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威特:24小时中的10次警报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3月22日18:27 国际先驱导报 | ||
本报驻科威特记者安江 窗外又响起了让人听了发瘆的防空警报,这已是自20日以来的第10次。报道说,此次伊拉克报复性袭击的目标是科威特境内的萨利姆空军基地,该基地承担了美英联军对联合国划定的伊拉克南“禁飞区”的巡逻执勤任务,因此伊拉克人早就对之恨之入骨了。“爱国者”不大灵 据报道,作为对美英军事打击的报复,在一天多的时间里,伊拉克共向科威特境内发射了11枚“飞毛腿”导弹,其中有2枚竟然飞越科威特城上空落在距城东南舒阿伊卜沿海工业区不远的海里。可“著名”的美制“爱国者”导弹只成功拦截了2枚,使人们对这种被美国人吹嘘得近乎“神奇”的武器信心顿失。 虽然伊已发射的11枚导弹均未携带生化弹头,但随着战事的发展,人们最担心的生化武器的袭击保不准就会出现。报平安不容易 在美英联军对伊拉克发动军事打击的头几个小时,科威特全国的通讯线路受到严重影响,不论是普通电话、国际长途还是手机,一概都拒绝工作。记者在开战头几个小时内写的稿子根本就发不出去,最后只能通过海事卫星口播。后来有报道说,这是由于美军在开打前和开打的第一阶段对地区通讯实行管制并对伊军施放无线电干扰所致。 为了避免国内亲人和同事对我们安全的担心,我决定动用一下海事卫星,让每个人都同家人通个话,让国内的亲人尽快知道我们平安无事。 女记者洪漫一接通家里的电话,老母亲得知她仍在科威特时,一下就哭出了声,洪漫一面强忍住泪水,一面安慰母亲不要担心。 年龄最小的记者闫王君岩,执意不愿让家人知道这边的情况,在我的一再劝说和命令下,拨通了家里的电话,母亲好像是早有所知似的,就坐在电话机前守候着,当听到最小的儿子从万里之遥的科威特前线传来的声音时,老人家只说了一句话,儿啊,我和你爸相信你,盼你早日归来。 五大三粗的摄影记者李晓果,在我再三催促下,最终也绷不住“男子汉大丈夫”的架子,拿起电话与电话另一头焦急的妻子通了话。但晓果还是有柔情的一面,在与80高龄的老母通过话后,他对我说,母亲哭了,这时我看见铁塔一样的晓果眼圈也红了。 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更何况目前我们的头顶上随时都可能落下“内容丰富”的飞毛腿。但在新闻发生时坚守岗位是每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职责。
订新闻冲浪 互动点播 赢彩屏手机MP3播放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