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女孩?多大了?在哪工作?有房没?”在郑州市嵩山路与中原路交叉口西南角的公园入口处,这是很多素不相识的老者们彼此交流的“开场白”。
彷如明码标价一般,在这个公园入口处的一个圆形花坛上,密密麻麻布满了各式男女的征婚信息:性别、年龄、属相、学历、身高、体重、工作状况、是否有房、父母是否有稳定工作或退休金……
每逢周末,这个公园角落会挤满帮孩子们物色对象的家长们,运气好的,说不定当面就拍板让孩子正式相亲,运气不好的,则自己默默地掏出纸笔,细心的记录着。
无一例外的是,这些家长们对孩子的另一半有着普遍的要求:有稳定工作、有房、人品好。
公园里的相亲角:每逢周末人满为患,多是为孩子相亲的父母
“耳朵大不好,容易得脂肪肝。”“属龙的不错。”7月21日上午,正值周六,在公园的相亲角,每走一步,耳边几乎都会传来家长们交流相亲的话题。
“男孩女孩?年龄多大?”如果分别是男孩女孩、年龄相近,素不相识的两位家长便有话聊了,“在哪工作呀?带不带编?房子买哪了?”这几个问题,往往是双方家长的第二层问题。工作合适、有房,家长便开始问双方孩子的性格了,边聊边掏出手机划拉,“看,这是俺儿子(妞),长得可以吧?”
上述的场景,几乎是这个相亲角家长相亲的固定“套路”,在他们看来,在这样的环境下,大家都是诚心给孩子找对象的,“没有骗人一说。”
除了双方相互“搭讪”的方式外,相亲角还有另一“派别”:默默拿本记录型。
在相亲角的环形花坛上,铺满了各式相亲男女基本信息的纸条,从性别、年龄、属相,到学历、身高、体重、工作状况、感情状况、是否有房、父母是否有稳定工作或退休金等,上面的信息十分详细。
一位约70岁的老者,从花坛正中央开始看起,按照顺时针方向,他看到条件较为合适的相亲信息,就拿笔记录起来。
河南商报记者注意到,等这位老者绕完花坛一圈后,小本子上已经记满了两页,上面均是30岁左右男子的信息,“给妞物色的。”他说。
相亲的女孩比男孩更多,比例接近3:1,男方工作稳定、有房、人品好是“标配”
根据河南商报记者在现场观察到的相亲信息中,女性所占比例,明显要高。“在这,男孩很稀缺。”一位家长告诉河南商报记者。
在花坛边,河南商报记者随机选取了一片区域,在40张相亲纸条中,女性与男性的比例为30比10。
观察这些女孩对另一半要求,有几个共同点:工作稳定、有房、人品好。
与全国其他城市的相亲角类似,相亲角出现的多是头发花白的老者,而作为相亲纸条的“主人翁”,年轻男女十分少见。
除了本地相亲外,相亲角还有一个角落与众不同,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工作、郑州籍的相亲对象。
相比其他相亲者,这些男女的一个硬杠杠就是必须在同一个城市工作,一位母亲说,这样也是为了孩子以后回来探亲方便,“不用纠结回男方还是女方家。”
这位母亲说,她们在郑州有三套房,儿子回来说结婚都结婚了,但因为工作,一直没回来。
为孙女物色对象的老两口:“我实在不明白,为什么现在想找个靠得住的对象变得越来越困难了”
一大早,78岁的张桂心(化名)和83岁的老伴儿都会准时到绿城广场西南角的相亲角“赶集”,为家中唯一的孙女寻觅对象。
上午10点,正是相亲角热闹的时候,人头攒动,张大妈的老伴儿拄着拐杖,一边沿着布满“简历”的花坛慢慢打量,一边在小本子上写写画画,而张大妈则跟旁边的人攀谈起来,“你家男孩女孩?我孙女今年25了,是个翻译,也兼职做英语老师,人孝顺听话。”而谈到对另一半的要求,张大妈表示,她最看重的是对方的人品。
“现在离婚率高,年轻人又都太浮躁了,往往经不住诱惑,出轨、未婚先孕太普遍了”,张大妈说,像她们那个年代,对待爱情、婚姻往往认准了就是一辈子,她实在是不明白,为什么现在想找个靠得住的对象变得越来越困难了。
而说起跟老伴儿的结合,张大妈笑着说:“当时是我姑姑介绍的,我们一个教师、一个医生,加上相似的教育背景,很快就走在了一起。”张大妈告诉河南商报记者,从谈恋爱到结婚,两人一个在郑州,一个在北京,都是异地,“虽然是异地分居,但是心在一起,彼此对婚姻都是忠诚、负责的。”
如今,已经过了金婚的老两儿口开始经常参加相亲会,抓紧孙女物色对象。
张大妈告诉河南商报记者,她已经在这里为孙女张罗了3、4个相亲对象,可最终的结果并不理想。“我们家长觉得合适的,俩孩子见面却不一定看对眼。”如今,25岁的孙女,也正是花开好时节,张大妈说,“我们不着急,再选选,最好是找个门当户对的。”
从“线上”到“线下”:年薪10万的“80后”2个月去相亲角去了四回
“小伙子,你自己来相亲的?”每隔几分钟,小李(化名)就会被家长问起,在这个相亲角,33岁的他因自己举着相亲纸条,十分扎眼。
他的相亲纸条上,有自己的工作照,信息很详细:互联网公司管理岗位,年薪10万以上;父公务员,母企业职工,均已退休;地铁2号线有套小三房。
对于自己的另一半,小李说有两条必须满足:本科学历、身高165厘米以上。
大概两个月前,小李也是偶然路过发现了这个相亲角,在之后的时间里,他先后来了四次,“之前工作忙,现在到了该结婚的时候了。”对于自己举纸条相亲的方式,小李并不介意,他称,之前他也在婚恋网站上相过亲,但最后结果都不理想。
“来这,首先就能看对方的父母素质怎么样,父母的素质好坏,也决定了孩子的品行。”小李说,每次询问自己信息的家长很多,“有的人上来问的很直接,房子买在那个位置,全款还是按揭,有的家长问的则含蓄一些。”
这四次的相亲时间里,小李和7、8个女孩见了面,最后都没成。“有的见面一聊天发现聊不来,也有对方没看上我的。”
小李说,只要周末有时间,他都会拿着纸条在公园站上几个小时,他总觉得,缘分缘分,指不定哪天就碰到了另一半。“也有没缘分的,我听说有个女孩从30多岁就在这相亲,过了10年还是没找到合适的。”
相亲者认为,这样的方式是真实、靠谱、有效的;婚姻中介同样从里面看到了商机
二[寻找婚姻还是买卖爱情?]
因为对“线上”相亲的极度不信任,像小李这样的“80”后转战“线下”,到公园的相亲角相亲了,结果不尽理想,他却说,在这“起码是真实的”。
对于那些不惜顶着烈日也要在水泄不通的相亲角闪转腾挪的父母们来说,他们觉得这样的相亲方式更靠谱、直接和有效。
正是看中了这里面的人气,一些婚姻中介也在相亲角扎起了摊儿,收取价格不等的会费。
相亲奇葩条件:要求女方体重必须111斤
张大妈告诉河南商报记者,她在这儿转悠了2年多,也见到不少奇葩的相亲条件。
“之前有一个简历上写着要求女方体重必须是111斤,你看看,这条件列出来都叫人笑话,”在张大妈看来,这些看似严苛的外在条件并不重要,最主要的是父母是否是明事理的人,“胡搅蛮缠的家庭可不敢要。”
此外,在几百张各式各样的相亲“简历”中,除了年龄、属相这些硬性指标外,这小小几平方米的“战场”上,不仅有外地户口与郑州户口的pk,还有郑州户口与郑州老户的较量。
“郑州人多,但是外地人占一大部分。”一位给大学教书的硕士儿子找对象的阿姨告诉河南商报记者,她要求女方家必须是郑州本地,而且最好是“老户”,这样至少能保证女方父母也都是在郑州工作的,“双方老人都在郑州,这样孩子照顾起来也轻松。”此外,这位阿姨还要求女方必须是家中独女,“我们是独生子,也想找个独生女,最起码负担不是很重。”
听完这位阿姨的条件,不少家长纷纷离去,“这条条框框太多,难怪孩子都30多了还没结婚。”一位家长小声嘟囔着。
相亲角成为婚介机构招揽生意的“据点”
“走过路过都来扫一扫,进群相亲不要钱。”绿城广场的相亲角上,脖子上挂着二维码的中年男性高喊着。只见他一边高举着“免费相亲”的红色海报,一边招揽着家长们扫码进群,“扫扫吧,我这群里600多个人呢,资源不少,肯定能找到合适的。”
听闻有资源而且还是免费的,不少家长都掏出手机,“有未婚群,有离异群,也有夕阳红群,都看清楚,别进错了群。”男子吆喝着。
“你这中不中呀?成功率咋样?”面对一些家长的质疑,该男子笑着说:“龙找龙,虾找虾,乌龟找王八,总有看对眼的,这都讲究个缘分。”
其实,在绿城广场相亲角内,除了满眼张望的父母外,还有不少婚介机构的中介。
河南商报记者也发现,时不时的有人频繁在人群中来回穿梭,悄悄递上印有机构信息的名片和塑料扇子。他们用“广撒网”的方式,也积极做着“营销”。
公园小路上,摆放整齐的文件夹和招呼你填写资料的职业红娘也占据了半条道。一排排简介被分门别类地码放,明码标价。
一位红娘告诉河南商报记者,她干这行已经十几年了,手里有上万份真实的资料。而对待“扫码哥”的营销方式,这位资深红娘嗤之以鼻,“他就是用免费噱头来吸引人,从而达到积累资源的目的。我开的还有实体公司,资源也多,根本不需要这样宣传。”
这位红娘一边说,一边从众多文件夹中抽出一叠上面标有”男未:20-30”的资料让河南商报记者挑。
文件中,年龄、身高、学历、工作单位、有无车房一应俱全,“这些信息我们保证真实有效,其中90%都是父母帮忙填写的,不管你想要啥,我都能给你找到合适的。”
想觅得条件好的“另一半”,得交会费
“100块是会员费,登记你的信息,包年。”红娘告诉河南商报记者,在这里,100块的会费是行价,买不了吃亏。
这位红娘也解释到,“交了钱不仅会员心里踏实,其实也是有责任心的表现。”
该红娘表示,一旦缴费登记入册,有新的、合适的人就会首先推荐,“你去打听打听,我这里的成功率很高的,上周还撮合成了一对儿。”
在交谈中,河南商报记者了解到,除了基本的会费,相亲者要求越多,中介的收费就越高。
在相亲角的另一边,不少家长都坐在小马扎上翻着文件夹,有的还贴着一寸证件照。“想看这摞收费高啊”,摆摊儿的中介说。
虽然在探访中,不少家长对长相没有过多的要求,但资料包含照片,这对不少家长来说也是有诱惑的。“有的面相不中,也得pass,给孩子省去了见面的麻烦,相亲效率更高,”一位家长笑着说。
“想要看照片或者精确户口、学历的,还需要再收费,而且一些更优质的资料没摆出来,你可以跟我去公司看看。”如果咨询者有所迟疑或对资料不满意,不少中介都会拿出“杀手锏”——去婚介所进一步交流。
一位红娘告诉河南商报记者,相比网络上的相亲机构,她们不仅放心靠谱,收费也更实惠。“你就放心吧,你这年纪说小也不小了,要赶紧下手了,我们这最小的会员是96年的,现在还在上大学呢。”
“天价”相亲费:上万元是常事
今年29岁的陈女士是某大型婚恋网站的会员,被家人催了又催的她开始在网站上寻求一对一的红娘服务。
“填写完资料没一会儿,我就接到该网站工作人员的电话,让我去线下的实体店看看。”陈女士说。
到了实体店,陈女士被告知要再次缴费,“光四个月的服务期就要7000元左右,如果再有其他要求,还要再加钱,光对房子有要求就要加5000元,”陈女士说,这样算下来,仅仅提一些基本的要求就要交上万多元的会费了。
“虽然这些年也经常看到相亲费贵的新闻,但是对于动辄上万元的收费,我还是不能接受。”陈女士说。
某婚介机构工作人员向河南商报记者透露,像这样要求交上万元“相亲费”的都是常事,“传统的相亲角找对象资源还是有限的,过程也费时、低效,我们这样信息化的精准操作,大海里也能捞针。”
经济学角度看相亲角:“明码标价”的婚姻似乎最划算
不只是郑州的绿城广场相亲角,全国各地的公园都存在类似的相亲角,这也成为了公园里的“中国特色”。
而从经济学家的角度来看,婚姻的实质其实就是一桩经济行为。
有经济学家分析道,不管是原始时期还是现在社会,门当户对+三观合适的婚姻能够实现利益最大化。
原始社会的部族联姻,可以联合狩猎,成功率增加,而中国古代传统的男耕女织,其实就是一对儿生产合作小组。即使到了现代社会,夫妻购买一套房子,显然要比单身者一人负担要轻松很多。如果单纯从效益的角度出发,“明码标价”的婚姻似乎最划算,至少可以让双方都不吃亏。
记者手记:这样的相亲角,寻找婚姻还是买卖爱情?
在相亲角体验的一上午,家长们直接、迅速,而且务实的行为会让初入其中的人错愕:这是在寻找婚姻还是在买卖爱情?
没去相亲角之前,我一直认为那是一个“情报”交流市场,是“剩男剩女”父母的“战场”,而亲眼目睹相亲角的盛况后发现,它真的是一个又爱又恨的矛盾存在。
这里与其说是相亲角,倒不如说是交易市场,一张张征婚“广告”上,身高、体重、薪资、户口、车房等这些僵硬的指标供人相互选择比较,每一个人被待价而沽,这榨干了人们对爱情、婚姻憧憬的最后一丝情感因素,但婚姻、爱情,难道不恰恰是最应该是用感情滋养维护的吗?
但从另一方面,在气温逼近40度的正午,不管是拄着拐杖,颤颤巍巍为孙女抄录对象信息的老者,还是顶着太阳,流着汗,穿梭在人群中交流打探着对方信息的父母,为了子女的幸福,他们真的操碎了心。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白发苍苍的母亲,当别人都在夸赞她那自己开公司、业务精干的女儿,只有她默默地叹了口气说:“虽然她优秀又独立,可没有人陪她走后半段路,我就是进了棺材都闭不了眼。”
古语有云: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这相亲角绝对是父母爱的体现。
来源:河南商报
责任编辑:刘光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