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泉外交的“道义”基础:亚洲公论放一边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1月31日03:11 中国青年报 | ||
李树 访日时,有一位日本人问我:不久前,五名被朝鲜绑架的日本人被朝鲜放回,你如何看待此事? 我沉吟片刻,回答道:“任何违反人道的事都应该谴责,但是最重要的是日朝两国应 其实想着二战的并不止我一人,前不久在日本的韩国人出版的《统一日报》上就以整版刊出一篇长文。文章称,日本处理日朝关系时深刻体会到了“人道精神”之可贵。希望在慰安妇、二战劳工问题上,能够始终一贯,因为“人道”是跨越历史与国境而永恒存在的。 不知道前述的日本人是否也在抱怨“为什么韩国人永远想着二战”,是否又会生出不解和困惑来。 今天日本人之有困惑,是因为小泉政府在不长的任内,外交上大有建树,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努力建构了日本外交的道义基础。 这是怎样的道义基础呢? 去年9月他毅然赴朝鲜,缔结了《日朝平壤宣言》,并且很快迎回了五名被绑架者。日本媒体以极其敬业的精神把受害者的悲情细细带给公众。小泉更表示日本将继续向朝鲜提供人道援助,“以德报怨”。 前年、去年、今年,小泉三次参拜靖国神社,当然他始终认为这是日本的内政,不过在近邻各国的关注下,他也总是不失时机地表示“永不再战”的决心,三次更新了他对和平的祈愿。第一次参拜后,还到了中国的芦沟桥,韩国的独立公园。在小泉及许多日本国民看来,小泉主动走到反日纪念馆中,足见其人对和平渴望至深。 今年1月小泉又访问了俄罗斯,11日来到莫斯科日本人墓地参拜。二战结束后,在中国东北的日本战俘被苏军带至西伯利亚,不少人因气候严寒、工作劳累而埋骨他乡。小泉在摄氏零下22度的严寒中脱去大衣,跪在地上祈祷“英灵”。 可是当许多日本人推崇小泉外交丰满的“道义性”时,又有几位中国人、韩国人、朝鲜人可以感同身受呢? 就在小泉在日本战俘墓前下跪四天后,小泉参拜靖国神社一天后,1月15日,日本京都地方法院认定存在“非法行为”,但以“时效已过”为由,驳回中国受害劳工向日本政府及日本冶金工业公司赔偿及谢罪的要求。 2001年9月小泉来到芦沟桥,的确比起他的前任来,他是迈出了一步,可是终究是对参拜靖国神社的平衡,是在极大的外交压力下的身不由己。 小泉及许多日本人会说,各国有不同的传统及文化,所以对于道义的理解也不能苛求一致。可是正如《统一日报》上所言:人道是跨越历史与国境而永恒存在的。人道是建立在是非公论的基础上的。 什么是亚洲是非的公论?什么是道义原则的底线? 东条英机是甲级战犯,靖国神社的史料陈列馆“游就馆”却堂而皇之地写着:所有战犯都是护持国家的英灵,几乎所有的历史观点都是对东京审判的颠覆。 面对日益发展的中国,日本人越来越难以理解其加害者的历史角色,于是努力争取对华外交的“道义优越”。去年5月,沈阳总领事馆事件发生后,日本朝野以飓风之势猛烈抨击中国“罔顾人权”“没有道义”。可是当中国武警在征得日本外交官同意下,出于责任感而带出闯馆者的真相渐渐浮出水面时,日本哑然失色,因为在“道义竞争”中,它又落败了。 日本有一个大胆的想象:随着中国的开放,人民会了解真相,了解中国政府抗日教育的偏激,了解日本对华援助的规模,对日本生出宽容甚至感激。可是中国人渐渐了解到的真相是:原来德国是这样的,而日本是那样的;原来东条英机在日本是英灵;原来日本这样与众不同。 中日之间相互依存关系业已深入,即使暂时的对日误解也会随着经济上获益而淡化,这是日本又一个想象。诚然,作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日贸易已经逾千亿美元。可是市场经济是信心的经济,当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对日本失去信心时,日本还会从中国的经济版图上获得它应有的地位和份额吗?中日关系如果只剩下经济关系,正常吗? 其实日本要做的并不难,只是在道义的底线前轻轻一跃,只是把历史本来的面目还给众人。和平与人道,天同此理,人同此心,中国与日本应该有共同的理解。 已故日本首相小渊先生生前讲:日本外交的未来在于“富国有德”。相信此“德”不是日本的“自说自话”。愿故人遗念不会落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