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官方首次公布哥伦比亚航天飞机解体原因(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5月07日05:18 人民网 | ||||||||
从“哥伦比亚”号左翼传感器上获得的最后阶段数据显示,这架航天飞机在返航途中进入大气层后,在经过夏威夷上空时,超高温空气开始从遭到撞击部位形成的缝隙中入侵机体内部“娇嫩的部位”,并直接从里面完全摧毁了“哥伦比亚”号。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 当天也首次承认,这架失事航天飞机在起飞过程中的确因遭到外物撞击而在表面形成了可让“热气进入的洞”。数据显示,飞机发射后84秒钟,左侧机翼上传回来的数据即发生异常。电视画面显示,此前两秒,一个保险柜大小的泡沫材料刚刚击中了飞机。 随后,机翼前端传感器送回的数据显示,这里的温度稍有升高,而在此前发射过程中从未出现过这种现象。虽然这种“升温现象” 看上去非常普通,但是综合其他数据进行分析,专家指出,这时机体表面可能已经出现了破损。因此,可以说,“哥伦比亚” 号在升空时就为返航途中发生的灾难埋下了祸根。此外,调查委员会还怀疑,NASA没有对多次承担飞行任务对航天飞机表面保护层造成的损害给予足够重视。在过去几个月中,不断有传言说,NASA当局经验主义横行,并且过度乐观认定航天飞机能“经受考验”安全返航。 NASA的报告称,无论“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成员在返航前开展何种“补救工作”,这架“在升空时即遭受重创”的宇宙飞行器都无法避免在重新进入大气层的时候发生解体事故。报告说,即便在返航前将航天飞机上携带的16吨“非必要物资”( 科学实验仪器、水和其他装备)统统抛弃在太空中,只能将表面温度降低7%左右,因此根本无法改变上述机毁人亡的惨烈后果。此外,有关方面介绍,成功放弃这些“多余”物资需要宇航员进行两次难度很大的“太空行走”,这也在本次日程极满的飞行中也根本不可能做到。 此外,NASA透露,“陪伴”宇航员进入太空进行科学实验的数百条蠕虫竟能躲过了“哥伦比亚”号解体之难,在经历了高温烈火和高速坠地等多重考验后,依然成为飞机残骸中“唯一幸存生物体”,且继续在完全封闭条件下“生儿育女”。NASA强调,因“哥伦比亚”号事故而集体停飞的美国航天飞机,可能于今年底搭载四名宇航员重返太空,继续进行有关的探索活动。据悉,有关方面将在今年夏天就哥伦比亚号事故做出最后报告,并为美国剩下的三架航天飞机制定切实可靠的补救措施。(高轶军)
订短信头条新闻 让您第一时间掌握非典最新疫情! | ||||||||