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派记者严峻自巴基斯坦白沙瓦摄影报道 19岁的阿富汗难民葛兰姆·巴斯菲里说,他已不记得自己家乡的样子了,因为随父母逃避战乱来到巴基斯坦时,他才8岁。葛兰姆告诉记者,再过一两个月他就可能同父母一起返回阿富汗,虽然那里现在什么都没有,而且还可能再爆发战乱,但他相信在国际社会的帮助下,阿富汗的和平与发展时代即将到来。
记者昨天是在白沙瓦一个阿富汗难民的婚礼上见到葛兰姆的。因为在巴基斯坦有亲戚 ,所以他受到了相对正规的教育,不仅会说英语,甚至还向记者要了E-MAIL地址,说等以后阿富汗的状况好了,要通过互联网与朋友交流。在葛兰姆表哥的婚礼现场,至少有700多名从阿富汗逃出来的人,其中很多是孩子。而在整个巴基斯坦,目前共有320万名阿富汗难民,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可没有葛兰姆幸运。
在白沙瓦附近的难民营,记者看到最多的是充满渴望的眼神。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位于白沙瓦东南30公里的塞沙都阿富汗难民营。在这座联合国管理的难民营中,记者看到最多是难民们期待的眼神!孩子们期待天天有糖吃,有学上;大人们则期待着生存状态的改善,期待着早日回到家乡。
这座建立于1999年的阿富汗难民营,设在一片光秃的丘陵上,主要接纳1993年阿内战后逃出的人们。在联合国帮助下,难民大都住进了土坯房,这比众多还缩在帐篷中的人要好一些。全营共11180户,近3万人;每月每人可得到近14公斤的面粉和少许的油;由于当地饮用水源不足,管理机构每天要用车拉来近10吨水;由于缺乏农田和就业机会,大部分难民都靠救济为生。
在营内一所专为女孩开设的学校,记者看到:因为房间太小,两个班的女生只能在院子里的帐篷内上课,离门稍远,视线就显得模糊;而另一个班就只能席地坐在屋檐下。没有课本,没有桌椅,但孩子们听课的认真程度却丝毫未有降低!当记者一行即将离开这所学校时,女孩子们齐声唱起了一首阿富汗歌曲,悠扬而悲伤的曲调和着孩子们纯真的目光,不禁使人想起她们烽烟未熄的祖国,想起这些流落异乡的孩子们的未来。
大批难民的进入,给巴基斯坦造成了巨大的压力。难民聚居地区的社会治安恶化、土地纠纷增多、基础设施超载、水电供应紧张、就业机会减少……虽然联合国对此也进行了大量援助,但无论难民自己还是当地政府,都希望这种局面能尽快结束。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孙玉玺告诉记者,阿富汗难民回国的首要条件就是阿国内恢复和平。目前美国肃清塔利班、抓捕拉登的行动尚在继续;部分阿地方武装再次为争权发生冲突,这都不利于难民的返回。同时,阿富汗是否能顺利进入和平重建,将是解决难民问题的重要保障。因为只有得到真正的生存和发展空间,难民们才会心甘情愿地返回祖国。而这,正需要所有参与阿富汗和平重建进程的国家来共同努力。
在几十个国家地区,只要您拥有手机,就可以享受
新浪短信头条新闻的方便快捷,让世界随您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