心:“一开始不认,现在想要儿子了?没门!”

  郑先生态度也蛮坚决:好不容易儿女双全了,他不想放弃任何一个孩子。

  法官前前后后为双方组织了三次调解。李女士没有工作,经济条件也很有限,考虑到种种现实因素,她最终还是同意将儿子交给郑先生抚养,抚养费由郑先生一人承担。

  “我会好好照顾孩子的,你以后想看他们,还是随时可以来。”在调解协议书上签字时,郑先生低声说了一句。

  李女士抹了抹眼睛,没有答话。

责任编辑:茅敏敏 SN184

相关阅读

上清华北大,就得迈过中产?

如何在安抚中产阶级的焦虑情绪和保证底层百姓的上升通道之间找到一个平衡,避免割肉补疮、实现统筹兼顾,这将极大地考验有关决策者的智慧。

“萨德”将至,中国如何应对

对中国而言,“萨德”一旦部署,不但是中韩关系的倒退,更意味着中国在地缘政治上一次不小的挫败,因此需要全力反对。

民意制约政客,政客操纵民意?

民众很多时候会自愿盲从政治领袖的观点。民众们对政策议题的判断能力毕竟非常有限,这让他们在一些时候不得不接受政治精英的判断。

你敢卖上海房回老家县城吗?

对现今的中国大陆中产阶级来说,现金收入固然是很重要的评判标准,但房产逐渐成了标注中产阶级身份的唯一准则。

  • 性学专家:中国男人“性障碍”有多少
  • 劝退带手机学生上的是一堂特权课
  • 东西方选举出的两大顶级美女(组图)
  • 诺奖得主帕慕克脑袋里有啥怪东西
  • 毒舌:比《太后》更让人惊喜的韩剧
  • 来测试一下自己是“情感吸血鬼”吗
  • 以色列:一个对同性恋包容的宗教圣地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