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井浓烟遮蔽科威特蓝天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3月22日18:24 国际先驱导报 | ||
本报驻科威特记者洪漫 闫王 君岩 3月21日一早,我们走出家门,突然发现大部分天空被黑云笼罩,没过多久便听说,那是伊拉克南部49口油田燃烧的浓烟。 油田起火历史重演 记者不禁想起前不久曾参观的科威特的第一大油田布尔干。12年前,伊拉克挥师南下,几个小时就全面攻占了科威特,从而引发了震惊世界的海湾战争。7个月后,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把伊拉克军队赶出科威特。但伊拉克军队在全面退出之前,使布尔干油田陷入一片火海。大火在好几个月后才被完全扑灭,三年后这个油田才全面恢复生产。 当时科威特的生存环境实在太恶劣了,就连科威特埃米尔在自己的国家解放后好长时间才回国。那天我们参观的是战后一直没有得到恢复的14号集油站:一大片黑黝黝的土地,像月球的表面一样凸凹不平。走在上面,脚下发出脆裂的声响。细细一看,才发现是凝固了的石油。以前制造“黑金”的管道被烧得弯曲变形,原来用来装原油的油罐布满弹孔,并被岁月侵蚀得锈迹斑斑,斜卧地上。 眼下,悲剧又将重演,不管是伊拉克的油田,还是科威特的油田,不管油田起火的原因如何,战争不仅仅直接夺走人们的生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更将祸及后代子孙。 民众生活在恐惧中 8点多钟,记者驱车去科威特城里看看情况。路上十分安静,因为这天是星期五,是科威特平常最悠闲的周末。城里像以往一样,大部分商场关门歇业。惟一的区别是平时周末在街头会“老乡”的印巴人寥寥无几。印有12年前科威特人热烈拥抱美国大兵宣传画的公共汽车上也几乎空空如也。战争打乱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秩序。科威特政府也不停地告诫市民最好乖乖地呆在家里。惟一“热热闹闹”的是警车,在装甲车的护卫下,用高音喇叭、英阿语两种语言播放政府发布的警告。 埃及航空公司的门口也许是人群最集中的地方了。一百多人吵吵嚷嚷地站在那里,抗议公司取消航班,让他们不能离开这个“危险”的国家。一个人激动地说:“昨天告诉我上午来取票,今天来了却又告诉我航班取消了。”航空公司办事员则无奈地说:“我们能怎么办?战争时期,飞机上天,有多危险谁能说得清?”最后,警察出面后,人群才慢慢散去。 9点23分,警报突然拉响。路上的车辆都在加速行驶,记者也急忙和街上几个为数不多的人一道,拿着防毒面具跑进就近的大厦里躲避,因为几乎每幢大厦里都会有公共避难所。从早上开始,已经有两三次的导弹袭击警报。身边的人表情十分平静,这也难怪,每天数次警报,人们似乎已经“麻木”了。不过,也有例外,2名妇女冲向大门想要回家去,说孩子呆在家里让她们不放心,但被警察拦住了,急得直掉泪。 好在警报没多久就解除了,急急忙忙回到分社后,电视新闻说,又有一枚伊拉克发射的导弹被爱国者导弹所拦截。从开战到现在,已经有10枚左右的导弹从伊拉克方向发射到科威特境内。虽然被美国部署在科威特境内的“爱国者”导弹拦截到两三枚,但现在看来命中率并不算高,所以人们的担心也是有道理的。 中午,接到一个美国朋友比尔的电话。比尔是美国马丁·洛德飞机公司的雇员,目前在科威特的一个空军基地担任工程师。他说,目前航空公司基本上都已停航。今天晚上9点,德国将派一架军用飞机过来。他和几个朋友以及一些德国人将乘坐这架飞机到泰国暂避一时。他说,他被告知,大概要两三个星期才会回来。 下午去超市买东西,科威特人的购物“热情”仍然未减。不过,今天的英文报纸《阿拉伯时报》报道说,有些人趁乱发财。就拿阿拉伯大饼来说吧,原价每袋约合人民币1.5元,有些人重复排长队,买了之后转手就卖7元钱。饮用水也是如此。警察已抓了一批发“战争财”的人。 在美英军队向巴格达挺进的时候,大后方的盟军营地科威特城并未因战事顺利而有丝毫放松,继伊拉克的导弹打在某港口附近海域之后,又有导弹在阿里·萨勒姆空军基地被拦截,不论是掉在地上还是在空中被阻断,最直接的结果就是一声巨响,在导弹的残片四散烈焰喷烧的同时,巨大的心理震慑也随之波及四方,这样的阵痛隐在内里挥之不去。 香港凤凰卫视特派科威特的记者隗静打电话来,寻问分社有没有什么采访安排,我们也只能遗憾地告诉她,由于局势紧张的缘故,科威特新闻部已经取消了所有的采访活动。而我们,正在等着美英盟军新闻中心为我们安排短期随军采访,希望能尽快成行。
订新闻冲浪 互动点播 赢彩屏手机MP3播放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