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胡加尔巴霍金(阿富汗)11月6日电 (新华社记者孙占林)
阿富汗北部胡加尔巴霍金市附近的难民营学校在当地非常有名,但找到这所学校却费了不少周折。我们虽然只在学校里停留了一个小时,但学生们忍饥求学的精神却深深打动了我们,一双双纯真而又饥渴的眼睛不时在我们的脑海里萦回。
这所难民学校附近的低洼地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帐篷,周围还有数不清的难民居住点和零散的难民住户。因为难民学校是一座白色的正规平房,所以十分引人注目。记者走进学校的小院,却不见一个人影。我们正在进退两难时,校长从房间里出来向我们问好。他说,现在是午休时间,男孩子们上完课回家了,女孩子们下午两点才来上课。校长把我们引到办公室,给我们介绍了难民学校的情况。这所学校是在胡加尔巴霍金的法国技术合作和发展组织筹资建立的,并得到了土耳其的资助,至今建校才四五个月的时间。现有男女学生各100名,都是难民们的8至12岁的孩子,按文化程度分成一年级和二年级。依照阿富汗的宗教民族习俗,男女学生不能同班上课。连校长在内共有7名教师,4男3女,男教师只能教男学生,女学生必须由女教师授课,6名教师都是从难民中挑选的。趁学生们还没到校,校长带领我们参观了教室。学校的北屋有两间教室,东西厢房也各有一间。每个教室都有5排可坐3人的课桌,黑板上方挂着阿富汗地图,右侧是一张看图识字。
下午一点半刚过,戴着红色头巾的3名女孩走进了教室,每人手里拿着一个黄颜色塑料袋。原来,学生们买不起书包,就用美国飞机撒下的装援助食品的黄塑料袋代替。记者从一名学生手里拿过“书包”看了看,里面装着教科书和练习本,还有一块干饼。另两个孩子的“书包”里则没有任何充饥的东西。我问其中一名女孩,为什么没有带饼?她回答说:“妈妈说没有。”
我们刚离开教室,又有两名面黄肌瘦的女孩走了过来。我通过波斯语翻译问她们吃过午饭没有,她们一齐摇头。我又问,每天吃早饭吗?她们说“不”。我再问:今天吃晚饭吗?她们回答说:“不知道”。这时,校长告诉我,多数学生有两天不吃饭了,饿得难受时就喝一点水。我们默默无语地上车离去,经过一个难民帐篷时,听见一阵撕心裂肺的哭喊声,司机叹了一口气说:“又饿死了一口。”
目前,仅在阿富汗—塔吉克斯坦边境的阿方境内就有约10万难民,他们临时居住在8个帐篷区,食品、饮用水、药品和生活必需品不足。据报道,整个阿富汗的难民已多达数百万。每个孩子不仅有吃饱穿暖权利,也都有受教育的权利,难民营的孩子也不例外。阿富汗的孩子们什么时候能摆脱战争阴影,走上一条普普通通、但实实在在的求学之路呢?(完)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