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卫视记者报道:亲历巴格达大规模空袭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3月27日15:08 新华网 | ||
新华网3月27日消息 北京时间24日凌晨,香港凤凰卫视女记者闾丘露薇和摄像师蔡晓江从约旦—伊拉克边境出发,经过五六个小时的艰难跋涉,成功进入巴格达,成为伊拉克战争打响后进入巴格达的中国记者。这是闾丘露薇从巴格达现场发回的报道: 26日凌晨,当地时间大概4:15和5:30左右,美英联军展开了两轮大规模的空袭,在5点半这次空袭中,巴格达发生了超过30次的爆炸。 爆炸声从身后传来 第一波轰炸从26日凌晨0点就零星展开了,凌晨4点多开始更加密集,我们感受到这次轰炸和前面的有点不同,这次我们可以听到战机飞过的声音,然后是猛烈的爆炸。我们住的酒店也感受到一种震动,好像整个房子都在震动。正在我们发稿的时候,不同的爆炸声从身后传来。我问伊拉克人害不害怕,他们说不害怕。我们想,这几天来他们经历了太多的这样的“震动”,也麻木了。伊拉克电视节目已经停播,什么节目都收不到。电力设施在26日的轰炸中已经部分瘫痪了。我们住的这家酒店从25日晚上开始已用自己的发电机发电了,所以说很多地区的电力供应已经受到影响。呆在酒店的房间里面,一不能打电话,二不能看电视,几乎和外面隔绝,所以我们决定到大堂里。酒店的大堂比较宽敞一点,人比较多,会有一点安全感。而且有很多当地的伊拉克人,如果我们想知道一些街面上的情况,还可以向他们了解一下。对于采访来说,伊拉克方面目前控制还是很严,比如我们要在街边,去马路对面举起机器拍摄时,不知道从哪里会冒出一个警察,或者士兵要求你停止拍摄。所有记者住的地方也受到严格控制,一般普通的酒店不允许接待任何记者,我们只能集中在这几家酒店。我们住的酒店,除了伊拉克人,还有大部分西方的“人体盾牌”和世界各地媒体的记者。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住的区域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安全的。 记者感到紧张 外面的炮火还在持续,还能听到轰炸的声音,其实这样的轰炸已经持续了很长的时间,对伊拉克人来说已经习以为常。感到紧张的反而是记者。其实这种感受最深的是25日下午。我们离开新闻中心的时候,首先走的是英美的记者,但阿拉伯国家的记者可能是最后走的,当时就可以感觉到紧张的气氛,或者说大家都觉得可能有很多事情要发生。26日上午,我们的翻译和司机过来接我们,因为我们准备去新闻中心,他们也都说现在没有轰炸,所以我想我们还是要去看看到底情况怎么样,但是很多和我们住在一起的记者,都在犹豫到底去不去新闻中心,因为太多人告诉我们说,那里也许会是轰炸的下一个目标。这些天我们发现,在我们住的地方和新闻中心,在大街小巷,行人少得可怜。由沙袋堆起来的街垒在当地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当地民众除了堆起沙包,还都拿起了武器,应付随时可能出现的地面攻击行动。看到一些记者在这里,很多伊拉克人趁机在这里做生意卖点东西。但他们说,如果必要的话,他们会马上到家里拿起自己的武器和美军作战。我感受到巴格达的人民对自己家园的感情和保卫自己家园的感情,是非常浓厚的。 25日当地时间下午两点多,天气已经非常糟糕,尤其是在整个下午沙尘暴刮了之后,大概从4点钟开始,整个城市已经变得非常昏暗,能见度也就大概10米左右。这样糟糕的天气,一直持续到26日凌晨。 食品没有选择 现在轰炸非常频繁,粮食和水都靠我们住的酒店平时的积累,但从25日开始,这里的食品就只能是维持最基本的供应了,没有任何的选择。饭店提供什么,你就吃什么,而且分量也是有控制的。比方说,我们吃自助餐的话,每个人只能拿一块鸡,一块牛肉,不能多拿。 如果在空袭之后出去采访,只能靠自己的判断看街上是否安全,没有人能给你明确的指引,只要我们离开酒店大堂那唯一有国际线路的电话,就和外界完全丧失联络,因为我们没有任何其他通讯手段。如何判断,我想只能靠当地帮我们开车的司机,还有我们的陪同。因为他们毕竟可以讲当地语言,可以跟警方,或者街边的军人打听一下。对于我们来说,我们把信任感全交到他们的身上了。(完) 想第一时间得知美伊战争消息吗?马上订阅短信新闻冲浪!
订新闻冲浪 互动点播 赢彩屏手机MP3播放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