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6年06月27日19:42 综合

分享

  原标题:昆明男子真情感化昔日“毒友” 戒毒成功后二人领证结婚

  记者 黎鸿凯

  “我现在对毒品只有恨!”57岁的李福(化名)讲起往事仍然眼眶泛红,嘴里不断重复着这句话。他在事业有成时却染上毒品,从“万元户”堕落为“瘾君子”、妻离子散,16年间不断戒毒又不断复吸,直到2004年他离开劳教所后进入社区康复,至今12年里终于彻底戒断毒瘾,做了一名保安。在他真情守护下,昔日“毒友”也成功戒毒,并且成了他的余生伴侣。

  “那时候我有钱啊!”

  “那时候流行打台球,一小瓶海洛因只要70块!”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普通工薪阶层的月薪还只是数百元,而李福当时的家产已经超过30万。他在昆明经营百货商场,五六年的时间里已经积累了不少财富。

  1988年里很平常的一天,李福和几个生意上的朋友一起吃饭。饭后,朋友邀约他到家里做客。招待李福的是一种名字叫做“万宝路”的外国香烟,还有茶几上的一小撮白色粉末——吸毒,曾被认为是“有身份”的象征。

  第一次吸海洛因,因为身体不适应,他吐了。但从此以后的十六年里,他脑子里想的就只有毒品。

  “舍不得吃,舍不得穿,钱都吸毒了!”

  刚开始吸了两三次都没花钱,后来朋友就开始要钱了。拿到毒品后,李福藏在家里。直到妻子发现,事情败露,他主动进了劳教所三个月戒毒。

  “一出劳教所我就想回家,卫生间旮旯里头我还藏了点,他们都不知道!”李福回忆,“那时候什么都不想,光想毒品。”

  1992年,妻子和他离婚,那年女儿九岁。到1998年,30多万积蓄都花光了,他8万块就卖了房子……后来实在没钱了,就骗兄弟姊妹自己病了,需要钱看病……他说,小偷小摸的事情也干过,吸毒总共花了一百多万吧。

  “兄弟姊妹家的门都敲不开了!”

  从吸食到注射,戒毒又不断地复吸……他的体重从60公斤降到了47公斤。十六年毒瘾缠身,用李福自己的话说就是:进了劳教所“无数次”,记都记不清了……反正只要一出来,就是又想整。

  毒瘾发作的时候,他甚至当着父母面吸毒,所有的亲人都对他绝望了——“兄弟姊妹家的门都敲不开了!”他负债累累,走投无路,甚至只能睡马路。

  “1995年父亲过世,他单位给了一千多块的安葬费,那笔钱也被我拿去吸毒了……骨灰是我脱下衣服包着装进一个纸箱的,因为根本没钱买骨灰盒了。”李福排行老五,是家中最小的儿子,父亲一直都是和他一起生活。

  “走投无路时,他给了我一件军大衣。”

  到2004年,李福早已身无分文,毒瘾发作时他会去找毒友“蹭”。同年,聚众吸毒时被抓,他又被送进云南省第二劳教所强制隔离戒毒。

  “出来的时候户口已经被注销,连饭都没有吃的!”2006年,两年强戒期满。按户籍属地划分,李福回到昆明某社区。社区李主任给了他20块钱吃饭,又给了他一件军大衣……

  随后,社区民警赵正鸿四处奔波,为他迅速办结户口。社区在15天内就给他办理了低保,2013年又申请了廉租房,他每月只需要40元房租和一些水电费。现在,李福考到了“保安证”,工资也从刚开始的600元涨到了2000元左右。

  回归社会,开始正常的生活,他也玩起了微信。他的网名叫“人生如戏”,签名的话是“平凡才最真”,后面还加了三个重重的感叹号。他还常常参加社区公益活动,讲述亲身经历来教育感化正在康复戒毒的人员。

  “毒品千万碰不得,碰了就是家破人亡!”二十多年过去了,从李福略显枯黄的脸上,仍然可以窥见毒品在他生命中百般挣扎后留下的痕迹。

  社区和派出所,也曾多次帮助他寻找女儿,但发出的寻亲消息都石沉大海了。

  “你只要能把毒戒了,我就娶你!”

  李福的健谈保留至今,他伶俐的口齿会让人轻易地联想到他当年在生意场上春风得意时的潇洒劲头。“我现在活得还好,只是后悔当初醒悟得太迟。”

  在吸毒期间,他认识了比自己年轻20岁的“毒友”——昭通女子刘芳(化名)。自己戒毒成功了,他也希望帮助刘芳戒断毒瘾。于是,他给保安公司请假,带刘芳回到昭通老家(隔离),守在她身边,给她买药(辅助戒毒的药物),喂她吃药、给她做饭、洗衣服……

  “你只要能把毒戒了,我就娶你!”这是李福说的,支撑刘芳熬过毒瘾的一句话。一年过去,刘芳戒毒成功。2015年1月28日他们到民政局领证结婚,他兑现了自己的诺言。

  只是,他们这次结婚没有举办婚礼,仅双方的兄弟姊妹凑了两桌人,吃了一顿饭。

  来源:云南网

责任编辑:王浩成

相关阅读

“样板戏”才是革命创新的

“革命样板戏”只顾说教,不管创新?其实,它吸收了很多西洋音乐的元素,这在当时“阶级斗争”的大背景下显得格格不入。

最讨厌官话的其实也是官?

最讨厌官话的其实是小官们,因为知道套路,领导们在台上官话连篇,耳朵成茧,感觉俗不可耐,忍无可忍,但不得不听,还得记。

中国很快会出现更多诺奖得主吗?

中国会出现更多的诺奖得主吗?这取决于中国是否能够、以及如何才能发展自己的科研机构,这些机构要能培养足够多的、具备诺奖提名水准的科学家。

想“二次公投”让英国留欧?没门

英国留欧派们要求二次公投是不可能了,不过可以借此施加压力,在未来两年启动与欧盟开展“离婚”谈判时,能尽量保障多一点的藕断丝连,那倒是极有可能。

  • 钱克锦:想二次公投让英国留欧可能吗
  • 让学生烈日下洗车的老师何止缺德
  • 贴身宫女侍奉慈禧八年未吃一顿饱饭
  • 愿如秋叶之静美:悼著名杂文家朱铁志
  • 最好的我们,最好的结局
  • 木子美:与偏执狂的老公实在无法共处
  • 行走美国:华府印象别具一格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