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湾战争后的世界--美伊开战带来的影响(下)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3月07日05:04 中国青年报 | ||
本报特约撰稿严国群 世界油价会飚升吗 石油是现代战争,也是现代经济的命脉,尤其是发生在产油区的战争,几乎无一例外会促发世界油价的上涨,其中有些上涨还会引起世界范围的经济衰退。国外有观察家分析,伊拉克战争一旦打响,世界原油价格将飚升至80美元一桶;如若战争陷入持久,则可能攀上138美元一桶的咋舌价;战后油价肯定回落,但再也不可能跌破40美元一桶的水平。这种观点过于悲观。 从已探明的石油储量来看,伊拉克约有150多亿吨,占世界已探明总储量的11%左右。受联合国制裁的影响,目前伊拉克的原油日产量仅为160万桶,只占全球日产量2450万桶的6.5%。按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配额规定,沙特尚有每天300万桶的闲置生产能力,加上其他几个成员国的这类能力,全球闲置生产能力约在每天500万桶左右。 因此,即使战争中伊拉克的1500口油井全部被毁,其对国际石油市场的影响也十分有限。2月26日沙特已宣布,战争一旦打响,沙特将每日增产原油150万桶;3月初石油输出国组织又宣布,只要开战,该组织将每日增产300万桶。可见,这足以弥补伊拉克石油全面停产带来的供应不足。 当然,仅仅用绝对数字来分析油价涨跌还不够科学。战争对国际社会政治信心、经济信心的影响很大,尤其对既是当事国又是世界经济火车头的美国会影响更大。因此,尽管世界市场原油供应量仍然充足,但开战后原油价格肯定会上扬。按3月中旬每桶36美元的价格预测,开战后涨至每桶50美元将不足为怪,甚至摸高每桶60美元也不是没可能。战后,每桶跌回30美元是可期待值。如果战争速战速决,伊拉克的油井基本完好无损并很快恢复生产,则落至每桶25美元也完全有可能。 反恐战争会继续吗 世界恐怖主义势力仍十分强大、反恐斗争面临长期复杂的形势,美国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 布什曾反复强调,与恐怖分子的较量并不仅仅局限于一两次战争,“而是一场在多条战线上对极为隐蔽的敌人所进行的长期战争。战争的进程将是胜利不断积累的过程。”美国一位资深战略家甚至预言,21世纪将是大打反恐战争的世纪。 另外,反恐这面大旗很具有号召力、吸引力,是意识形态、民族、宗教、经济等其他旗帜无法比拟的,这正是美国求之不得的。当年的阿富汗战争,美国振臂一呼,居然有190多个国家支持。伊拉克战争酝酿期间,虽然和者甚寡,但经过美英等国苦口婆心的劝说,至2月底已有20多个国家明确支持对伊开战。这么好的一面旗帜,美国是舍不得丢掉的。 那么,下一场“反恐战”将可能在哪里打响呢? 2月下旬,美国国防政策委员会主席公开扬言,伊拉克战争结束后,美国应趁热打铁,对伊朗、叙利亚、利比亚这些“恐怖主义国家”实施军事打击。此言很露骨,但决非空穴来风。去年12月,美国公布一组卫星照片,试图证明伊朗的核工厂正在制造核弹头。2月份,伊朗政府突然宣布在国内发现铀矿,将自主提炼核电站所需的核燃料。此举在美国引起不小震动。伊朗是被美国既列入“邪恶轴心国”和“流氓国”的国家,并且是这两类国家中人口最多的。对伊朗拥有核能力,美国寝食难安。叙利亚、利比亚则长期与美国作对,并且都是反以色列的急先锋。当年叙利亚曾与埃及联手发动第四次中东战争,给以色列沉重打击。至于利比亚,据美国断定,曾派出恐怖分子制造了洛克比空难,给美国及其盟友的民众造成重大伤亡。这两个国家,也早被美国纳入“流氓国家”行列。 此外还有其他目标。沙特阿拉伯一直是美国在海湾地区的主要盟友。然而“9·11”事件后情势突变,在19名劫机疑犯中有15名是沙特人。另一方面,沙特过去是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的主要支持者,曾拒绝向美军提供军事基地攻打阿富汗。美国兰德公司最近向国防政策委员会提交了一个秘密报告,称沙特支持美国的敌人,反对美国及其盟友,是“邪恶之源”和“最危险的敌人”。 倒萨后美国反恐战争的目标可谓不少,权衡利弊得失、轻重缓急,伊朗被作为打击目标的可能性似乎更大一些。只有一种情况出现,这第三场反恐战争才可能被无限期推迟甚至取消,那就是伊拉克战争久拖不决,美军伤亡惨重。而这种可能性并不大。 世界战略格局会稳定吗 目前的世界格局,一句话概括就是“一超独霸,多极抗争”。那么,如果伊拉克战争爆发,对世界战略格局的稳定会有何影响呢? 美国如获联合国授权进行战争,便可挟联合国之权威而号令天下;如绕过联合国自行开战,也可显示其超级霸主之强大。结合布什政府已确立核战争和反恐战争要实施“先发制人”战略来看,美国今后在全球的军事行动将更随心所欲、无所顾忌。这种趋势,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不会得到遏制。美国执意攻伊的公开理由是反恐,其实真实企图远不止这一点。舆论议得最多的,是指称美国欲独霸伊拉克的石油资源;也有“意识形态主导论”说,认为美国通过“倒萨”杀一儆百,逐步将美国所谓的民主制度和价值观念强加于中东各国,完全称霸中东;也有“美国国内因素主导论”,认为美国是前100年惟一靠战争,靠军火工业发展起来的大国,为振兴疲软的经济,美国才需要战争;同时布什为了2004年总统连任也需要打这一仗。说一千道一万,美国要开战最终还是为巩固自己世界霸主的地位。霸主就是霸主,它要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这是人类2000多年来所有霸主的共同特征,美国也跳不出这个窠臼。 因为对伊战争,美国主导下的北约出现了50多年历史上最大的裂缝。法、德不同意美国开战,主张延长武器核查时间,法国甚至放言,可能会在安理会表决时使用否决权;比利时也支持法、德两国;而中、东欧10国则联合表示支持美英开战。2月24日美国英国西班牙向安理会提交的新提案显然是一份没有“宣战”字样的宣战书,而法德两国联合俄罗斯,也不甘示弱提交了备忘录这份没有“反战”字样的反战书。2月28日,加拿大总理克雷蒂安严厉抨击对伊开战计划,使北约内部的反战国增至4个。 因为这场战争,美国与俄罗斯之间产生了“9·11”事件以来的最大矛盾。众所周知,“9·11”后,普京是第一个向布什表示出慰问并谴责恐怖袭击的国家元首。紧接着,在提供反恐情报、允许美军进驻中亚等方面,俄都积极与美合作。以此为契机,美俄关系急剧升温。2002年9月美国公布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将美俄定位为“持久战略伙伴关系”。在美国攻伊问题上,俄罗斯起初坚决反对,到去年底态度趋软,显示出俄不愿与美英发生直接对抗。进入2003年,尤其是到了2月,法德与美英的分歧越闹越大,直至发展到互相责骂的地步。此时,俄罗斯逐渐向法德靠拢,终于形成了法德俄与美英对抗的格局。美国对俄罗斯的“西靠”显然心存不满,但又无可奈何。 同样由于伊拉克战争,美国与不结盟组织的关系也受到损害。该组织成员国达116个,超过全球国家总数的一半。在2月峰会的闭幕会上,该组织声明,任何国家不得自行向不结盟国家发动战争,伊拉克危机应在联合国框架内和平解决。毫无疑问,这份声明又使美国领导人的心理压力有所增加。 法德俄与美英在倒萨问题上的对抗,自然有着经济利益的考虑。2002年,伊拉克主动与法、德的大企业各自签订了数十亿美元的商业合同,与俄罗斯更是签订了为期10年达400亿美元的合同,而故意将美英的大企业晾在一边。如果开战,法德俄与伊拉克的合同必将成为一纸空文。尤其是俄罗斯,连早先伊拉克所欠的七八十亿美元债务也将难以收回。德国反战,还与德国广大民众对当年自己国家发动战争,给当事国及自己国家都带来深重苦难的深刻反省,有着必然联系。不结盟组织反战,主要是出于道义,也是出于大多数国家需要和平、稳定国际秩序的因素所致。除此以外,对美国这几年强硬的“单边主义”作派产生厌恶、抵制情绪,恐怕也是一个主要原因。 美国太过强大,加之法德与美英毕竟是盟友关系,因此即使美英绕过联合国自行对伊开战,法德与美英的关系也不至于破裂,北约也不致于分裂。俄罗斯为着自身利益,不可能与美英撕破脸皮回到冷战中去。至于不结盟组织,更没有理由与美英这两大国交恶。因此,从总体上看,伊拉克战争以后,目前的国际战略格局将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 不过话还得分两头说。这场战争不管打与不打,一个明显的趋势已经显现出来,那就是“一超独霸”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多极抗争”出现了合纵连横的势头,这对当今霸主是当头棒喝,而对未来多极世界则是一大幸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