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企业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印巴战争威胁升级专题 > 正文

一个士兵在克什米尔的残酷回忆:77天杀戮(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05月26日15:55 南方网

印军士兵击毙一名克什米尔极端组织成员后,拖着尸体游街


一名克什米尔妇女在寒风中乞讨。印巴冲突造成该地区经济情况恶化,当地居民生活贫困

  


克什米尔居民在印军士兵的严密监视下走过

  


被地雷炸断了腿的克什米尔妇女展示假肢

  南方网讯 5月14日,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发生半年来最严重的恐怖袭击事件。造成33人死亡,其中包括18名妇女和儿童,另有近60人受伤。受此影响,印度和巴基斯坦近日再次陈
兵边境。印度领导人表示要打击“越界恐怖主义”,巴基斯坦领导人也不甘示弱,表示将严阵以待。一时间,南亚上空战云密布。

  连日来,两国军队在印巴边界和克什米尔实际控制线一带发生激烈交火,双方各有伤亡。18日,印度政府要求巴基斯坦召回其驻印高级专员阿什拉夫·杰罕吉尔。19日,印度方面宣布调整武装部队的指挥机制,部署在边境地区的准军事武装部队由陆军统一指挥,海岸经委队归海军指挥。印度外交部长辛格称此举是战争准备阶段采取的“常规措施”。一些军事分析家视此举为战争的前奏。

  21日,印度还将在西部古吉拉特邦平息宗教骚乱的军队调回边境地带,并下令空军进入作战状态。与此同时,巴基斯坦为了对付不测,加紧部署了射程为750公里的“沙欣”导弹,并将部署在白沙瓦的部分战略储备部队紧急向印巴边界地区调遣。

  如果印巴爆发战争,这对于两国的将士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以下这个故事是一名巴基斯坦士兵的亲身经历,他曾在克什米尔边界的高寒雪山上驻守77天,亲手杀死了无数名印度士兵。战争意味着什么?这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将告诉你答案。

  驻守在克什米尔实际控制线边上的巴基斯坦士兵满怀憎恨地给每个印军岗哨起了一个名字,他们的每一天几乎都在炮轰和被炮轰中度过。

  纳迪姆·阿姆德少校深深地吸了一口烟,俯身继续研究摊开在桌上的军事地图。地图上用醒目的蓝笔标出了十几个印军的岗哨,巴基斯坦人满怀憎恨地给每个岗哨起了一个名字:“邪恶的枪”、“豺狼的眼”、“魔鬼的心”等等。这位巴基斯坦军官与他手下的士兵刚刚往克什米尔实际控制线对面几公里处的印军岗哨发射了10枚炮弹。现在已经是晚上10时了,印军方面竟然毫无反应,阿姆德不禁有些吃惊。通常情况下,只要他们一开炮,对方的炮弹就会立即向这边飞来。克什米尔民众举行反战示威。

  少校打开了卡式录音机,欢快的西方流行乐曲登时把碉堡里的紧张气氛冲淡了一些。少校说:“看来印度人今晚是不会开炮了。他们可能打算在明天凌晨用炮声把我们吵醒,再派几架战机来轰炸一番。”少校让勤务兵把步枪拿出,挂在他的帆布床边。总部已向他发出警告:这两天内印军很可能向他们发起一次总攻。少校走出门外叮嘱站岗的士兵:“擦亮眼睛,竖起耳朵,要像一只雪豹一样机警,连一块石头滚动时发出的最轻微的声响也别放过。”

  官兵们都睡在简陋的碉堡里,屋顶是用茅草搭起来的,老鼠在屋内四处乱窜。夜半时分,炮声打破了山谷的寂静,一个哨兵冲进屋里:“快起床,印度人开炮了!”官兵们急忙转移到有防弹屋顶的碉堡,这时是凌晨1时。15分钟后,炮声停止了。又等了15分钟,有些士兵挨不住,又回到了床上。凌晨4时,少校刚刚开始做晨祷,印度人也展开了第二轮炮轰。少校忍无可忍,下令手下士兵对准每一个印军岗哨开枪:“狠狠地打,一个也别放过,尤其是那个‘豺狼的眼’。好好教训一下这帮兔崽子。”  

  过去10年,在克什米尔实际控制线两边,像这样你踢我一脚我还你一拳的战争闹剧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印巴双方的炮弹在山谷间呼啸往来,主要功能不过是为了提醒对方自己的存在。

   5月14日的克什米尔恐怖袭击案导致印巴关系再度紧张,印度的爱国者们竭力主张开战,但战争的残酷是这些从未打过仗的人难以想像的。

   如今这种情况已经改变。自从去年12月印度国会恐怖袭击案发生后,印度在两国边境大规模部署军队,要求巴方交出20名嫌疑犯,但却未能向巴方提供直接证据,因此巴基斯坦政府拒绝交人。目前,印巴双方在克什米尔陈兵近百万,紧张对峙状态已经持续近5个月。

  被地雷炸断了腿的克什米尔妇女展示假肢。

  5月14日,印控克什米尔一辆公共汽车和军营遭到恐怖袭击,导致印巴关系再度紧张。两国再次加紧向边界集结军队,双方剑拔弩张,战争大有一触即发之势。近日来,印巴双方已陆续向克什米尔实际控制线一带的严寒雪山增兵。两国在这些雪山上本就常年驻扎着部队,预备着一旦战争爆发,便可随时抢占战略制高点。

  印度一家著名的电视新闻台近日举行的民意调查结果表明,96%接受调查的印度人主张对巴基斯坦采取军事行动。即使在教育程度较高的印度人中间,也弥漫着一股希望立即与巴基斯坦开战的狂热情绪。攻读IT专业的21岁大学生里迪姆·达万说:“我想给他们(巴基斯坦人)一个教训,我不希望下一代遭受我们曾遭到的侮辱,我们要为遇害的同胞报仇。”但是,战争的残酷是这些从未打过仗的“爱国者”们难以想像的。《时代》周刊的记者找到了一名曾在海拔5400米的雪山上度过了地狱般的77天、后来又平安回到伊斯兰堡的巴基斯坦士兵。这名士兵既不肯说出他的姓名,也不愿透露他回到伊斯兰堡的原因,直到记者再三保证绝不泄露他的身份之后,小伙子才肯说出当年与印军作战的经历。

  1999年印军在春季恢复对实控线的巡逻时发现大约400多人的武装“渗透者”占领了印境内靠近实控线的格尔吉尔—德拉斯一带的高地。这些高地对印度的安全至关重要,一旦易手,从克什米尔首府斯利那加到锡亚琴冰川的公路就会被“渗透者”所掌握,从而切断锡亚琴冰川的供给线,改变以前划定的实控线。印度认为巴基斯坦政府、特别是军方参与和导演了此次行动,因为以格尔吉尔等高地的位置和地形而论,没有巴基斯坦的参与和后勤补给,如此规模的军事行动是不可想像的,而且“渗透者”中“混有”巴正规军。巴对此断然否认,声明此举完全是克什米尔极端组织成员“自由战士”所为。5月初,印度发动了旨在清除“渗透者”的军事行动。但由于在海拔3500—6000米的高山作战极为困难,“渗透者”武装又占有战略制高点,印方伤亡惨重。据报道,整个军事行动中印方的死亡人数达500多人,损失了米格—29、幻影—2000战斗机、直升机等现代化装备。军事行动持续了两个月,印军才声明夺回了被占领的所有高地。

   一名曾在海拔5400米的雪山上度过77个日夜的巴基斯坦士兵说出了当年与印军作战的经历。

  这名接受《时代》周刊采访的巴基斯坦小伙子就是这场战役的幸存者,至于他在参加战斗时的身份是巴基斯坦政府军士兵还是“自由战士”,人们就不得而知了。 

  以下就是他的回忆:

  一名克什米尔妇女在寒风中乞讨。印巴冲突造成该地区经济情况恶化,当地居民生活贫困。

  1999年2月,我接到命令,开赴克什米尔实际控制线附近的高山。我们用了3天时间才爬到山顶,在建起牢固的碉堡前,我们只能住在临时搭起的帐篷里。

  我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熬过登上山顶后的头5天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准备了大量的枪支防护油、防冻剂、润滑剂,还有瞄准镜的防冻保养用品等。此外,像护唇膏、防冻的乳霜乳液以及手套、毛袜,还有墨镜等个人装备,我们也都一样没拉地带上了。这些东西在我们随身携带的巨型背囊里只不过占了一小半位置,其余的位置全部用来装燃料。雪山之巅的平均温度在零下50℃到零下30℃之间,多年来,这里死于对方子弹的士兵人数远远少于死于肺气肿、体温过低及冻伤等高原疾病的人数。冰天雪地的最大危险是冻死,而生火取暖是避免死亡的最佳方法。因此,我们拼命搜罗任何能够燃烧的物质,把背囊塞得满满的。

  我们只带了很少的口粮。按原定计划,当我们抵达山顶后不久,一架载满食品的M—17军用直升机就会飞到那里与我们会合。我们按时抵达目的地,一天也没耽搁,而直升机却姗姗来迟,直到5天后才露面。在这5天里,我们只好用压缩饼干配雪吃,到了第5天,压缩饼干也所剩无几,我们只好用方糖充饥。当直升机终于抵达时,雪山顶上人人喜形于色,却不敢大声欢呼,惟恐引起雪崩。

   巴基斯坦人用鲜血换来了一个教训,在雪山上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使用爆炸性武器,因为巨大的爆炸声可能引起雪崩。

  在雪山上的驻军中流行着一句话:“在这里,我们需要老朋友”,意思是我们不大喜欢使用先进武器,宁可用自己熟悉的武器作战。我们的“老朋友”是重11.5公斤的MG3通用机枪和德国生产的“铁拳”3型火箭筒。MG3通用机枪是我们的常用支援武器,采用直径7.62毫米、长51毫米规格的大威力子弹,初速达755米/秒,有效射程1000米,射速达1200发/分。“铁拳”3型火箭筒则是我们对付碉堡或集群目标的“最后手段”。它是一种非常简单的武器:一个钢制火药管提供火箭的出膛动力,火箭的弹簧尾翼随之展开,稳定其飞向目标爆炸,其凹形爆破部内含高爆炸药,能贯穿200毫米厚的坦克装甲,推进火药的气流从火药管后部冲出,使它完全没有后坐力,重5公斤,长1.05米,直径44毫米,能在360米距离上贯穿700毫米的装甲,它的发射管能连续发射10枚反坦克火箭弹。刚到雪山上的时候,我并不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也不明白我们为什么要使用如此“老土”的武器。老战士不无后怕地告诉我,10多年前,印巴军队在锡亚琴冰川展开争夺战,当时巴方军队一直习惯在平原乃至干旱地区作战,毫无高寒雪山的作战经验。士兵们都携带着先进的MG42机枪,当枪声响起时,他们才发现自己踏在地狱的门坎上。MG42机枪那种“撕裂油布”一样的声音就像死亡的序曲。巴基斯坦战士从此牢牢记住一条规矩:在雪山上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使用爆炸性武器,因为巨大的爆炸声可能引起雪崩。

  印军士兵击毙一名克什米尔极端组织成员后,拖着尸体游街。

  虽然我们在上山前都接受过高山作战训练,但是训练毕竟是训练,上了雪山后,许多事情还得靠自己慢慢摸索。

  在雪山作战中恪守的战斗队形是纵队,不论是直行纵队、斜行纵队或是水平纵队,最忌讳的是以密集队形作点状移动,一般最好是以每人间隔5米以上作线式移动,彼此之间以能互相呼应支援为标准。除了防范可能出现的敌人外,浮动雪层与冰川裂缝是最主要的潜在敌人。此外,官兵间要系上固定绳以防范战友失足,另外随身携带的雪靴、冰爪、十字防坠钩和滑雪板都可帮助平衡身体。冰川地形使得我们的机动性非常有限,主要是地表的坚硬光滑所致,若使用冰爪,则每一步都得花上好大力气去踩破冰层(容易让敌人发现行踪),若不用冰爪,一步踏上去,不是滑走就是摔倒。

  除此之外,雪山作战时还要考虑许多问题,例如射击时的音爆是否会引起雪崩?使用高爆性能弹药时,建筑物与掩体的强度能否承受冰块与大量雪块的冲击?穿甲弹、高爆弹、烧夷弹等特种弹药能否在低温环境下发挥作用?雷管、引信、起爆器、无线电遥控装置是否会因低温而失效?平原或山雪山上到处都是尸体,许多士兵因为吃了混有火药的雪而得了肠胃炎。所有在雪山上作战的士兵都知道自己进了一个吃人洞,别想活着出来。 

  丘地形作战时的许多常识到了雪山上都不再适用,比方说,修建在丛林中的掩体使用的材料不外乎泥土和树枝草叶,使用普通的MK—2或MK—26手榴弹就算无法完全破坏掩体,爆炸产生的火苗也极可能引燃掩体材料而逼出敌人;但在雪地里,就算使用火焰喷射器,也不可能把冰块与雪块所堆积的掩体烧起来,高热溶化的水再冻结成冰反而强化了掩体,即使穿甲弹也无法保证能绝对有效地穿透,更不用说一般的步枪或冲锋枪子弹了,这就是雪地作战的“场地规则”。

   百里挑一的神枪手到了雪山上也会变成第三流的枪手。经过几个月的艰苦试验,巴基斯坦士兵终于掌握了雪山作战的规则。

  痛失亲人的克什米尔妇女。

  雪地作战的另一个“场地规则”更令人恼火,所谓“规则”其实是无绝对的规则可循,这就是距离。由于低温与风的因素,在雪地的距离判断经常会产生误差,情况就像海市蜃楼。

   即使是百里挑一的神枪手,到了雪山上也会变成第三流的枪手。明明瞄准了目标,子弹落下的地方与目标却相差好几米。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还以为这是因为茫茫白雪让我们看花了眼,把光学仪器和激光测距仪全搬出来,结果还是不管用。教官告诉我们,子弹飞出枪膛的时候温度极高,而雪山上的空气却极冷。极大的温差导致子弹旋转不均匀,弹道不稳定,子弹落下的地方与预定目标自然相差甚远。为了克服这一困难,我们采取了种种方法,既试过精确度较高的抵腰射击姿式,也试过调整测距仪,经过几个月的艰苦试验,我们终于逐渐找到了感觉,击中目标的比率比刚上山时提高了许多。

                                     

  当我们终于与敌军生死相拼时,我们对雪山的环境已经十分熟悉,此外,我们还占据了战略制高点,形势对我方有利。

  雪山上到处都是尸体,许多士兵因为吃了混有火药的雪而得了肠胃炎。所有在雪山上作战的士兵都知道自己进了一个吃人洞,别想活着出来。

  战斗是在5月份爆发的。我们凭借地形的优势,居高临下地干掉了许多印度兵,但他们就像蚂蚁一样多。你刚刚杀死了4个印度兵,在他们身后又冒出了10人、50人、100人、400人。我们的手指因不断扣动扳机而酸痛不已。有时他们的人数多得让我们担心会在战斗中耗光所有的子弹,那样的话,由于运输直升机好几天才来一次,只要再来一批印度兵,我们就只有坐以待毙的份儿了。幸好老天庇佑,这种情况没有发生。从山顶往下看,可以看到漫山遍野的尸体,它们一直无人掩埋,慢慢地腐烂,最后成为土壤的一部分。我方的伤亡也相当多,我在雪山上的77天里便有17名战友阵亡。人们说,你在雪山上可能冻死、饿死或病死,但绝不会渴死,因为只要随手敲下一块冰或抓起一团雪,就是纯净可口的水。在1999年5月双方交战最激烈的时候,连这句话也变得不对了。山上的雪全都蒙上了一层火药,就连山脚的小溪也被污染了。许多士兵因为吃不干净的雪而得了肠胃炎。

  当时我们的碉堡还没有盖好,为了躲避印军的炮火,我们在积雪下挖了一条5米深的战壕。印军常常在夜间炮轰我们的阵地,我们蜷曲着脚就在战壕里睡着了,后来,抱着膝盖打瞌睡成了我们的习惯性动作。

  我们的长官很严厉。来自旁遮普邦的一个士兵就在我的眼前病死了,他来自平原,上山后没多久就病倒了。他拿出20万卢布(约合4000美元),哀求长官让他下山,被长官严辞拒绝了。4天后他就死了,我们连他叫什么名字都不知道。如果你在山上死去,没有人会将你的尸体送回家乡。我们一般都把尸体抬到崖边,让它滚下山去。所有在雪山上作战的士兵都知道自己进了一个吃人洞,别想活着出来。像我这样由于命运之神的眷顾而得以离开雪山的人少之又少。

  (注:据巴军最近一份报告,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地区高寒雪山的驻军已有270人死于严寒或当地极为恶劣的气候,另有2000多人负伤,而在与印军交战中伤亡的官兵人数还不到这个数字的1/3。印度自1984年突然发兵夺取克什米尔地区最高点、平均海拔超过6000米的锡亚琴冰川以来,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至今已有1万多名印度士兵因为冻伤或遭遇雪崩而残废,2000多名人士兵死亡。)(编辑:冯民)

   短信世界杯站,随中国队征战世界杯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获得重大新闻突发事件


发表评论短信和E-Mail推荐】【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巴基斯坦上午再次试射导弹 估计可带核弹头(图)(2002/05/26/ 14:39)
巴基斯坦上午再次试射导弹 估计可带核弹头(2002/05/26/ 14:38)
巴基斯坦成功试射第二枚导弹 印度表示无所谓(2002/05/26/ 11:56)
印巴冲突英国“渔翁得利”英军火生意越做越旺(2002/05/26/ 08:55)
印度外长与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讨论南亚局势(2002/05/26/ 07:17)
巴试射导弹印拒绝谈判 美俄表示愿帮助解决印巴冲突(2002/05/26/ 05:01)
希拉克呼吁印巴寻求用和平方式解决两国危机(2002/05/26/ 04:53)
印控克什米尔首府发生手榴弹袭击事件 9人受伤(2002/05/26/ 01:21)
巴基斯坦试射导弹 印度称对此“不特别关注”(2002/05/25/ 23:16)
克什米尔地区再次发生激战 至少7人死亡(2002/05/25/ 14:43)
印巴战争威胁升级专题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联通手机购买个人家园,百分百中奖!


新浪商城推荐
   做个酷酷男人!
  • IBM笔记本电脑
  • 惠普掌上电脑
  •   第一时间,新品特价
  • 电话机名牌新品
  • 网上空调超低价
  •    精彩游戏火热上市
  • 《黑色通缉令》
  • 《创业大赢家》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